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老子读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章末小结的意思 老子诠真175《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翻译汇总和小结
#古籍守护人#
【翻译汇总】
想要合上,现状一定是打开的;想要削弱,现状一定是强大的;想要废弃,现状一定是兴起的;想要夺取,现状一定是在他手里,这只是一些小道理。懂得“柔弱胜刚强”才是大道理。这就像知道鱼不可以离开水或者深水与懂得国家的机密不可以公开展示一样。
【小结】
本章既是老子的世界观,也涉及他的 论。世界观中有规律、有道理,按照规律和道理去为人处世就是 论。
世间的道理有大有小。“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和“鱼不可脱于渊”是浅显的小道理;“柔弱胜刚强”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是深刻的大道理。
老子讲解“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这些小道理的目的是为了凸显“柔弱胜刚强”这样的大道理。
二十六章
我们为人处世不是不遵守小道理,而是要优先考虑大道理。这样才符合老子说的“言有宗,事有君”(70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26章)。
大多数人把“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解释为
要想收缩它,必须先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先加强它;要想废除它,必须先振兴它;要想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
虽然这一类的解释文字并不完全一样,大体意思是一致的。
这种解释与老子说的“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64章)背道而驰,与积极主动和抢占先机的方针策略完全相反。
六十四章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这种解释不算错;从逻辑分析角度看,这种解释完全没有道理。
一个人犯点小错误很容易改正。你想帮助他改正错误,先帮他去犯更大的错误,然后再帮他改正?逻辑不通。
他犯错误了你帮他改正,他没犯错误怎么可能出现帮他改正的行为?因果不明。
先引诱他让他犯错误,然后帮其改正?滑天下之大稽!
老子读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对空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