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包的粽子发朋友圈的句子(妈妈包的粽子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包装袋粽子可以剥掉和稀饭熬吗 妈妈包的粽子
端午节到了,要吃粽子、咸鸭蛋,在江南苏州都有这样的习俗。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本地语端五节)前,妈妈会摘些菖蒲、艾草挂在门外锁扣上,说能驱虫去邪。最记忆深的是妈妈会利用晚上包好多粽子。妈妈预先采来碧绿的芦苇叶,洗净;又洗净二三淘米萝糯米,让它在碱水中浸泡一下,拿起后等待段时间,让米发涨;有时还准备些赤豆浸泡,或干蚕豆浸泡;再准备一些洗净的稻草;开始包粽子。包粽子时,先用二三张芦苇叶铺阔捏成斗样,将浸泡的米放入,抖动一下,让米挤实点,有时加点赤豆,有时加点蚕豆(那时穷,没钱包肉粽子),有时什么都不加,就是米粽。再折叶封闭,用稻草扎紧扎实。妈妈十分熟练,一会儿就包一只,很快。我和妹妹边看边学,也能包起来,但比较慢,包的样子不好看,不象妈妈包的粽子,四只角尖挺,看上气又神气又漂亮又紧实。,将粽子放入大铁锅内加水烧,要烧得透,还要闷较长时间。我们稍大点时,会帮助烧火。但那时晚上小孩睡得早,往往等不到粽子烧好就睡着了。
早上,吃早饭时,妈妈会拿出烧好的粽子。大家就抢着拿起加热的粽子或冷却的粽子,打开稻草结,剥掉粽子外面的包叶,大口吃起来。很香!很糯!有时蘸点绵白糖吃,又甜又糯又香,好吃极了。
小时候,我们不知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只知这时候该吃粽子了,还要吃咸鸭蛋。妈妈有时会打个带红线的网袋,将咸鸭蛋放在网袋里,挂在我和妹妹胸前。我们这时候心里美滋滋的,比吃蛋还高兴。长大读书后,我才知道端午节包粽子是纪念古代忠臣屈原。长大工作后,我才体会到粽子还是很好的点心。端午节前后,苏州进入梅雨季节,也是农民翻田插秧的大忙时期。农民白天种田又忙又劳动时间长,还劳动强度大,早晚只靠吃点粥(那时缺粮食,早晚习惯吃粥,中午才吃饭),肚子易饿,且缺少烧饭的时间。粽子用糯米做成,既耐饥,又可存放几天,所以包粽子不仅是节日习俗,还是农民农忙季节耐饥的点心。农民去田里劳动时,带上几只粽子,肚子饿了,就剥了叶吃粽子填肚,方便简单,很实用。
后来,妈妈老了,我们也不让妈妈包粽子了,就买粽子吃。什么肉粽子,蛋黄粽子,品种很多,开始觉得很好吃,后来觉得不怎么样了。如今,妈妈已不在了,但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好吃的粽子,还是妈妈包的碱水糯米粽,又香又糯!蘸点绵白糖更是又香又糯又甜!只是再也吃不到妈妈包的粽子了。
妈妈包的粽子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妈妈包的粽子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