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播放器的发展史(音乐播放软件的发展史)
金山解霸 音乐播放软件的发展史
在此给各位网友道个歉,上一篇“下载软件的兴衰史,是技术演变史还是利益圈钱史?”由于输入错误把veryCD网站成立时间打错了,这里更正一下“2003年veryCD网站成立”,多谢各位网友指出错误,西北以东在此拜谢!!
今天跟着我一起聊聊音乐播放软件。
在VCD、DVD类片源的年代,豪杰超级解霸、金山影霸等播放软件占据了绝大多数PC端市场;再到后来,网速逐渐快了起来,.rm/.wmv/.mp3之类的视频和音频文件下载也较为方便,网友们习惯从网上直接下载到本地播放,通常安装realplayer、win、千千静听等软件来播放;再往后,就到了实时在线听音乐看电影的时代,例如酷我、酷狗、网易云音乐、爱奇艺等。
在那个属于PC的辉煌年代,每个人的电脑硬盘或多或少都保存着些许的MP3音乐文件,打开电脑,启动播放器,音乐随之响起,这一幕,你是否记忆犹新呢?
这里,我们主要聊一下win和千千静听。
“Win, it really whips the llama#39s ass!”这一句经典的Win开启音,你听过没?或许目前大多数用户听过的是“HELLO Kugou”而不是它,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悲哀。
MP3时代 小巧玲珑 横空出世
Windows Advanced Multimedia Products(Win)发布于1997年4月21日。
那个时候在国内甚至在国外互联网都还没有这么流行,并且还还处于低速的拨号上网状态,下载一个5M大小的采用压缩格式Mp3都需花费良久时间,更不用说下载未压缩的成百兆音乐文件了。那个时候还是光盘的时代,一张音乐CD中可以只能保存10多首歌曲,而MP3的出现,使得一张光盘中可以保存几百首MP3音乐,比较原音CD来说,这个数量非常的惊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MP3文件的流行。
有了MP3格式文件,那得有个播放器才行,一开始的MP3播放器并不是Win,而是winplay3,它的特点是占用系统资源低,在486的机器上可以播放MP3。
有说传言说WinPlay3是世界上之一款能够在Windows下实时解码的MP3播放软件,也是唯一一款支持486处理器下的视窗操作系统播放软件。
那个时候的电脑还处于486到586过渡时期,winplay3可以在WIN32或者Win95下运行,至少需要486DX处理器才能正常工作,不过如果真的在486上播放MP3的话,就专心听歌吧,一旦你开启其它程序,歌曲就会变成断断续续的。
随着MP3的流行,MP3解码软件逐渐多了起来,Nullsoft工作组的Win就是其中之一。这时许多人的电脑也升级到了586配置,播放MP3已经不是问题。
犹他大学的学生Justin Frankel 在这一年推出了 Win,他们把更流行最易用的Windows使用界面和AMP MP3格式播放引擎结合起来。那时的Win界面都极端简陋,也只有播放、停止、暂停等几个功能而已,它的大小只有100多K,注意是KB而不是MB,用软盘也能随身携带,别问我软盘是啥,自己百度一下。
同年5月,他们推出了Win经典的界面,暗灰色的界面、绿色的播放时间显示效果、变色的音量调节滑动按钮,简单的控制按钮,跳动的音乐频谱图,这种布局模式一直延续了N久。Win 1.0无需安装,单文件直接运行。
接下来在国内许多MP3盗版光盘中都带有Win的安装文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Win成功的基石。
Win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次都会修正大量的错误,有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些新的功能。在1.5版本之后新增的插件功能,更是铺就了它的成功之道。有了插件功能,用户就可以通过插件来实现更多的附加功能,比如音效增强、比如随着音乐跳动的动态图形效果。接下来,在1.91版中,加入了着名的伴随着羊咩的声效。随着功能的增强,Win的大小也略有增长,即便如此,那时的Win大小也只有1M左右大小,占用较低的系统资源,Win的普及变得理所。
人们可以通过编写插件来扩充Win的功能。当时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视觉插件,这些插件太美了,他们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令人陶醉的动态图形,而且是随着歌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1999年6月,Win被当时财大气粗的AOL以8000万美元收购,AOL还收购了流媒体服务Spinner,两宗收购共计4亿美元。
