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正确应对心理危机(积极心理学:如何改善个体的羞怯行为,使

生活常识 2023-05-16 02:0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积极心理学如何改善个体的羞怯行为,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

羞怯是个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感到紧张和焦虑,并伴随着脸红、心跳加速等生理症状。,羞怯个体常表现为逃避社交并伴随有不合理认知。

Zimbardo等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半数的人经常会因羞怯而烦恼,少部分人偶尔会感到羞怯,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表明自己从不羞怯。

一项跨文化研究结果显示,羞怯率更低的是犹太裔美国人,而羞怯率更高的是亚裔美国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羞怯个体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同。以色列约31%,墨西哥、德国、印度、美国约40%,台湾地区约55%,日本约57%。

在亚洲国家及地区,个体的羞怯水平显著偏高,且中国人的羞怯体验更加普遍。例如,在担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助管时,经常会有学生因为在公众场合发言时紧张、与异性沟通时感到尴尬等求助。

适度的羞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谦虚、内敛的优秀品质,但过度的羞怯不仅使个体体验到焦虑等痛苦情绪,而且对个体的认知、社交及适应等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严重损害个体的健康和发展。

,羞怯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孤独感。,由于羞怯个体过度担心自己表现不佳,这些过度的担心占用了个体一部分认知资源。

,在社交情境中,较多的羞怯个体存在逃避社交、人际关系敏感,无法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羞怯亦可能成为一种阻碍因素,抑制其学业求助,进而影响学校适应。

在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人们需要在公众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勇于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羞怯影响到个体的社会适应及自身发展。

,对羞怯的干预变得更加迫切。目前,获得实证研究支持并广泛应用的羞怯干预 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但其干预角度较为单一,仅触及羞怯的认知因素与行为因素,而对导致羞怯的深层原因及羞怯的保护因素较为忽视。

,研究试图基于依恋理论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设计针对羞怯的依恋干预方案和积极心理干预方案,并通过与认知行为干预的比较,检验依恋干预和积极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羞怯的有效性,开发针对大学生羞怯的干预方案。

Glass的认知观点认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错误的思维、错误的归因、不切实际的期望、非理性的信念以及消极形象的“内在对话”在羞怯中起着重要作用。Hederson的社会适应模型认为形成羞怯的关键因素是羞怯个体对他人和环境的消极认知。

故在干预中,将情绪ABC理论及贝克的认知理论介绍给团体成员,让团体成员找出自己羞怯情境中存在的不合理认知,并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对不合理认知进行辩驳,更具针对性的修正每一位团体成员的不合理认知,降低其羞怯水平。

如“……我想了一想,原来主动去拉或者被男生拉手也不是什么大事嘛,也没有什么害羞的呀!大家都是好朋友,在需要的时候拉拉手或者背一背也未尝不可。”这位原本在异性面前会羞怯的女孩发生了认知转变。

团体成员除对影响羞怯的不合理认知进行转变外,对羞怯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通过“认识羞怯”和“直面羞怯”两次活动,团体成员对羞怯的界定、表现、影响因素及后果有了全面的了解,且团体成员都是羞怯个体,这有助于团体成员改变对羞怯的看法,将羞怯“正常化”。

如“以前我以为羞怯只存在于一小部分人当中,在跟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只有我自己是害羞的。,这次的团辅让我知道了原来羞怯是一种很常见甚至很普通的一种心理感受。

存在羞怯心理的人也并不是只有我一个,基本上人人都会在面临某件特殊事情的时候感到羞怯。羞怯并不可怕,也更不是什么丢人或者难以启齿的事情,只要我们找到克服它的 就可以了。”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优于认知行为团体辅导

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干预的即时和长期效果显著优于认知行为团体。认知行为团体旨在转变羞怯个体的不合理认知、调整其行为模式,只触及到羞怯的表层因素。

,积极心理团体从深层次开发个体的潜能,进而降低其羞怯水平。,积极心理干预包含着认知行为干预。基于性格优势的积极心理干预模型,即“认知-探索-运用”模型反映了认知重构、学习技巧等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过程。

Fredrickson的拓展-建构理论表明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具有长期的适应价值。积极心理干预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促进个体体验积极情绪,发展个体的积极认知和思维方式,培养积极应对困境的能力。

个体积极地应对困境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优于依恋团体辅导

积极心理团体对羞怯干预的即时和长期效果显著优于依恋团体。一些学者认为,团体的作用在于打破原有的不良表征,体验积极的关系,团体可以为个体提供建立安全依恋的机会,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内化这些新的、适应性的团体体验。

,积极心理团体也具有改善成员依恋水平的作用。,依恋团体只对成员的同伴依恋进行干预,尚未涉及对亲子依恋的干预。故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效果优于只涉及依恋的团体辅导干预效果。

羞怯的预防及干预建议

(一)矫正不合理认知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羞怯具有中度的干预作用。,可以继续通过矫正不合理认知对羞怯进行干预。老师和家长通过给学生讲解情绪ABC理论,即同一事件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是由于背后的认知不同,让其充分认识到合理认知的重要性。

,要引导学生及时监控自己的认知方式,并对不合理认知(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是不可爱的、当我发言时别人会盯着我)进行调整,促进学生养成合理认知(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有能力解决困难、和异 往也没什么)。

(二)训练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训练对羞怯的干预有效。,可通过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对羞怯进行干预。教师应在课堂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教师可设计活动帮助学生习得社交技能。例如,通过“千千结”的活动使学生懂得在社交中需要敢于表达、主动、协作、关注他人等技巧。

“你说我画”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人际沟通的情境,使学生明白沟通中倾听、及时澄清问题和及时作出反馈的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社交技巧,互相借鉴、学习。

(三)促进同伴安全依恋

依恋干预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羞怯,可将依恋干预作为降低大学生羞怯的新 进行推广。,可通过改善学生的依恋水平对羞怯进行干预。

(1)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人际交往技巧、恋爱心理科普讲座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彼此给予关心和照顾,打开羞怯者心扉。

(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羞怯,可将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作为干预大学生羞怯的新 进行推广。父母及老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来降低其羞怯水平。

(1)提升积极情绪。老师和家长通过讲授和设计活动(如情绪蛋糕、情绪扮演等)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情绪的多样性,且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产生都是正常现象。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如将失败的事件归因为运气不好而不是能力不足,进而诱发其积极情绪。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或将其转化为积极力量,如当学生演讲失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允许自己有悲伤情绪,找到失误的原因。

(2)增加积极体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唤起学生的积极体验,如小时候的快乐时光、成长中帮助他人或受到他人帮助的瞬间等。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美好的故事并相互影响,这将有助于增加个体在遇到类似情境时的积极体验,如与小朋友玩耍的美好回忆,将激发个体人际交往的动力。

(3)培养积极应对。老师和家长应为学生提供较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形成我能行、我可以的信念。当遇到困难时,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面对。

当学生独立解决困难后,老师和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若学生自己无法完成,可建议其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坐以待毙,使学生明白求助也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

如何应对成长性心理危机 怎样的心理危机有助于个体成熟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