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技术

生活常识 2023-05-14 07:44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肉牛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及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善等方面都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多年来牛肉产量一直稳中有升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牛肉总产量达613.2万头比2000年增长19.5%。牛肉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8.4%;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10%仅次于美国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

1:我国有着丰富的牛业品种资源既有以我国五大黄牛 鲁西牛、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晋南牛为代表的地方品种又有引进的国外优良品种包括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等经过系统的科学选育和精心的饲养管理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牛肉产品而这其中我国地方黄牛品种以生产高品质的大理石花纹沉积牛肉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2: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的肉牛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肉质好饲料报酬高等特点。利用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安格斯等国外优良品种与本地牛进行杂交杂交牛初生重可达35~40 kg1岁体重可达 200~260 kg分别比本地牛提高 30%、40%左右周岁牛每头牛可增加效益800元~1 500元。随着杂交改良技术的普及推广养牛技术的提高成年杂交牛比本地牛效益更加显著。所以要养好肉牛必须选好肉牛品种育肥牛首选杂交改良牛如西杂、利杂、夏杂等2个或2个以上的二元三元杂交肉牛。繁殖母牛在北方首选西门塔尔牛与当地母牛杂交改良的杂种母牛。这样的母牛后驱发育好母牛奶水足难产率底有利于育成优良的肉牛杂交改良后代。
3:做好发情判断适时配种 一般初产母牛1.5~2岁、水牛3岁开始发情配种经产母牛产后2个月发情配种做到1年1胎。仔细观察牛的发情表现发现发情牛要及时配种。母牛发情周期为21 d发情持续期18 h左右范围6~36 h。人工配种适宜时机是发情高潮期后8~10 h。发情表现公牛爬跨其他母牛、母牛接受公牛和其他母牛的爬跨。母牛发情3个时期 1发情初期发情牛爬跨其他母牛神态不安哞叫但不愿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外阴部轻微肿胀粘膜充血呈粉红色阴门流出透明粘液量少而稀薄如水样弱粘性。 2发情中期母牛很安静的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发情的母牛后躯可看到被爬跨留下痕迹。阴门中牛流出透明的液体量增多强粘性可拉成长条呈粗玻璃棒状不易扯断。外阴部充血肿胀明显皱纹减少粘膜潮红频频排尿。 3发情后期此时母牛不再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外阴部充血肿胀开始消退流出的粘液少粘性差。
4:妊娠期母牛饲养管理 母牛妊娠后不仅本身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而且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和为产后泌乳进行营养蓄积。母牛怀孕前5个月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其营养需求较少可以和空怀母牛一样以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料。如果有足够的青草供应可不喂精料。母牛妊娠到中后期应加强营养尤其是妊娠的2~3个月应按照饲养标准配合日粮以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满足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需要。蛋白质以豆饼质量最好。棉籽饼、菜籽饼含有毒成分不宜喂妊娠母牛。矿物质要满足钙、磷的需要维生素不足还可使母牛发生流产、早产、弱产犊牛生后易患病再配少量的玉米、小麦麸等谷物饲料便可。应注意防止妊娠母牛过肥尤其是头胎青年母牛以免发生难产。妊娠母牛的管理。母牛在管理上要加强刷拭和运动特别是头胎母牛还要进行乳房按摩以利产后犊牛哺乳。舍饲妊娠母牛每日运动2 h左右。妊娠后期要注意做好保胎。与其他牛分开单独组群饲养严防母牛之间挤撞。雨天不放牧不鞭打母牛不急赶母牛不让牛采食幼嫩的豆科牧草不在有露水和霜冻的草场上放牧不采食霉变饲料不饮脏水和消冰水。
5:犊牛饲养管理 初乳要早喂、喂足。犊牛出生后第1次初乳应在0.5~1 h内喂给量要喂足喂2 kg3~4次/d1.5~2 kg/次日喂量占体重的15%。初乳为母牛产后5 d内的乳汁营养丰富并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对初生犊的营养、消化、胎粪排出、增强抵抗力有重要作用。母牛产后1 h内初乳的抗体含量最高犊牛胃肠吸收抗体的能力最强24 h后失去利用抗体的能力要注意初乳的质量。为促进瘤胃发育犊牛应提早采食青绿多汁饲料和精料。否则生长发育受阻。哺乳期6~7个月即6~7月龄断奶。为促进瘤胃发育和补充养分犊牛应提早采食青粗饲料和精料并随着采食时的增加保证充足的饮水。我国牛的地方品种产奶量都不高肉牛纯种杂交所生1代杂种犊牛由于体重较大和增重较快母牛奶量更是显得不足。若延迟断奶时间不仅不能对犊牛提供更多奶量而且母牛泌乳后期正值秋季进入枯草期既影响母牛养分机体和胎儿的沉积也影响犊牛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在目前情况下应适时断奶断奶后公母立即分群。春犊断奶正值初冬全靠天然放牧难以达到营养需要再加之多数地区实行封山禁牧最好实行圈养。这就要求要按照自己的饲养量准备充足的越冬饲料。有条件的备足青贮饲料使家畜有良好的优质饲草料保证安全过冬。要保证粗饲料质量和供给如青贮、优质干草、甜菜渣等再补饲少量精料。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