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墨画派创始人李长文作品大全(冲墨画派作品)

生活常识 2023-05-14 20:34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骆驼王写的诗 西部高原画派创始人——杨志印先生冲墨法艺术品鉴

杨志印,1934年出生于西安灞桥安邸村,1950年参加陕西长安文工团工作,1951年转入西北局西北画报社,1953年调甘肃省创办甘肃画报。画报停办后,留任甘肃日报做美术编采工作。1981年任甘肃画报、甘肃新闻图片社副社长兼党委委员,主管甘肃画报。1986年任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评聘为美术副编审。1996年退休。

1960年元月吸收为西北美术家协会会员。1980年接纳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同年元月组建甘肃飞天书画学会,并任会长;同年选为甘肃之一届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甘肃省 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院、中国西部书画院院长、长安画派代表人物;西部高原画派创始人、领军人。

点评“骆驼王”——杨志印

他长期在甘肃工作,对祖国西部茫茫原野上劳动者和大自然情有独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体验其美其力,用苍劲、浑厚的笔触和有诗意的绘画语言,传达从中所感受到的内心 。他的作品以质取胜,不哗众取宠,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读他的画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他具有健康明朗的审美趣味。他的画整体感强、大气,不落俗套的笔墨情趣服务于画面大于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杨志印还摸索出一些新的技法,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量感,以求得独特的肌理效果。但他的画以“写”为主,“做”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不像有些号称“新派”的画家用“做”画的手段来消解中国画的书写传统,结果是捡到了芝麻,丢掉了西瓜。而杨志印的新技法补充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

(摘自1996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灿烂新星》178cm×96cm 2002年

杨先生的画有两大特征一、情感真,生活气息浓,西部特征鲜明。他热爱大西北的人物风情,一草一木,尤其特别喜欢骆驼。他笔下的骆驼有种拟人化的神态,沙漠之舟的坚韧朴厚,敦实耐劳的品行跃然纸上。

二、杨志印有独特的笔墨技法创造。他的这种水墨技法,不是凭空硬造,他完全结合骆驼的造型质感、空间透视、立体感的自然状态。既真实又传神,所以很耐看。这是他至情至理,尽心研究的结果。西部大自然的浩瀚,无尽的荒漠不是寂寞悲凉,而是壮烈宏伟。其中驼 响、建设者的高歌、豪迈顽强的诗的意境令人神往。他的画是一种生命赞歌,使人倍感奋勇向上气息,振奋而欢快。

——中国美协顾问 杨力舟

(2002年11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片《踏遍丝绸古道 风景这边独好》中的一段评语)

《草原人家》178×96cm 2000年

杨志印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画著名画家。他十七岁时,即在国画大师石鲁先生的引导下,步入画坛,如今已风风雨雨走过了六十载。在半个多世纪的绘画人生中,杨老不断地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追求着、探索着,有如一峰漫步于茫茫沙海中的骆驼,不知疲倦的、忍辱负重的向着艺术的高峰攀登。杨志印先生的性格和品格,决定了对骆驼的钟爱,在他众多的美术作品中,有版画、插图、连环画,国画山水、人物、动物等,而尤以画骆驼而闻名于画坛。杨志印先生喜画驼,而且善于画驼,他绘制的骆驼不仅形似而且神往,他通过画笔赋予骆驼一种人的精神,那就是坚忍不拨、吃苦耐劳、永往直前。

《胡杨秋色》178cm×96cm 2002年

杨志印先生为了画好驼,他不仅仔细揣摹和研究前人的作品技法,还遵照石鲁先生的教诲,将创作的源泉,始终扎根在生活中,他无数次地深入西部丝路古道、民族地区,与牧驼人吃住在一起,观察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神情动态。

《祁连走驼》178cm×96cm 2005年

纵观中国绘画史,历代画师在画骆驼等动物时,大多采用浓淡墨的层次来表现毛色,其效果均不理想。为了表现出驼毛的质感,杨志印先生通过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挫折,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将这种表现手法定名为“冲墨法”。 “冲墨法”即是在画好的图像中,根据表现主体的骨骼结构、光影变化等特点,运用干、湿、浓、淡、焦等不同墨色,添加一些溶化剂,使墨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用“冲墨法”绘制的骆驼、羊、狗、鹿等动物,其毛色表现自然、逼真,质感强而又不失中国画水墨层次的韵味。杨志印先生独创的“冲墨法”,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造,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增添了新的内容,是对中国画发展的一大贡献。

