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饶平县历史(广东潮州饶平历史文化)
广东省饶平县是哪个市的 广东省饶平县历史文化
茂之军事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重要军事决策会议,旧址位于上饶镇茂芝圩的全德学校。1927年10月5日凌晨,-率领南昌起义军2000余人,从大埔县三河坝经九村、二祠、到达上饶茂芝后,即命令第九军教导团300余人驰援饶平农军攻克饶平县城,第三天上午,-在全德学校主持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军事骨干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20多人参加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要战略决策。尔后起义军从麒麟岭经闽粤交界的柏嵩关出境,最后到达井岗山与 *** 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0据地。-率师告别茂芝前,还满怀深情地赠给饶平农军一匹马和一批枪械。
始置:
“浮滨类型”文化遗存的发现,证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饶平境内已有部落聚居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不断地改造自然和改进他们的生活,共同缔造古代的文化。西周晚期至战国早期,饶平境内聚居岭南古越族,并与闽越族错杂而居,概属百越(粤)。
清康熙刘本《饶平县志》(1687年刻本)据《禹贡》记载,饶平县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扬越地。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始置饶平县。据史记载:明代中期以前,岭东之海阳、程乡(今梅县)二县,因疆域宽广,壤连福建之汀(州),漳(州)二府,丛山峻岭,民变啸聚,难以治理,故巡抚右都御史吴琛上奏请在三饶地增设县治,以利管辖。明成化十三年,宪宗命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的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瑛,督办建置饶平县事。当年从潮州府海阳县析光德乡的弦歌都、州都,清远都,太平乡的宣化都、信宁都及怀德乡的隆眼城都、苏湾都、秋溪都等8都置饶平县,首任知县杨昱于成化十四年到任。饶置县邑后,隶属广东布政使司按察司岭东分守道潮州府。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属广东布政使司按察司岭东分巡道加兵备衔潮州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属广东布政使司岭东分守道、伸威分巡道潮州府。万历五年(1577年)属广东布政使岭东分守道,海防兵备道潮州府。
饶平素有“岭南佳胜地,瀛州古蓬莱”之称。古城古迹、青山绿水、滨海奇观,令人遐思万千,流连忘返。有集古今寺庙、石刻、建筑于一体的石壁山风景区;有堪称世界奇观的海山辟龙;有风光迷人的拓林湾天然浴场;有碧波万顷的北湖汤溪水库;有舒适怡人的天然温泉浴场;有富有民俗特色的客家围楼;有屹立数百年的拓林镇风塔、三饶文明塔;有远近闻名的雷音寺、永福寺、隆福寺;有汇集无数名兰碑刻的云峰兰苑;有旅游观光新亮点——榕洽生态园、绿岛山庄;还有形成于二百多万年前的青岚古冰臼群。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叹为观止。
上饶-红色茂芝
茂之军事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重要军事决策会议,旧址位于上饶镇茂芝圩的全德学校。1927年10月5日凌晨,-率领南昌起义军2000余人,从大埔县三河坝经九村、二祠、到达上饶茂芝后,即命令第九军教导团300余人驰援饶平农军攻克饶平县城,第三天上午,-在全德学校主持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军事骨干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20多人参加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要战略决策。尔后起义军从麒麟岭经闽粤交界的柏嵩关出境,最后到达井岗山与 *** 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0据地。-率师告别茂芝前,还满怀深情地赠给饶平农军一匹马和一批枪械。
三饶-双流寺
饶平县古城三饶镇双流寺,是“饶平八景”之首,为粤东名刹,创于宋(960—1279)之前,已于1996年10月23日被批准重建,1999年八月正式动工,大雄宝殿于2001年建成。千年古刹将更加宏伟壮观重放光彩。
寺位于古城南郊河门山(也称“塔山”)北麓,上饶溪与新塘溪在寺前合流而得其名。双流寺建于宋代前,历史悠久。据清《韩江闻见录》、《饶平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状元、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号梅溪),在泉州刺史期间,来潮州访问了曾任梅州刺史的邱君与,同游双流寺,见周围山川秀丽,形势险要,遂卜异域日必有其地者,并题下“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名言。原寺院正座宽10米,深25.4米。前面门楼巍峨,上刻“双流寺”。
三饶-文明宝塔 道韵古楼 双流寺
三饶-道韵古楼
道韵楼,位于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成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前后历经三代人一百多年的不懈努力才完成此楼。道韵楼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被发现的面积更大的正八角形土楼
