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魏王是什么(曹操在哪里迎汉献帝)
曹操封刘协四个儿子为王 曹操的王是汉献帝封的,孙权的王是魏文帝封的,刘备的王是自封的
曹操的魏王是汉献帝封的,孙权的吴王是魏文帝封的,刘备的汉中王却是自封的。孙权做了24年皇帝,刘备做了3年皇帝,曹操没有称帝却成赢家!
东汉末年,诸侯奋起,天下大乱,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形成了魏、蜀、吴天下三分的鼎立之势。魏之曹操、蜀之刘备以及吴之孙权,成为左右当下时势的天下豪雄。曹操、刘备与孙权分别都有自己的爵位——魏王曹操、汉中王刘备、吴王孙权。这其中,有个耐人寻味的史实,曹操的魏王是汉献帝加封的,孙权的吴王是魏文帝加封的,而刘备的汉中王却是自己给自己加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曹操、刘备与孙权的称王之路吧——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为曹操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
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封为魏王(曹操有想法,刘协敢不顺从?曹操的魏王,正确的理解就是,巧取豪夺而来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曹操病逝后,其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是为魏文帝。曹丕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人。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手了哥哥创下的基业,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曹 后的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亦即史称的吴大帝。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兵进攻汉中,并于次年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成了割据一方的地方豪强。
刘备虽然号称中山靖王之后,又被汉献帝认亲,成了大名鼎鼎的刘皇叔。,他并没有继承中山靖王的爵位,汉献帝也没有给他封王,他正式受封的爵位,只不过是宜城亭侯。亭侯属于东汉侯爵中更低一级,再往上还有乡侯,县侯。为此,刘备自感“声望不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有汉中后,便急急称王。
称王后,他还不忘上表向汉献帝刘协表白“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刘备上表名义上是给汉献帝看的,但实际上是在告诉天下人,我刘备称王,乃是为了天下大义,拯救汉室,虽然是无诏自立,但着实是情有可原。他名义上是为汉室江山着想,这套说辞,假得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抢先称王,实现个人野心才是真。
有时,宣传做好了,也是能得民心的,他这个大汉皇叔,此时不站出来,实在是有愧汉室先祖与天下子民。于是,刘备就在众人的簇拥下“称王称霸”了。
刘备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不仅丢了荆州,还遭到吴军杀害。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听闻曹丕篡汉建魏,于是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结果,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退至永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只做了3年皇帝的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享年63岁。
曹操一生没有称帝,虽然落了一代奸雄的恶名,却给子孙留下一笔巨大财富。刘备以仁义著称,为了称王,也可不顾“臣义”,竟能获得后世称颂。这才是世事如棋,输赢难料、毁誉莫辨。
(图片来自 )
曹操在哪里迎汉献帝 曹操为何自立为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