上海崇明岛更大的厂(崇明岛有什么企业)

生活常识 2023-05-14 20:35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什么公司创立时间长 曾经崇明岛上更大的企业,多少人在这里度过青春年华

在每个城市或地区,总有那么一个地点、一个建筑,展示着当地的文化风貌,陪伴那里生活的人们,见证时代的变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推出“崇明寻迹”系列,找寻散落在崇明三岛的这些“地标”,发现它们鲜活的风情,记录崇明的每一寸美。(征集如果您有深刻在记忆中的崇明地标或者建筑,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如果您的提议入选“崇明寻迹”系列,我们将为您送上一份小礼物。)

上棉三十五厂

机器轰鸣、纱锭飞转,每逢上下班,工人进进出出,像长江潮水一样来回奔涌……

曾经,崇明岛上更大的企业——上海第三十五棉纺厂,多少人见证过它的繁荣盛况,多少人在这里度过青春年华,当一部织布机戛止时,多少人潸然泪下。

如今,走过堡镇工农路178号,透过锈迹斑斑的围栏望去 ,厂房虽已残破倾颓,但昔日的恢弘依稀可见。

上棉三十五厂,前身是崇明民族资本家杜少如分别于1919年和1932年创办的大通、富安两纱厂,这里曾经是崇明地方工业最早、规模更大的企业。成立初期,纱厂生产蒸蒸日上;抗战时期,也曾几度停产;解放后,历经行业改革,数次合并划归。1966年,按当时市属国营纺织厂序数排列,改名为国营上海第三十五棉纺厂,简称上棉三十五厂,当地人常称之为纱厂。

当年,上棉三十五厂在崇明可谓一时风头无两,大半个堡镇都是该厂的产业。这里是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能在这里工作,可以说是一种“荣耀”。堡镇地区许多家庭的两代人、甚至三代,都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出生在纱厂、成长在纱厂、工作在纱厂。据资料记载,到1992年年末,上棉三十五厂职工多达5410人。

工农路,把纱厂一分为二,南厂区、生活区和北厂区以“三十五厂路”贯通,像那个年代多数国营工厂一样,纱厂配套有家属区、职工公寓、子弟小学、托儿所、医院、电影院、招待所……厂区附近,可谓是堡镇地区最为热闹的地方。

堡镇中路247号,曾是纱厂职工电影院所在地,放电影、职工大会、文艺演出等都在这里进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纱厂兴建了有930个座位的工人电影院,成为崇明地区最早的电影院,每到晚上电影快开场时,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热闹非凡。

工农路7号,曾是上棉三十五厂职工医院,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大通、富安纱厂诊疗所,这里还是上海纺织系统600多家企业唯一的厂办职工医院。原厂志记载,1966年-1977年间,先后举办了8届红医班,为纱厂和上海棉纺系统培训卫生保健人员180余人;《崇明县志》中也有记载,“该院技术力量较强,为崇明县培训300余名实习医生、赤脚医生和保健员。”

当夕阳西下,机器停止运转,忙碌一天的车间变得安静,孩子们也从子弟小学放学了,纱厂职工们陆续接孩子回家,生活区开始变得热闹;纱厂女职工多,而且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姑娘勤快、心细,于是每逢下班时间,还经常会在厂门口看到这样的情景其他厂区的小伙子们排排站好、东张西望,恭候自己的佳人。

几代纺织工人,见证了纱厂八十余年的历史,他们在织机飞转、飞梭走线中,用自己的青春和劳动创造了这里的奇迹。如今,走进厂区,人去楼空、厂房破败,满眼荒芜,但一些“坚守”和“新生”让人感动。

在南厂区,有一株150余年树龄的香樟,在废弃的厂房间,仍焕发着盎然的生命力;旁边90余年树龄的白玉兰,在三月春风里,开出了满树洁白的鲜花;还有百余年树龄的广玉兰、罗汉松也肆意伸展枝干,帮我们记录下了时光的秘密。厂区主干道两旁,一排年轻的香樟树长得正盛,据上棉三十五厂的留守人员介绍,这是鸟儿携着种子飞翔,降落在此处种下的,人们说“鸟儿播种”寄予着相思,对于几代三十五厂人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相思”。

如今我们似乎仍能从这些建筑中,聆听到历史的声音,看到崇明民族工业发展的脉络。上棉三十五厂虽然衰败了,但当年棉纺厂中的那股生产精神,已经融入到了几代人的血脉中,传承给了下一代。

如今,来到上棉三十五厂附近,能看到这里依旧人来车往,只是再也没有以前热火朝天的景象了,我们只能隔着时光,回望那段火热的历史,让它成为一种怀念、一种情结,一种难以忘却的记忆。

现在,厂区内的原大通纱厂办公楼等建筑,已成为不可移动文物被保护了起来。前不久,上棉三十五厂的厂房、办公楼还被认定为首批上海工业遗产。未来,或许还可以规划开发为文创基地,届时老建筑将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归来。

记者李琳;摄影吴雄、张志豪编辑李琳

崇明岛有什么企业 崇明岛上一共有多少家企业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