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业业绩(开放银行建设模式及策略)
瑞丰银行16岁能办卡吗 做足“融”字大文章!看开放银行的“瑞丰模式”
导 读
瑞丰银行充分发挥上市银行先发优势,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支持下,做足“融”字大文章,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平台联建、业务生态联动、社会治理联盟”的数字改革新路径,有效破解县域农商行数字改革瓶颈,形成了高效推进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瑞丰模式”。
农商行推进服务“三农”、小微,融入基层治理,打造开放融合金融服务生态,需要以数字改革为牵引,把人缘、地缘、情缘转化成数字服务资源,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落到实处。瑞丰银行充分发挥上市银行先发优势,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支持下,探索“科技平台联建、业务生态联动、社会治理联盟”数字改革新路径,有效破解县域农商行数字改革瓶颈。2022年,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发布基于DIVER指数模型的数字化改革评价,在全省82家成员行中,瑞丰银行位居之一,被定义为数字化改革标杆行,形成了高效推进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瑞丰模式”。
“四互”联建平台,破解数字改革难
瑞丰银行是一家以零售转型为特色的县域农商行,全行零售客户占比95%以上,其中信贷客户超过10万,负债客户达190万,形成支农支小为主体的客户服务体系。瑞丰银行较为重视数字改革,科技、人才投入在全省农信系统位居前列,但三对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小平台”无法集成“大数字”,面对数字化浪潮,系统不独立、数字不集中、渠道不通畅等困难尤其突出;二是“小行社”难以实现“大投入”,数字改革需要资金、人才投入,县域农商行难以承担高额投入,也较难吸引优秀高端科技人才,“天花板”效益十分明显;三是“小队伍”难以满足“大开发”,瑞丰银行平均每年开发需求达数百项,现有开发队伍难以满足个性化项目、多维度数据治理需求。
历经多年探索,瑞丰银行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支持下,融入“1+82”数字服务体系,构建起“人才互通、数据互动、模型互建、系统互融”数字改革模式,系统解决人才不足、数据不全、模型不多、系统不力等困难。
↑图为瑞丰银行打造的科技支行。
人才互通。打通行社和省行培训资源,通过省行培训指导、派驻省行学习培养产品经理、系统开发、需求管理等,以客群部落为中心,建立敏捷联动机制。
数据互动。省行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移动支付等对接18个厅级部门,开放数据应用服务接口,对征信等数据加以开放,加强客户行为标签数据采集分析,促进瑞丰银行客户价值挖掘。
模型共建。瑞丰提出模型要求,省行以派驻方式进行现场联合开发,助力构建行社模型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系统互融。瑞丰银行基于自身实践开发信贷评审、风险管控、绩效管理等系统,在应用较为成功的基础上省行助其优化,融入全省平台系统为其他行社共享。
“四化”联动生态,破解数字服务难
围绕农商行客户服务体系,以“网格化”“移动化”“标签化”“场景化”打通服务100米,打造小微和“三农”更优生态圈。
小微园区“网格化”,实现“即时办”。紧扣以小微为主体的企业生态,聚焦辖内量大面广的小微园区,与区经信局、大数据局联合,入库数据130余万条,可供查询数量达到千万级,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简化信贷流程。通过在园区设立“小微企业服务工作站”,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通过开发“企业信用库”和“三分三看三重”技术操作模式,推进企业客户业务线上化,实现足不出园就可办贷。
渠道建设“移动化”,实现“掌上办”。打造“丰收互联”手机银行APP,将金融、生活、客户经理、智能 等泛金融服务覆盖至所有客群,上线自建本地积分商城,构筑全景服务生态。整合智能AI机器人、短信、企业微信,充分利用移动展业PAD,实现渠道掌上实时运营。通过省行系统与行内自建系统相结合,经过三期迭代,优化CRM及智慧营销系统,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单户”到“规模”的营销模式创新,构建“触客、拓客、获客、活客、黏客”五位一体的数化化营销方案,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获得性,推动解决“数字鸿沟”。
↑图为瑞丰银行业务数字大屏。
“个性需求”标签化,实现“精准办”。构建面向互联网客群的经营管理体系,强化客户体验管理,增强线上客户需求洞察能力,分析工商、税务、海关、经信、人行及行内信贷,对客户实行360度画像,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行标签分类扩充,其中基础标签7大类、307个,感性标签5大类、119个,应用标签4大类、22个。截至目前,该行已经采聚标签客户70万,覆盖率26%,有效推动营销、交易、服务、风控线上化和智能化。
普惠服务“场景化”,实现“体验办”。依托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大平台接入地方资源,围绕社保、医疗、市政、校园、园区、社区、商户等服务场景,加快推动金融服务全面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医、保、教、娱”。以场景驱动和数据赋能,鼓励场景应用和微创新培育,目前该行银政联盟、乘车码、收款码、“安心码”、“悦小象”、智慧菜场、智慧食堂等项目,已通过生活场景紧紧与客户联系在一起。
