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 人离职了还会追究责任吗(平安 *** 人离职对推荐人有影
保险业务员用别人的名字行吗 400万 人离职潮到底打了谁的脸,伤了谁的心
2015年,保险行业取消了入职考试制度,随后保险行业迎来了一波人力增长的高峰,最巅峰的2019年,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一度达到可973万,人海战术也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各家保险公司的业绩也出现了超高速的发展。
随着2019年底疫情的爆发,经济发展放缓, 人的数量又开始了断崖式的回落。包括一些以前并不起眼的问题,现在也开始逐步显现,包括自保件问题,互保件问题,业务品质不断下降,销售误导等等。
截止到今年三季度,现在保险行业在册人力维持在570万左右,三年的时间,400万的保险 人从这个行业消失。
现在在册的570万销售人员中,实际产生绩效的大约在150-200万之间,因为各家保险公司的活动率也就是30%左右。现在在册的人力当中有大量的“身份证”人力,名字在保险公司挂着,人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短短的三年之内,有400万人从这个行业消失,潜在的要消失的人大约还有至少在150万左右,保守估计将会有超过550万的人从这个行业消失。
那么这么多的人“逃离”这个行业,到底是打了谁的脸呢?
打了整个保险行业的脸。
在“唯保费论英雄”的大背景下,一切都是为了保费,很少有人关注业务品质,很少有人关注业务员培养,很少有人关注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一个新人进来之后,没有经过保险的基础培训,每天除了保险产品的亮点培训就是打鸡血,各种营销手段,很多人新人都没有弄清楚保险的意义和功用的时候就开始在市场上销售保险产品了。
实在销售不出去的时候,为了转正,为了底薪,为了晋升,就开始给自己的家人买保险,给亲戚朋友买保险,反正一切都是以获取保费为目的。
不计代价地获取保费,后期的惩罚将如期而至,就像现在各家保险公司的继续率指标一样,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和几年前的继续率指标有着明显的差距,下降5%是保守估计。
没有基础的培训,没有专业的知识,在这个行业是很难活下去的,因为保险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的事情,绝非人人都适合保险销售。
既然在这个行业赚不到钱,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状态,选择其他行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饿着肚子空谈理想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大量的从业人员从这个行业消失证明这个行业已经有了问题,而且问题严重,现在的体制不足以支撑这么多的保险营销员。
大起大落,啪啪打脸。尤其是前几年人力突飞猛进的保险公司,被反噬得更为严重,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有序地和内勤解除劳动合同,是不计代价的解除劳动合同,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这么多人的离职有伤了谁的“心”呢?
答案非常明确,伤了广大客户的心。
保险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服务,本身由于其专业性比较强,流程较为繁琐,对于大部分的客户来说很难自己搞定很多事情,所以需要仰仗保险 人为其带来保险服务。
,这个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尤其是售后服务,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这个服务大部分只能通过保险营销员来实现。而现在大量的保险营销员离职,就会留下大量的孤儿保单(没有业务员服务的保单)。
虽然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所谓的续期服务,所谓的口碑,都会有专门的续期收费部门来做后续的服务,由于数量太过庞大,续期收费人员能够做到 通知客户缴纳保费就不错了,至于其他的后续服务根本就谈不上。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客户出险了,需要理赔服务了,谁来为他们办理,谁能帮助他们一站式的将理赔问题解决;谁能将所需要的理赔资料一次性地协助客户整理完毕;谁能在理赔出险纠纷的时候为他们站台;谁能在出险理赔纠纷的时候告诉他们下一步该如何处理?
如果不能理赔,受伤的最终还是客户。
还有就是客户在购买保险的时候,本身遇到的那个业务员就不懂保险,给客户配置的保险到底是客户需要的还是保险业务员销售佣金高的?
客户购买的保险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客户问题?
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只能是客户买单了,无论是继续缴费还是选择退保,客户都有可能会很受伤。
所以, 人离职潮,打了保险行业的脸,伤了客户朋友的心。
如果想让这个行业更健康的发展,营销模式必须转变,分配机制必须转变,进入模式和退出模式必须转变,唯有严格筛选,才会有长久发展。
平安 人离职对推荐人有影响吗 保险 人离职后给客户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