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生物博物馆收藏的渔船(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生活常识 2023-05-14 20:35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古代木船怎么不漏水 一条渔船被水生生物博物馆收藏

在水生生物博物馆院子里刷油的渔船。

记者潘璐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潘璐 通讯员黄敏)1月7日,在东湖畔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一艘木质渔船摆放在院子里,散发着浓浓的桐油味道。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自从上月中旬渔船被运来博物馆,已经进行了数次修复,争取在近期对外展出。

2020年7月1日零时起,武汉市正式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渔船被拆解,渔民上岸再就业。截至2020年11月中旬,620艘渔船已经拆解583艘、集中封存20艘、另作他用17艘。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看到这个消息坐不住了,他迅速联系了武汉市禁捕办,提出博物馆想收藏一艘渔船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市禁捕办的大力支持,去年12月中旬,张先锋馆长在江夏区封存渔船的仓库里,找到了一艘木质渔船,把它运回了博物馆。

张先锋馆长认为,由水生生物博物馆来收藏一条渔船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早在2006年就建议长江十年禁渔,在博物馆里有一个专设的曹文宣院士与长江十年禁渔展区。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很多研究人员都是研究长江鱼类的,十年禁渔和水生生物的保护息息相关。

“收藏一条渔船,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从科学研究的维度来看,科学家提出的宏大的十年禁渔建议被接受,被采纳,渔船可以作为展示这一事件的载体,是科学家用研究成果支撑国家重大决策的一个好见证。从保护渔猎文化的角度来看,捕鱼这个行当暂时没有了,渔船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也要被保存下来。”张先锋馆长说。

在江夏区封存的渔船中,张先锋馆长从十几条渔船中挑出了这艘经典木质捕鱼船,船主人是金口花园社区(原八一渔业队)的彭定华。记者在金口采访时,他已经在青山区某小区当起了保安。副船主、彭定华的父亲彭运香依旧生活在金口。73岁的彭运香告诉记者,渔船的年数有多少年,他真记不清了,因为船牌是隔几年就换新牌,所以最早的船牌是哪一年已经无从考证,反正是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条船了。这艘木船特别好用,不漏水,别家都换钢制船了他家依旧用这艘木船捕鱼。彭家父子两个人一条船,一直在长江上捕鱼,年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攒下三四万元钱。后来父亲年纪大了,长江的鱼也少了,两人都隐隐觉得,捕鱼不再是长久之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没舍得换钢制的船。没有想到禁捕是如此的雷厉风行。“虽然我们支持禁捕,渔船的补偿款和我们的社保都及时到位,但心里还是舍不得船和江。以前,渔船就是我们的家。你去看过那条渔船吧,虽然小,但上面真是什么都有呀。有舱门,舱门还有门栓的。渔船的篷子是竹篾编织的,给我们这些水上人家遮风挡雨,破了我们要及时修补,就像现在人装修房子一样。”彭运香感慨道。记者告诉彭运香,他家的船以后可以去博物馆看,他说“那好呀,到时候趁我走得动,一定和儿子去看看。”

木质渔船被运到水生生物博物馆后,已经开始了首轮的修复,木质破损的地方需要补,船整体需要重新刷上桐油才能保证它的防水性,等全部修复完毕,就可以放入展馆展出。

据武汉市禁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集中封存的20艘渔船将用于展览等用途,另作他用的17条渔船多是比较新的钢制船,经过严格的审批转成护渔巡护船。金口花园社区书记告诉记者,他们想申请一艘封存渔船,放在社区的文化广场上,还配上渔网、鱼钩,让年龄大的退休渔民可以“怀旧”,也告诉来这里的人们,这里曾经以在江上捕鱼为生,现在支持长江大保护支持环境保护,让自家的“物件”变成了历史。

来源 武汉晚报

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武汉水生生物博物馆去的人多吗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