AOL 有一个着名的称号——创业公司杀手,这些年来无数次收购并杀死各种创业公司,着名的ICQ也栽在了它手上,Win的悲剧开始上演了。
一年之后,Win宣布自己拥有超过2500万注册用户。AOL已经认识到只有借助Win才能推动自己音乐服务的发展。为了推广自己的音乐服务,AOL要求Win用户必须进行账号迁移,Win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音乐爱好者、geek,他们对AOL这样霸道的大公司没有任何好感,也不愿意迁移账号。
最终的结果就是,AOL 既没能将自己的音乐服务推动起来,也使得 Win 平白无故失去了用户的支持和更好的发展时光。即便如此,此时的Win依旧处于颠峰时刻,有种何处寻找对手的孤寂,还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压力。
2001年,Win 2.0版火热出炉,其音频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Win 2.X版本中,Win 2.81版更被誉为“经典”版本,导致以后Win升级后的版本都被其掩盖了光华,甚至许多用户卸载了新版重新安装Win 2.81。从此,Win占据了音乐播放器市场的制高点,甚至一度成为了MP3音乐播放器的代名词。也成为了Win的辉煌时刻。
这时在国内出现了汉化加强版的Win,这类的汉化加强版,除了汉化了Win的操作界面外,还附带了许多实用插件,还带有几款皮肤功能,其中的佼佼者莫属水手汉化系列了,还记得这款木质皮肤么。接下来就出现了Win的歌词插件,它们通过读取相应歌曲的歌词文件。
在Win播放MP3的可以在屏幕中即时动态显示当前歌中所对应的歌词,颇有些卡拉OK的味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Win的王者位置。那一段时间,可以下载歌词网站成了热门。
为Win的王座更加稳固的是一款被誉为可极大提高播放音质的DFX插件,DFX是Win的一种很棒的音效处理插件,通过DFX默认设置就可以让Win在音质还原上提升一个档次。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调节高保真度、环境音效、3D环绕、动态推进、超重低音等等。即使使用主板集成的声卡仍然可以播放出专业般的音质效果,正因如此,后来出现了许多DFX版Win。很长一段时间里, Win就成了听音乐的首选工具,想要听音乐,在电脑桌面上找下边的图标点击运行就是了。
有巅峰就有谷底,Win同样无法幸免。2002年,Nullsoft 几乎重写了 Win 2,并发布了 Win3,以功能多样化为卖点的Win 3.0版正式上架。
Nullsoft对3.0版本再创Win辉煌寄予了厚望。可是新版资源占用率高的情况,却成为了阻碍Win从成功走向成功的绊脚石,许多用户卸载了Win 3,装回了Win 2.81版。Win3相对以前版本有很多大的改进,彻底更换以前的皮肤设计;还增加了媒体库的功能;增加了对视频的良好支持,以前Win是通过插件来对视频文档进行回放的,这次彻底集成到了Win内部。加强了EQ控制台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多了一控制台。
Win3为用户带来了这么多“新“功能的代价是,占用过多的的系统资源,不再适合后台播放,令人郁闷的是,就连打开Win3就要等上好长一段时间。而且新版新功能的亮点不足以吸引用户,于是追求实用的用户大都青睐并继续选择Win 2.X版,致使Nullsoft不得不向市场低头,于2003年3月重新推出Win 2.X系列的2.9版本。2.9版本在2.81的基础上增加了Win3的很多重要功能,例如视频播放、媒体库等,保持了Win2系列的原有味道,不像Win3占用系统资源那么高,而且兼容性还不错。
Win有了重塑辉煌的一线希望,只可惜的是AOL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到了2003年,iPod 售出超过100万部,并且推出了iTunes,当iTune和iPod快速上升的时候,Win已经深陷泥沼了。
2003年12月,Win 5.0发布,Frankel 随后因为与高层的不和而离开 AOL 重新注册了新公司。2004年1月辞职,几个月后,Win仅剩的原创团队也与AOL道别,Naullsoft的时代从那时就宣布结束。Win这款产品自此进入“活死人”状态。2004年,AOL 保留了 Win 的开发团队,但还是关停了Nullsoft,对不少人来说,这意味着 AOL 干了一件蠢事。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许多可以抗衡Win的软件,如Windows Media Player、RealOne、JetAudio、foobar2000。而foobar2000的出现就相当于推了一把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Win,让它滚下坡去。Win则越来越臃肿,程序员出走做了foobar2000,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Foobar2000刚装起来象Firefox一样难看,歌词插件还要自己手动安装很麻烦。
