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美食
大家好,下面心血管健康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还不知道壮族三月三的民间美食。以下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壮族人在三月三会做什么食物?3月3日壮族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五色糯米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族非常喜爱五色糯米,视其为吉祥、丰收的象征。五色糯米五颜六色,鲜艳诱人;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各有各的香味和风味。五色糯米色、香、味俱佳,还具有滋补、健身、医疗、美容等功能。五花肉粉蒸肉的味道更是无法形容。
做五色糯米更有技巧。需要350g糯米。黑糯米,即利用枫叶的皮和它们的嫩茎,在研钵中捣碎,稍微风干,然后浸泡在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取出叶渣,过滤,得到黑色染料溶液。黑染汁要在锅里煮到50-60度,再把糯米泡进去。
黄色染料可从植物的果实和块茎中提取,如黄花汁(密蒙花,壮语称“花麦”)、栀子、盾叶薯蓣等。将黄花汁煮沸,或者将栀子捣碎浸泡在水中得到黄色染料溶液,或者将姜黄捣碎与糯米混合用力揉搓得到黄色糯米(可以不浸泡直接蒸)。
红染和紫染是由同一品种的红蓝不同叶的草(壮语称为gogyaemq)经沸水冲泡而成。叶子略长且颜色较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好的米变成紫色;叶子是圆的,颜色是浅的,煮出来的颜色是浅的,泡出来的米变成了鲜红色。
提取四种汁后,放入不同量的大米浸泡,上色后放入蒸笼蒸一小时左右,即可蒸出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的糯米。这样做出来的五色糯米,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润软可口,醇香微甜,吃起来真是回味无穷。用天然植物染色的五色糯米不仅美观可口,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红兰草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清代《吕山堂类辩》说:“红花红色多汁,可活血”,“黄花米”或栀子有清热凉血之功。枫叶煮的精米,可以强筋骨,益肠胃,能做事,补骨髓。
起源故事:
关于五色糯米的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庄佳村有一个名叫特农的年轻人。他的父亲早已过世,他只和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Tenon对母亲很孝顺,怕她一个人在家无聊。有时候她上山砍柴或者在田里插秧,她也跟着去。每次他都带一大袋妈妈最爱吃的糯米饭,让妈妈饿了就吃。Tenon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山上的一只猴子注意到了。
有一次,榫在山那边劈柴,猴子偷偷溜到他妈妈身边,抢走了一大袋热气腾腾的糯米。妈妈不能动,只能看着猴子拿糯米。连续几次都是这样,特农有点无奈。看着饥饿的母亲,特农拽着身边的枫叶,想着如何阻止猴子抢走糯米。突然,榫发现自己捏枫叶的手沾了黑,立刻灵机一动。他马上把树上的枫叶砍回家,捣碎后泡在水里,得黑汁,再把糯米泡在黑汁里。
第二天,黑糯米被拿起来煮,突然一股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妈妈在房间里喊,什么东西这么香!特侬兴奋地说,达巴(达巴是壮语,意为母亲),这是黑糯米,多香多甜啊!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裹黑糯米,故意露出一点黑色。猴子看到这么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特农在用什么毒来骗它,却不敢碰,就跑了。
这一天,特侬吃了黑糯米,口干舌燥,也不觉得累。他反而觉得浑身是劲,打了更多的柴火。从此,榫和他的母亲上山砍柴,都带上了黑糯米,再也不用担心猴子把糯米抢走了。后来,庄家学会了煮黑糯米,再用栀子、红蓝草逐渐制成黄、红、紫糯米,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五色糯米。它已成为壮族人民最喜爱的风味食品之一。
吃糯米需要注意什么?
1.糯米不宜过量食用。
虽然糯米很有营养,而且吃糯米可以调理我们的身体,一定要注意,因为如果吃太多糯米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正常的消化。所以一定要注意,平时吃糯米的量是需要控制的,并不是说糯米很有营养,越吃越好。只有适量食用,才能保证健康。
2.糖尿病人不宜吃糯米。
生活中有很多人患有糖尿病。一旦他们患了糖尿病,他们需要非常讲究饮食。对于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一定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虽然糯米的营养价值特别高,糯米中的糖分并不低。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尽量不要吃糯米。如果很喜欢,也要注意控制量,并且注意正确的吃法,尽量煮糯米粥。
3.糯米不宜与苹果同食。
很多人吃糯米的时候喜欢吃苹果。虽然感觉很好,这种吃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一旦糯米中的一些营养成分与苹果中的果酸结合,就会严重刺激他们的肠胃,不仅降低了他们的营养价值,还会危害他们的肠胃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避免糯米和苹果一起吃。
以上解释了壮族三月三的习俗和食物。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系心脑血管健康网进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