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ckmb升高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心肌纤维细胞内存在着多种类型的酶,这些酶被称作心肌酶。当心肌受到损伤或缺氧时,心肌纤维细胞会出现代谢性障碍,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增加,从而释放出大量心肌酶。这些酶最终会进入血液血清中,导致心肌酶的容量和活性升高。
谷草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身体各器官中的酶,如心、肝、肾等。在红细胞中,AST的含量大约是血清中的十倍,因此轻微的溶血都会导致测试结果升高。
心肌酶谱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AMI(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在AMI出现后的六到十二小时内,心肌酶会开始升高,并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时内达到峰值,至少会持续五天或一周。这种测试并不具备特异性,灵敏度也不高。单纯的AST升高不能作为判断心肌是否损伤的唯一标准。由于酶的反应速度较慢,不利于尽早干预和血液灌注恢复的需求。
肌酸激酶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耗能较多的器官中。它是M和B两个亚基形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包括CK-MB、CK-BB和CK-MM。在不同的肌肉中,同工酶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例如,CK-MB占总CK的15%-25%。
目前检测CK主要采用连续检测法。在催化CK的过程中,会生成ATP,进而生成一种叫做葡糖-6-磷酸脱氢酶的酶。这种酶催化下,NADP+被氧化成NADPH。在340nm下测定NADPH的生成率,可以代表总CK的活性。
血清CK-MB的检测采用免疫抑制法。在测定血液血清中总CK的活性后,加入M抗体抑制CK-MM和CK-MB中的M亚基活性,再测试剩余的CK活性,即B亚基的活性。这种方法可以排除血清中少量的CK-BB干扰。
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是判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在AMI发病后的三到八小时内,血液血清中的CK和CK-MB就会升高,并在两到三天内恢复正常。与总CK相比,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因此通常与CK一起检测,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和分析。
对于已经诊断为AMI的患者,还可以利用CK升高的程度来估计梗死的范围以及再梗死的概率。CK-MB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可以帮助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肌营养不良和多发性肌炎等情况下,CK-MB的活性也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