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满院栽(他日我若为青帝出自哪首诗)

生活常识 2023-05-14 07:42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诗的第一句点名菊花开放在萧瑟的秋季。尤其他提到的九月八,因为之后农历九月九就是重阳节,正是古代登高聚会,赏菊的好时机,也正是菊花大展风采、让人欣赏的日子。

诗中写的是九月八而不是九月九,加上待到两次,表明了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但又充满着坚定,他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憧憬。

人们把黄巢和宋江这两个争议人物联系在一起,是源自于宋江在酒后所著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其中,这首诗歌中的敢笑黄巢不丈夫表达了宋江对黄巢的蔑视,认为黄巢不是大丈夫,自己才是大丈夫。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由于他过人的胆识和勇猛的性格,在王仙芝之后他便成为了起义军的最高的领袖人物,辗转于各个地方,进军长安称王,直到他战死在沙场之上。宋江是《水浒传》里面的传奇人物之一,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领导人物,原是押司,在托塔天王晁盖死后他便成为了梁山的领袖,极大主张让好汉们接受朝廷的招安,并且在招安之后替宋朝攻打起义军,但不久后被奸臣毒害。

多年来,在教科书上都称赞了黄巢是一位伟大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起义推进了历史的前进。但也有人说黄巢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将繁华的长安变成了一座死城,那么,到底黄巢是农民起义领袖还是杀人狂魔呢?黄巢杀人八百万是真的吗?

黄巢杀人是否有八百万已无法进行统计了,他这种杀人不眨眼的行为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在封建王朝的全部历史中,不管哪个朝代,只要是到了末期,都存在着农民起义和统治者不甘心退出舞台而疯狂镇压的对峙局面。无穷的战乱,无尽的天灾,和大大小小屠夫的毁灭性疯狂,就构成了中国人苦难的历史。而在这些灾难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发生在部队里的吃人事件,无非是生死存亡的环境迫使人性异化,回归到动物界同类相食的状态,可见古代的战争是多么的残酷!翻开每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历史!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只用车子载着盐和人的尸体,饿了就割肉烹食。后来发展到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做成人肉干随军携带,作为军粮。历史上也有不少凶暴的将帅用人肉充作军粮,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他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因猛异常。隋末的朱粲乘乱起兵,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

五代时的赵思绾领兵占据长安时,城中没有吃的,就杀妇女儿童为军粮。正义之师中也有这种情况,安史之乱中的张巡守睢阳,兵士共食三十万人。唐末时局不稳,吃人现象屡有发生。元朝末年,天下动乱,乃兵四起,驻守淮右的官军缺粮,也捕人为食。究其原因大多跟暴政残酷有关。在老狼看来,历史上著名的这几支部队吃人事件,都还只是把人杀死,把人肉用烤或者蒸的办法烧熟来吃,唯有秦宗权的部队随军携带盐,以人肉干作为军粮,这哪还有什么人性可言,简直就是虎狼之师!秦宗权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军阀!

秦宗权之乱在唐末也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对黄巢起义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黄巢起义又无疑是给唐朝致命一击!秦宗权所率领的部队,打不过起义军,就投靠旗下,后来黄巢战败,他就长乐公主。黄巢已去,秦宗权复乱淮西,陷旁二十馀州,而陈去蔡最近,犨兄弟力拒之,卒不能下。后巢、宗权皆败死,唐昭宗即以陈州为忠武军,拜犨节度使。犨已病,乃以位与其弟昶,后数月卒。

题菊花

【原文】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

⑴飒飒形容风声。

⑵蕊花心儿。

⑶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⑷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作品鉴赏】

《题菊花》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题菊花》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第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做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题菊花》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名家点评】

张端义《贵耳集》跋扈之意,已见婴孩之时。加以数年,岂不为神器之大盗耶!

作者介绍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中文名黄巢外文名Huang Chao别 名黄王、冲天大将军国 籍唐朝→大齐民 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菏泽出生日期元和十五年(820年)逝世日期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职 业皇帝、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主要成就建立大齐政权首创高层换届制度和四相制拉开了唐朝覆灭的大幕,导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数十年代表作品《题菊花》、《咏菊》国 号大齐年 号金统尊 号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性 别男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