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榜样力量的影响(新时期高校教师行为)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有 探索以教师影响力规范大学生行为模式
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强化道德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行使正确的道德行为。教师作为道德教育重要的实践者和引导者,能够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模式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道德行为模式是指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根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等各个层面的要求,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具有特定模式的道德行为表现。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公德。大学生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尊重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遵纪守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二是职业道德。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恪守职业操守,遵守职业规范,以专业技能为基础,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三是个人道德。大学生应当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尊重他人文化差异和人权,注重家庭、朋友、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道德行为模式是由多层次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构成的,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形成具体而稳定的行为表现,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塑造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的可能性和责任感。通过道德行为模式的建立,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品德素质,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历经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随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或者问题。教师在教育和指导学生工作时如果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坚韧的毅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所展现出的意志力很有可能会成为学生人格的主导力量,这便是教师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态度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其对社会、对他人更加关爱和尊重,减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从年龄层面来看已经步入了成年人行列,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慢慢拥有了学习和生活上的自 ,开始逐渐接触和了解社会形形 的人与事,所以大学恰恰是学生们稳定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作为和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下意识去将自身的人格魅力转变成为规范学生行为的有形模式,要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其磊落的胸怀和不计功利的处事态度,要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去吸引、感染和教育学生。这是教师影响力的有效体现,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现出自身影响力,那么其必然有助于进一步升华大学生的道德观,学生会在与教师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加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道德行为模式的建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使他们在行为上更加自觉地遵守规范与规则,提高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仅仅是基于工作需求,其更多的是心灵以及情感层面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大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也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和生活中非常信任和依赖的朋友。大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不同于专业任课教师,其会有一层情感上的期待,大学生希望能够和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此时教师自身所展现出的影响力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而言,借助教师的影响力来填补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不足,不仅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整体质量,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心灵起到净化作用。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道德行为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校教师作为道德引导者和榜样,应该充分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在教学、生活和社交等领域中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对大学生道德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秉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原则,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教师作为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代表人物,应该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操守、品德、作风和风范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德之路。“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教师影响力与教师自身的学识和能力紧密相关,更离不开教师个人为人处世所持的价值观。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正确认知和审视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要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要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并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教师要从内心深处认可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与学生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要真心实意去帮助和服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与呵护,从情感层面获得学生的认可。这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条件,学生只有真正认可了自己的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引,教师影响力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发挥与展现空间。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选取、课程设置、讲授 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道德概念、道德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教师,教师影响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教师而言,要想赢得学生认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随时随地出现在学生的视线范围之内,彼此熟悉和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去提升自身的德育管理能力,保证德育教育管理方向的准确性和具体德育教育管理措施的实效性。一是可以与学生一起上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抽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同听一节课,在听课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学生们的表现,以更好地督促和指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好学生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每次听课之后,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对于这一节课的想法,耐心听取学生们对任课教师的建议,并将学生所反馈的内容认真整理分析之后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更愿意信任教师。二是要精心培养得力班团干部,建立起一支辅助教师管理班级秩序的重要队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班团干部的表现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教师的想法,教师在安排和分配具体工作认识时进行谨慎全面思考,要让学生干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三是要倾注真挚情感,以积极的真心关爱学生。教师之所以具备非常强大的影响力,这与教师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着紧密联系。特别是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使学生感受到温暖。教师的爱心是决定影响力强弱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要将自己的爱心体现在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节上。比如,在学生刚入学时,能够一个不漏的记住学生们的名字;在学生身体不适时,能够亲自去看望生病的学生;在学生迷茫时,能够及时为他们指引方向等等,这些看似细小琐碎的事情,但教师做到了,学生心里就充满了感激之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走进学生中间,洞悉学生内心的奥秘,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指导,尽可能避免学生出现极端化的情绪或者做出过激的行为。
通过教育引导和后期监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高校教师在生活和社交方面,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后期监督,帮助学生认清道德责任和义务,明确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的知识越渊博、文化底蕴越深厚,越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生德育教育需求,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教师要坚持不断充实与提升自己,要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理念体系,并且主动学习和大胆适应各种新型工作方式,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多去了解和掌握社科类知识,多去了解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将学习、工作以及研究统筹到一起,灵活应用自身所储备的知识以及积攒的经验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们提出的各项新需求,在一次次满足和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去展现自身的实力,让学生从更全方位去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教师。
,从大学生道德行为模式的影响角度出发,探究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道德行为模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阐明了高校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使命,提出了通过教师专业培训、课程设置优化、智能化科技应用等多种途径来提升高校教师对大学生道德行为模式的影响力和效果。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改善高校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 潘映铼,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1151]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新时期高校教师行为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强化学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