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我们的节日春节)
105天前是哪天 我们的节日
寒食时节,有诗、有酒、有茶。“诗酒趁年华”,宠辱不惊,活在当下,每一个当下都是人生最美的时光。
视频加载中...
唐诗人韩翃,在一千多年后的当下,不是特别有名,但他有首很著名的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后世或用来行酒,或用来斗才,忙得不亦乐乎的“飞花令”,就是来自于这首诗。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重阳吃糕……中国的节日都离不开吃,然而寒食节才是唯一以吃命名的节日,显得非常特别。
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禁烟火,只能吃冷的东西。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火的意义无以复加。饮食、健康、进化、制造工具都离不开火,对火的崇拜与人类共生。据说在远古时代就有熄灭旧火、点燃新火的传统,但这不是寒食节。寒食节的诞生,公认与晋文公和介子推(介之推)的故事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介子推跟随重耳十九年。有一次,重耳饿得走不动路,野菜煮食又不能下咽。介子推偷偷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后来重耳成功返回晋国,成为国君,即晋文公。此时此刻,介子推不愿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坚持不出。晋文公命人放火焚山,逼介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烧死在大树下。晋文公于是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准生火,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这么算,寒食节距今已经2600多年。
寒食节是祭祀的节日。这从古人很多诗歌中得到见证,唐朝诗人熊孺登说:“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既然春色送不到黄泉,那钱财自然也送不到先人,祭祀无非就是慎终追远之意。五十年前,我小时候,爸爸说寒食节不能祭祀。因为放鞭炮、焚烧祭品,不能没有火。他还说,晋文公为了彻底禁火,下令这天所有的香火都归介子推。如果祭祖的“钱”都被截胡了,那谁还去祭祖?觉得也很有道理。
寒食节,原来是在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前一两天。明末清初,著名的传教士汤若望,引进西方已然发达的天文学,会同徐光启改进了中国的历法,二十四节气的测算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观天象、修历法、造火炮、传科技,这位金发碧眼的西方传教士,在官阶森严的大清王朝最终官居一品,绝无仅有,实属传奇。根据他改进的历法,最终确定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熄旧火,清明起新火,唐代诗人王表说:“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规则是帝王制定的,规则也是帝王破坏的。寒食节傍晚,皇宫提前生火,走马传烛,迅速到达权贵之家,这就是韩翃写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不过韩翃可没有讽刺味,更多的是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不仅仅一般人都喜欢这首诗,连唐德宗也喜爱有加。
寒食节是最美的季节。晚唐、五代“花间派”代表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景美人美,一首典型的花间派词,写得清丽可人。虽然生活在乱世,但春天总归是能抚慰伤痛者的心灵。两百年后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同一个韵,也写了一首《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显然借鉴了韦庄的词风。这个季节是飞花季节,赏花正当时,但也到了伤春的开始。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苏轼:“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寒食时节,有诗、有酒、有茶,特别是新茶开始上市,寒食清明前的茶,有一个专有的名称,“明前茶”,是更好的茶。“诗酒趁年华”,宠辱不惊,活在当下,每一个当下都是人生最美的时光。(韩可胜)
我们的节日春节 我们的节日五一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