这个时候,千千静听横空出世,免费的,中文界面,还立刻能显示歌词,也号称原汁原味输出,许多用户尝试着试用了一下,感觉良好,于是转投千千静听怀抱,win在国内市场的蛋糕也被瓜分。
可谁能想到,数年以后,千千静听也没了,而foobar2000还有不少忠实的用户在使用着。
千千静听,走出了其“满城尽披千千甲,独居一寓唯静听”的历程。千千静听也曾收获一大批忠实用户,在他们心里,千千是他们永远的千千,直至现在依然还有不少人在网上寻找千千静听老版本安装包。
千千静听,起意于2001年,2002年出生,Nanling “南岭大侠”原名郑南岭(70后程序员),以一个音乐爱好者身份,想着自己用得更舒服些,参考了当时香港某MP3播放器,尤其增加了歌词显示,码出了非常高效和低资源占用、无广告、非商业、完全免费的千千静听;播放器名当时叫“MP3随身听”,因作者喜欢《千千阙歌》,后来把“MP3随身听”改名为千千静听(英文名称:TTplayer)。
千千静听的整体设计和功能都与WinAMP大径相同,但在体验上,千千静听无疑更适合国内用户。
用户可以很轻松地在千千静听中实现音频格式转换、开启音效、编辑ID3标签乃至下载查看歌词等功能,如果安装了“TTPlus”扩展包,那更是可以把玩到大量的DSP和解码编码器。
在那个较为封闭的互联网时代,千千静听凭借用户的口口相传,成为当时最火爆的音乐播放软件。 就算以当下的眼光来看,千千静听也不失为一款好软件,由于千千静听使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可以将大部分运行数据暂存在电脑硬盘上,使其成为占用内存资源最小的音乐播放器。
光是这个特点就已经是当下不少音乐播放软件所缺失的。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款完美的软件,居然走起了下坡路。
2006年7月,千千静听被百度收购,至此千千静听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2012年10月百度开始整合百度MP3、百度ting、千千静听等音乐产品。
2013年,千千静听改名为百度音乐,官网域名也被跳转到百度音乐,从此“千千静听”成为历史。
2015年12月,百度宣布旗下百度音乐业务将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致力于打造一家“全新的互联网音乐机构”,与此,百度音乐更名为“千千音乐” 千千静听的陨落在于它仅是一个音乐播放器,不能下载歌曲。(也有人归咎于百度的收购!)。有人说未来是属于iTunes一类软件的。但千千静听在歌词显示和下载、小巧玲珑资源占用少、易用等方面仍然有优势,仍然是本地播放器其中一个优选。用一句话“小巧精致、操作简捷、功能强大”来形容千千静听一点不为过。
软件界面是否类似于win?
在线听歌时代 已经没它们什么事了
酷我和酷狗,开始酷我只是大家用来填歌曲信息的,酷狗只是大家找歌的下载器,后来都变成了音乐播放器,而它们的功能越做越好,又方便快捷无需到处找歌下载,于是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音乐播放软件。
再后来就是很多在线听歌网站开始流行,适合大量的网吧用户。网友们只要登录对应网站,就可以在线听歌,无需安装任何软件。紧接着还出现了 音乐、虾米网。
现在,用户已经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在电脑硬盘中保存成百上千条歌曲,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只需要打开 音乐、网易云音乐等等的在线音乐播放器,无数音乐就随之而来,在线实时收听。
在线音乐软件发展至今,已经脱离了那个纯粹用于听音乐的定位,而是一个集娱乐、社交、原创以及音乐于一体的互联网社区。在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的win和千千静听自然注定会成为市场的末流。
伴随着它们的退场,也带走了不少80、90后网民的青春回忆。
曾经引领行业的龙头换了一个又一个,或继续在音乐市场上挣扎,或已经转型去了别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线音乐市场正是在他们的竞争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更好的音乐播放软件官方免费版 音乐播放器的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