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篇填空)
师说常考重点句子默写 高考作文古诗理解性默写《师说》,详解这首古诗,值得收藏
高考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师说》
1.【2019年课标Ⅲ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2018年课标Ⅰ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韩愈在文中从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两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交代韩愈写作缘由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文中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扬李蟠能行古人从师之道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文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文中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韩愈在文中批评一些人学习小的方面,却放弃大的方面的两句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本文拿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1.《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文中与这观点相同两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2.韩愈在文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由此得出的基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3.文中对如何择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选择老师的标准与地位、年龄无关,而应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4.文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5.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
1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师说》中与这意思一致两句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7.韩愈在文中用反问句式指出“惑”存在的普遍性的两句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8.韩愈在文中阐明了人们懂得道理有早有晚、专业各有所长的道理的两句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9.在文中,韩愈强调从师学习不需要在乎年龄和辈分,师徒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0.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启蒙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1.韩愈在文中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的两句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2.韩愈在文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3.文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怎能不更加愚昧?
24.文中韩愈指出的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5.文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奇怪的现象的名句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6.文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犹且从师而问焉”,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而耻学于师”。
27.文中说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28.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无常师”,并用孔子从师的事实“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和孔子的言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来论证,很有说服力。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篇填空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