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常考点
生活常识 2023-05-13 20:0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1:一.古代官职
1.表示授予官职征;辟;荐、举;拜;选 ;除 ;授;赏
2.表示罢免官职罢;黜;免;夺
3.表示提升官职升;擢;拔;迁;陟
4.表示减低官职谪;贬;放;左迁
5.表示官职调动迁;徙;调;转;补;改;出
6表示兼代官职兼;领;行;署;权;判
7表示辞职退休乞骸骨;
2:二、古代官职称谓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衔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抚军】参见“巡抚”条。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
3:三、古代称呼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4:四、天文历法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一天叫晦。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年方法。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上一篇:怎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下一篇:如何让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