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来袭 老人不渴也应多喝水防热中风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0℃。在这样的酷暑中,医院接收的中风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其中缺血性中风占比超过90%,且大多数为老年人。医生强调,预防热中风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多喝水,降低血液浓度。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录导航
1. 中风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2. 秋老虎来袭:老人不渴也应多喝水防热中风
第一章:中风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中风,这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何诊断与鉴别呢?
诊断方法:
1. 根据患者的病史、年龄、发病情况以及明显的脑神经定位症状,可进行初步诊断。
2. 区分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活动中或情绪过激时起病多为出血性;安静状态下起病,病程发展相对缓慢者多为缺血性。
3. 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是确诊中风的有效手段。
4. 对于无条件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或不宜搬动的病人,可进行腰椎穿刺术,通过脑脊液检查来确诊。
5. 急性脑血管短暂缺血的症状突然发作,1分钟内达到高峰,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至2小时,发作停止后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
鉴别诊断:
1. 与局限性癫痫、昏厥、老年性痴呆等疾病进行鉴别。
2. 颅内占位性变、病毒性或散发性脑炎、颅脑外伤、颅内肿瘤出血等也需考虑。
3.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重指标包括起病急骤、持续高血压、瞳孔异常、超高热及颅脑CT或核磁共振证实的大量脑出血或大面积脑缺血。
第二章:秋老虎来袭:老人不渴也应多喝水防热中风
夏秋交替时节,气温高、气压低,身体排汗及水分蒸发量增多,导致血流缓慢,血管阻力增大。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当血液黏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小栓子,引发心、脑缺血等缺血性疾病。
为预防热中风,老年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高温下活动,调整居室温度。
多饮水,每天约2500毫升,可饮白开水或淡茶水,分散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尽量选择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等可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老年人可以有效预防血液黏稠度过高,避免血管栓塞的危险。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需要及时识别并紧急救治。
一、全脑受损症状
中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脑受损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迷糊或昏迷不醒。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立即就医,不可延误。
二、局部脑损害症状
局部脑损害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患者还可能出现失语、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发音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症状。这些症状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同时出现多个,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
中风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吸烟、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吸烟会导致血糖和血压升高,形成中风。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以及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增高,都是中风的风险因素。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内膜容易受损,形成动脉硬化,引发中风。高血压则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血压的升高会使血管损伤,形成动脉硬化,容易导致中风。
对于中风的日常护理,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要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还需要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保持大便通畅等。饮食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限酒。户外活动注意保暖,平时行动要小心,防止跌倒。
了解中风的临床症状、致病原因和日常护理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中风后的护理。一旦出现中风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中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