三饶-文明宝塔
三饶古城南门外二华里的河门山(即塔山),北倚独峰插天的望海岭,南连脱缰而去的天马山,山巅之上有座古塔,山之北麓有双流古寺,寺旁曾立镌刻着南宋状元王十朋提写十六字预言的“梅溪石碑”,西北山麓有“九曲仙踪”,溪边有由七条榕树根并排横跨溪面的“七溶飞渡”,构成了古城的独特胜景。
据《饶平县志》载:文明塔,“塔分七层,高五丈。底层周围长六丈五尺,厚六尺八寸,门宽三尺六寸,用青砖条块砌成。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由王益聪鼎建四层,工未就,后康熙四十七年(1798年)有县令郭于藩捐建七层竣工。”塔名“文明”,寓意“文章”、“昌明”之义,冀望子孙后代知书识礼,代出人才。塔落成之日,郭氏立了一块一人高的石碑(据传此碑立于衙内,今去向不明),上题“新事隐语”四个字,碑文则是一首五言诗。诗云:“天高一望空,水至清如许。悬看本无心,贪多贝应去。横目点离州,廓上开新宇。杆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健儿欠失人,木侧堪乔举。”粗看颇为费解,但仔细推敲,原来是一首谜语诗,每句一字(第五句二字),连起来便是“大清县令四川郭于藩造塔建桥”13字。1956年县人民 *** 拨款修葺。1993年省、县人民 *** 再拨款修缮。
海山-辟龙
辟龙”依据海岸,盘踞在黄隆外头埔海滨,呈东西走向,有头有尾,起伏有致。“辟龙”面积约1650多亩,厚度达10余米,现保存完好且 *** 地面部分,长约4000多米,宽40-50米,高4-5米,形成“一”字形的整体天然屏障,横卧于海滨,挡风阻浪,保护着大片良田。
据史料记述和专家对海山岛海滩岩和贝壳层的研究考证,“海滩岩田”的成岩环境是在丘陵海滨和岛屿环抱的半封闭的“海湖”中。早期近源物质供应十分丰富,水介质流动缓慢,地表水大量汇入湖中。在热带特殊气温条件和海潮作用影响下,历经近万年的升降、淡化、沉积以至胶结,使贝壳藻类逐步岩化,形成了滨海岩石“海滩岩”。加上经受长期的风侵、日晒、雨淋、浪冲、水刷、潮袭,岩石形成龙形的鳞状层,呈现大小不一的岩洞,变成今天人们所能看到、摸到的“海龙”状貌。
柘林- 镇风古塔
在饶平柘林古镇的风吹岭西麓。柘林地处滨海,屡受风潮之害,昔人造塔有镇风锁水之意。而石塔坐落风口,山高风大,常年风声飒飒,故取名“镇风塔”。古塔北面山坡天然石壁上镌着“天风海涛”四个大楷字。
塔基旁边天然巨石上刻着:“岁次葵已至正十三年(1353年)二月造”的大字。塔高二十二米,塔基围十六米。七层八面,塔尖砌着千斤石雕宝葫芦。全塔用方石砌成,结构严谨竖固。塔基层围屏上绘制者花卉鸟兽、人物故事等图画。塔身各层用石板铺盖,只留一空洞,有人可沿螺旋形石阶登塔,每层开设圆窗和拱门各一,既可采光通风,也可供游人步出外面塔廊,塔廊上砌着古朴大方的石栏杆。石塔建筑迄今已六百二十九年,几经战乱,仞完整无缺。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在海上炮击石塔不中,击毁塔边白石桥半畔栏杆,留下了日寇侵华的历史证据。
所城-大埕所城
大埕所城,古称大埕所,位于饶平县东南沿海的所城镇。明、清海防军事重地,东临南海,北倚大尖山,西连黄冈古城,是潮州府的前卫。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百户侯顾实创建,呈方形,城垣高2.7丈,周长643丈,厚1.6丈,内外两面用花冈石条丁卯垒砌,中填泥土。设东西南北4个城门,城门上皆建二重楼,城垣四角置设敌台。全城面积约2600市亩。城内有三街六巷,中心交叉呈“十”字形,街宽1.5丈,外侧四周城池环绕,城池宽2丈左右,长696丈。清康熙三年(1664)曾迁拆,七年展复,八年重建。所城曾称大城所,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3员,百户10员,镇抚1员,旗军1225员;各种军器5457件。4个城门尚存,东西城垣尤为完整,是潮汕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堡。
钱东-林姜寺
林姜寺,昔名宝寿寺,位于饶平县钱东镇境内的大甲山脚浮岗上,后倚群峰,前含黄铜岭,下面是广阔的田野及灰寨村。四周松竹相间,环境清幽,是座名刹,2988年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获登记开放。宋淳熙四年(2277)就有该寺。建筑结构为祠厅式,两座对向四厅四房一天井,主结构3258平方米。山门开在东厅,外有广场,种植蔬菜、花木。广场另一边,建有客房及斋堂。房三间,斋堂一厅一房。有宋代石刻匾额“林姜寺”三字。因寺院周围有修竹千竿,下面又有清沏莲池,形成了“笼烟”、“映月”的幽雅环境。上座设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香烟缭绕,钟鼓长鸣,经声琅琅。传说为林姜两姓檀越所建,故名“林姜寺”。明成化十五年(2479),即饶平建县后的第二年,又全面重建。寺院规模,据说有厅房九十九间,产业则有记载,是三顷九十七亩九分二厘,故曾有“潮州开元,饶平林姜“之说。至清康熙丁卯年(2687),即饶平县令编志时间,该寺又废。后又经兴废,至2920年重修,规模远不如明代全盛时期。现寺后有宋代八角大石柱入于地中,寺前左右,有大柱墩多座,就是例证。2980年,由当家僧释弘英募化海外侨胞及香港同胞重修寺院。
黄岗镇-石壁庵
雷音禅寺位於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棲云山腰,後面有一硕大天然石壁,宛若一幅浮雕画屏镶嵌於半山之间,瑰丽多姿,故又称雷音禅寺为石壁庵。
据寺内观间洞(原名长神洞)刻石记载,雷音禅寺始建於嘉靖二十八年,後几度兴废(据清《饶平县志》记述),至清嘉庆五年(1850年)童真和尚主持该寺,中兴雷音,并亲题“雷音禅寺”石刻匾额嵌於寺门顶上,至今犹存。乾隆年间宰相漳浦籍人蔡新与童真和尚交情售笃,仰其道风,特书赠一联:“法席撑持过去未来皆壮色,钳锤直下铜头铁额尽寒心
广东潮州饶平历史文化 饶平县有古代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