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对心功能的危害有哪些
心肌缺血是一种病理状态,当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时就会发生。这对心脏和全身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缺血缺氧会导致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的能量供应不足,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问题。心肌缺血还会损害舒张功能,导致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引发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一旦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应找准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以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那么,心肌缺血患者应该吃什么来帮助改善病情呢?患者日常需要科学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如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等的食物。适当选择高钠、高胆固醇饮食也有益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建议少吃具有降压效应的食品。
对于中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保健,应以有氧代谢运动为主,如慢跑、骑车等。夜间起床时也要注意,避免突然起床导致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午睡有助于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同时要注意防止便秘,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心肌梗死。洗澡时也要注意水温不能太高,以免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导致心脑缺血,诱发心肌梗死。理解并遵循这些建议,将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心肌缺血:为何反复发作及其运动建议
心肌缺血为何反复发作?其根源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相关原因,如炎症、栓塞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紧密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规律的饮食,过量的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摄入,使身体逐渐处于酸性环境,这是引起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背负的压力加重,身体疲劳同样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缺乏体育锻炼也是引发心肌缺血的一大原因,适当的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此类病症的发生。
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是否可以运动?答案是可以的。但凡事需适度,对于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议进行慢跑等轻度运动。早晨在9点到10点间以及晚上9点左右是锻炼的最佳时段。轻松的慢跑能够增强呼吸功能,提高心肺能力。研究指出,长期慢跑能够改善心肌营养,增强心肌功能。慢跑还能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改善脂类代谢,有助于防治与体内脂质代谢相关的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疾病百科: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一种心脏血液灌注减少、供氧不足,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或闭塞是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温馨提示:心肌缺血患者应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过饱,以免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相关医院推荐(部分):开平市沙冈张立群医院、廊坊新华医院、南充东方医院等。
病因、治疗、预防、食疗:
心肌缺血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主要病因外,还有其他如炎症、栓塞等原因。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上,除了遵循医嘱服药外,还应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食疗方面,可咨询专业医师或营养师,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
好发人群与常见症状:
心肌缺血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常见症状包括心电图异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