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劝酒视频教学(王维劝酒名句)
使至塞上第三句的赏析 你知道古人劝酒心有多诚吗?王维《阳关三叠》赏析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劝酒的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文/南郭居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一句送别诗,这首诗的传播,不仅有诗,还有曲和词,不仅属阳春白雪,也属下里巴人,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送别诗和劝酒曲了。而诗的两位主人公就是王维和元二。
王维(701或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世称“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元二,名元常,朝廷公务人员,王维的友人,因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本诗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是王维晚年之作。《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关兵力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元常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还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当时王维应该已近六十岁了,而元二正值青壮时期,这种送别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情感在里边,他眼见朋友远别,应还有一层意思吧,怕自己是否还能等到朋友归来。他从长安一直将元二送到了渭城,两人一路走,一路聊,一路喝。在渭城住了一晚,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已经不远,到了清晨,也就是必须分别的时候,王维给好友劝了一杯又一杯酒,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该诗体裁为七言绝句,但如果你用平仄对比,会发现平仄是不符的,正确平仄应该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该诗平仄却是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近体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近体诗的绝句也有一个过渡,这种过渡包括了类似于“古绝句”、“新绝句”和“杂绝句”等,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之一矣。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应属于此。也就是说,这首诗在格律上不属于常格,第二句和第三句失粘,这种变格在唐诗中并不鲜见,前人称其为“折腰体”。比如王维还有《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杨柳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又比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都属于此。
《送元二使安西》这个题目一出来就展现了一幅盛唐气象。为什么呢?唐朝人走得真远啊。送元二出使安西,安西是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 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大唐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到贝加尔湖。有如此广阔的疆域,所以这个元二才能有这样的宦游经历。从今天的陕西,一直到龟兹,即现在的库车,一走就走出三千多公里啊,一路都是步行或骑马。
我们再看看全诗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水北岸,咸阳古城,一场晨雨湿润了青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风尘驿馆前,初春嫩柳下,我们依依惜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请君再喝干一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西南大漠的阳关,就再也看不到你的老朋友了。
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这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矛盾及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其实《渭城曲》也是一首劝酒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就是因为要劝人喝酒,要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劝酒,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说明敬酒的诚意。有人也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但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第三句叠唱,连唱三遍“劝君更尽一杯酒”,一般被敬酒者都会喝了的,不然就会有“第四声”甚至更多。有人解释为“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也是不合理的,因为从“客舍青青柳色新”连续叠唱语意不连贯,是不通顺的。
诗词作家朱云峰老师和我探讨时,他的观点也很有说服力“本地(湖南邵阳)民俗,家有老人仙逝,出殡的前一天晚上,会有“绕棺辞堂”的法事祭祀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由道士(或师公或礼生)领着死者亲属在灵堂里围着灵柩不停地转圈,转圈时道士会在乐器的伴奏声中拖长声调不停地哼唱《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_朝雨浥轻尘_浥轻尘……每一句都是如此,即为三叠或一叠三唱。然后四句唱完之后,从头再来,依据仪式时间,活动场地大小,参与人员的多少,反复多次不等,又称为三叠。所以这种仪式中的三叠,前一种是实指,即一叠三唱,每一句诗作三次反复咏唱;后一种是虚指,即反复多次的意思。”
这首诗写成之后,很快就谱了曲,成为当时《伊州大曲》的第三段,也编入了乐府,成了离别宴上的标配。清代吴煊《唐贤三昧集笺注》“惜别意悠长不露。《阳关三叠》艳称今古,音节更高者。按‘三叠’为度曲者叠第三句也。相传倚笛亦为之裂。”也就是说,演唱时,第三句重叠的声调会一次比一次高,甚至传说连伴奏的笛子都有被至高的调子振裂的。
《渭城曲》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不算有特殊的背景,却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更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从唐朝一直唱到宋朝,宋朝之后,原曲丢了。明朝人又对其进行了再创造,重新编词谱曲,成了一首琴歌。
如今的陇右依然盛产诗歌,穿越戈壁,穿越干涸的风床,穿越瓜州阳关沙漠尽头,让我们唱响这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阳关三叠》,让我们怀揣希望,播撒十万绿洲,任尔将诗意挂满大西北河西走廊。
作者简介南郭居士,本名郭军,男,汉族,籍贯甘肃徽县。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狗尾草诗人原创艺术团队主创人员。有数百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及 平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王维劝酒名句 阳关三叠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