“三融”联合治理,破解数字融入难
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助力打造基层智治系统,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基层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图为瑞丰银行助力推进“三资”系统应用全覆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银政联盟”融入,拓宽服务边界。利用108家银行网点和380家便民金融服务点,与63个地方党委、 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达成“银政联盟1+N”模式(获浙江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实现11大类1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全行网点、机具、手机银行和展业平台全渠道办理,构建掌上办、就近办、自助办、上门办“四个办”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年轻客群线上办理偏好和偏远农村地区弱势群体公共服务不便问题。
“平台联建”融入,促进乡村智治。着眼基层社区治理缺系统、缺资金、缺人才难题,主动对接镇街提供服务,帮助开发“社区云”服务平台,创新社区与乡村治理模式,“社区云”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乡村网格化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将基层治理四平台逐步延伸链接到乡村数字化平台,打通村民端、基层治理端、后台决策端通道,形成处理闭环,实现乡村整体智治。
“系统联动”融入,完善基层治理。着眼为实现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运营,瑞丰银行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联动,于2020年实现柯桥区328个村“三资”系统应用全覆盖,实现行政村无现金缴存、银村直联、村务卡结算等功能,提高了资金收付效率,强化了“三资”监督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该项试点入选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并向全国推广。
数字化改革渐入佳境
实现“小行大科技”格局。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有2500多人科技队伍和500多人数据团队,成为瑞丰银行数字化改革的坚强保障。瑞丰银行目前科技团队40人,全年可完成系统开发60个左右,每年通过业务科技融合、敏捷组织、创新大赛及通过与省行联动培训业务科技复合型人才120名左右,实现了小行有大系统、大数据、大科技的良性局面。,可以积极为全省农信系统输送“瑞丰经验”,如瑞丰银行基于业务个性化需求,历时三年开发成功“全资产管理平台”,根据不同产品建立13个机批模型,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全行逾60%的 实现机批,审批人员减少一半。2021年在瑞丰银行试点成功基础上,省行科技部门积极融入助其优化,使系统融入省行大信贷管理平台之中,可向全省81家成员行推广使用。
实现“小微大服务”支撑。通过数字网格化治理,全面摸清企业家底,突破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题,企业即使没有资产抵押,也能判断其信用情况,实现即时审贷、放贷,确保园区建档率、授信(开户)面、用信率分别达到90%、50%、30%。
截至目前,该行实现了对全区263小微企业园的数字网格服务,累计设点服务小微企业园区227个,服务园区企业728户,入园企业建档率93.18%,为园区内小微企业发放各类贷款77.11亿元,制造业贷款居全区之一位。
实现“授信全覆盖”体系。与农业农村局合作率先创新推出“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用信”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以农林牧渔业以及农房、车产等自定义数据为基础,将土地经营权、林权等综合资产和家庭收入、经营销售收入等评价信息入模,解决农户客群融资难题。目前,已覆盖至100%符合条件的农户,共授信农户14多万户,金额313亿元;乡贤走访服务1.17万户,并开发专项“乡贤贷”,其中“共富贷”产品覆盖群体200万,年可发放信用贷款20亿元,真正做到“人人可贷”。↑图为瑞丰银行“银政联盟1+N”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实现“治理大融入”局面。全区已完成农村集体资金线上审核支付147.42余万笔,已发生支付总金额66. 91多亿元。截至目前,发放“安心码”13236个,开通支付功能2403个,交易23.93万笔,金额8759.06万元;注册乘车码14796人,推行公交线路336条,惠及乘车30.3万人次;落地推广溯源智慧农贸市场7家,年累计交易笔数109.25万笔,金额3496.22万元。
百万读者都在看
“农商银行管理标准体系”发布!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浙江方案”来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数字化改革赋能普惠金融助跑“共富路”精彩“浙”十年!一图纵览浙江农信十年发展与担当来源/瑞丰银行
监制/蔡 靓 责编/胡宏开 /吕国旺
开放银行建设模式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