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地图行政区划(最新高密市行政区划图)
高密划入青岛市是否是真的 山东省高密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今之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胶莱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 36°8′44″至36°41′20″、东经119°26′16″至120°0′38″之间。东临胶州市,西接潍坊市坊子区,南连诸城市,北接昌邑与平度市。市境南北最长60.31公里,东西最宽48.79公里,总面积为1523.49平方公里。市 驻市境中心偏东、胶河西岸老城区。西距潍坊市 驻地75公里、省城济南265公里,东至青岛市区70公里。高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自古就是重要交通枢纽,有“齐鲁粮仓、旱路码头”的美誉,是山东沿海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
历史沿革
高密县治春秋称夷维,属莱国。
战国时属齐,今前后田庄一带,始名高密,亦为齐地。密水,故有高密之名。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置高密县,属齐郡后改属胶东郡。
公元前164年(西汉文帝十六年)县属胶西国。
公元前108年(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属胶西郡。
公元前73年(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县改属高密国。
公元9年(新王莽始建国元年)改高密为章牟。
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复称高密。
公元37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改属北海国。
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高密地归魏,改属青州城阳郡。
公元266年(西晋武帝泰始二年)县属青州城阳郡。
公元317年(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县改属青州高密国。曾入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后又归晋。
公元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后南北朝时期,先属南朝宋青州高密郡,后属北朝魏青州高密郡。
公元529年(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改属胶州高密郡。
公元585年(隋文帝开皇五年)改州为郡,县属高密郡。
公元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改郡为州,属河南道密州。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州为郡,现改属高密郡。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改郡为州,县复属河南道密州。
公元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后(五代)建置、隶属相沿。
公元960年(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州之上设“路”这一行政机构,县隶属京东东路密州。
公元1121年(金太祖天辅五年)县改属山东东路密州。
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县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胶州。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县属青州府。
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改属莱州府。清初沿袭明制。
1905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升胶州为直隶州,县属胶州。
1913年县属山东省胶东道。
1925年裁胶东道,县改属莱胶道。
1927年裁道制,县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县隶属山东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至1947年高密解放。
1938年初,日本侵占高密城后,拼凑了高密县日伪统治机构,隶属伪山东省鲁东道,1940年7月改隶莱潍道,直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
1944年9月,中国 在王干坝一带建立高密县(仅两个多月)。
1945年7月在县境西乡以及解放地区中岭一带建立高密县。不久即撤销。
1945年夏,县境南部边缘地区相继解放。8月15日建立潍东县。同年9月,潍东县改为高密县,隶属滨海行政区滨北专区。
1945年11月胶济铁路北建立胶高县,隶属胶东行政区南海专区。
1946年上半年,胶高县改属滨海行政区滨北专区。
1946年7月20日,高密胶高两县均改属胶东行政区滨北专区。
1949年9月胶高县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高密县初属胶东行政区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1956年2月划归昌潍专区。
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撤销,组建潍坊市,县均属之。
1994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密县,设高密市(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
行政区划
1951年9月,各区以数字顺序命名。称为之一区(城厢)、第二区(柏城)、第三区(张鲁)、第四区(河崖)、第五区(夏庄)、第六区(姜庄)、第七区(顺河)、第八区(沂塘)、第九区(康庄)、第十区(坊岭)、第十一区(中岭)、第十二区(井沟)、第十三区(方平)、第十四区(朱公)、第十五区(道乡)、第十六区(呼镇)、第十七区(城郊)。
1954年,之一区改为城关区。
1955年11月,第二区改柏城区、第三改张鲁区、第四区改河崖区、第五区改夏庄区、第六区改姜庄区、第七区改仁和区、第八区改沂塘区、第九区改康庄区、第十区改坊岭区、第十一区改双羊区、第十二区改井沟区、第十三区改注沟区、第十四区改柴沟区、第十五区改城律区、第十六区改呼镇区、第十七区改周阳区。
1956年2月,全县改划为13个区(镇)。即城关镇、柏城区、河崖区、夏庄区、姜庄区、仁和区、坊岭区、双羊区、井沟区、注沟区、柴沟区、城律区、周阳区。
1956年12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复时间),周戈庄区由平度县划人。县辖14个区镇。
1958年2月,撤区改乡,划为26个乡镇。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建立16处人民公社。
1959年2月,16处人民公社均改为以上述地名命名。
1962年5月,增设仁和公社。
1964年3月,增设大牟家公社。
1980年2月,增设土庄、大栏公社。
1981年12月26日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
1982年1月1日大王庄公社改名姚哥庄公社、城律公社改名李家营公社。袁家公社改名阚家公社、水西公社改名注沟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改乡(镇)。全县划11个镇,18个乡,辖953个自然村。
1992年1月24日,经山东省人民 批准,撤销呼家庄乡,设呼家庄镇。
1994年1月18日,阚家、周戈庄、河崖、张鲁、注沟、蔡家站、拒城河7乡撤乡设镇。同年12月29日,初家乡撤销,设初家镇。
1995年1月13日,仁和乡撤乡设镇。
同年10月23日,经山东省人民 批准,由高密镇划出12个村,柏城镇划出3个村,增设朝阳街道办事处,为乡镇级。高密市辖21个镇、8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994个行政村(居委会)。
即高密镇(辖18个行政村、32个居委会)、柏城镇(辖35村)、姚哥庄镇(辖33村)、河崖镇(辖39村)、夏庄镇(辖63村)、姜庄镇(辖47村)、仁和镇(辖32村)、大牟家镇(辖44村)、周戈庄镇(辖45村)、康庄镇(辖32村)、蔡家站镇(辖23村)、阚家镇(辖29村)、初家镇(辖32村)、双羊镇(辖34村)、井沟镇(辖37村)、呼家庄镇(辖43村)、注沟镇(辖25村)、柴沟镇(辖43村)、拒城河镇(辖37村)、李家营镇(辖33村)、张鲁镇(辖29村)、大栏乡(辖17村)、咸家乡(辖23村)、高戈庄乡(辖25村)、田庄乡(辖25村)、方市乡(辖20村)、土庄乡(辖36村)、周阳乡(辖24村)、王吴乡(辖24村)、朝阳街道办事处(辖3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
2007年8月,全市调整为3街道、7镇。
2008年,全市调整为3街道、7镇、2区。分别是朝阳街道、密水街道、醴泉街道、柏城镇、夏庄镇、姜庄镇、大牟家镇、阚家镇、井沟镇、柴沟镇、经济开发区、胶河疏港物流园区。
2011年1月,成立咸家工业区,由原咸家乡23个村和原仁和镇的高屋村组成。
2012年9月,成立胶河生态发展区,由原李家营镇57个行政村组成。2012年8月,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由夏庄镇的27个行政村和朝阳街道的8个社区(村)组成。
2015年2月16日,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更名为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管辖范围扩大到2007年前原河崖镇56个村的管辖范围。2015年4月,成立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由原注沟镇45个行政村组成。
2021年4月,设立一类社区五个姚哥庄社区、东北乡社区、咸家社区、胶河社区、注沟社区。
截至2021年10月,高密市辖3街道、7镇、5社区,分别是朝阳街道、密水街道、醴泉街道、柏城镇、夏庄镇、姜庄镇、大牟家镇、阚家镇、井沟镇、柴沟镇、姚哥庄社区、东北乡社区、咸家社区、胶河社区、注沟社区。
图说高密
最新高密市行政区划图 山东省高密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