《双驼》69cm×69cm 2005年

中国画是一门独特的民族艺术,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绘画风格与体系,那就是充分运用绘画材料,抒发画家心目中的精神世界,意象地表现绘画对象,用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反映物象的形态。自东晋顾恺之至今的一千七百年间,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不朽的绘画作品,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画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西方油画艺术和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许多国画家失去了国画创作的方向,他们要么一味仿古,使作品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缺少时代精神。要么用速描等西方绘画的语言和笔法去画中国画,而失去国画原有的笔墨特色,成为不伦不类的东西。要么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在宣纸上胡乱涂抹所谓的抽象图画,让人不知所云。正是如此,有人对中国画的前途发出叹息。中国画的前途究竞在哪里?笔者以为,继承传统,创新技法是国画发展的动力。纵观中国绘画的历史,所有有影响的画家,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创造的艺术家。就拿近现代国画大师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来说,他们之以能够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在继承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独创的技法和绘画语言,而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开一代之先河,从而发展了国画艺术的表现力和张力,使国画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黄宾鸿的以书法入画,徐悲鸿的中西合璧,以型传神,傅抱石的抱石皴法等,无不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技法而留名于中国绘画史的。

《驼铃》39cm×39cm 2009年

如今,杨志印先生画的骆驼画,不仅为国人喜爱,而且也引来大批国外藏家的追捧。1993年朱晨光先生在纽约《侨报》发表文章称“杨志印笔下塑造出来的各种姿态的骆驼,或步行,或跳跃,或翘首,或低头,或立或躺或坐等形象,均显得雄壮刚健,气宇轩昂。而骆驼那种纯朴、憨厚、温顺的习性也被刻划得生动可爱,栩栩如生。画家在驼毛的表现技法上又运用了独创的‘冲墨法’,令骆驼的毛色显得毛茸茸的,驼毛的质感效果更强,骆驼的形象也更加传神了。不少观众在他的这些作品前不但看得入神,而且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抚摸驼毛。此情此景,使我想起古代画家因画出的蝴蝶生动逼真被猫扑捉而名声大噪的故事。相比之下,杨志印画的骆驼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秋韵》130cm×69cm 2006年

杨先生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中国画创新的路子,他不仅创造了“冲墨法”绘画技法,还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创造了“皱纸法”绘画技法。他运用这两种独创的技法,画出的骆驼、雪山、沙漠、骆驼草等自然景观,很好地表现出西部山水、人物以及走兽的特质。他采用新技法创作的绘画,不仅受到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也得到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的肯定。二十多年来,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美术》杂志、香港《文汇报》、纽约《 》、《侨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等百余家媒体的介绍和评论,给予杨志印先生很高的评价。

《瑞雪》96cm×60cm 2002年

杨先生虽未在高校进修美术,却因石鲁先生的青睐,步入画坛。17岁的杨志印在西北画报社工作,当时的社长石鲁非常喜欢杨志印的聪明的灵活,他教授杨志印绘画。在石鲁先生的指导下,杨志印研习中外绘画技法,悉心揣摩了中外名画佳作,笔墨逐渐娴熟。1953年,杨志印先生被调甘肃。杨志印由于长期从事美编工作,对于哲学、美学、史学、散文、杂文等均有涉猎,文史哲熔于一炉,培养了杨志印的文化素养。他的版画、速写、插图、国画等作品不断发表。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不到30岁的杨志印其作品就被国家选送前苏联、埃及、波兰、印度、蒙古、日本等国家展出或收藏。在我采访杨志印先生时,他将珍藏多年的写生本拿给我看,近百本写生稿,涉猎极广,有人物、动物、植物等等。他的人物速写功力非凡,有军人、医生、工人、农民、舞者等。杨老说,这些都是他早年深入生活时的生活写照。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创造美的艺术。如今杨老以画驼而闻名于中国画坛。他创造的“冲墨法”和“皱纸法”的绘画技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内涵和表现力,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理念。纵观中国美术史,中国画是在继承和创新的理念中传承和发展的。继承是国画的源头,创新技法是国画发展的动力。

冲墨画派作品 冲墨画派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