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朱祁镇(从之一视角读明英宗朱祁镇:他的
明英宗是昏君吗 从之一视角读明英宗朱祁镇他的昏庸是如何炼成的?
如果评选明朝最昏庸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一定高票当选,毕竟“叫门天子”的外号不是白叫的。一场“土木堡事变”差点让朱家的大明事业毁于一旦,差点让华夏民族再受乱华之苦。
从他当皇帝,到去世,能举出的他昏庸的例子数不胜数,以这二字形容他并不过分。
他宠信过小人,打过败仗,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明君,鬼都不信,可是他真的又那么不可救药,或者说他真是个恶人吗?
其实不尽然,接下来,让我们用之一视角来揣测一下他的一生。
少年朱祁镇
我八岁那年就当了皇帝。刚开始,我还觉得当皇帝挺好玩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威武且自由。
可是,后来渐渐地,我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从小母亲就跟我讲太祖开疆扩土的艰辛,成祖建立基业的困难,仁宣二帝守卫江山的不易,她频频教导我要当一个好皇帝。我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刻在脑海里,并且立志将来要当一个好皇帝。
那时候,我还小,虽然我是皇帝,可是朝中大事我说了却不算。政事自有祖母张太后和三位姓杨的大臣处理,用不着我插手。
我听我的贴身太监说,管理朝政很辛苦的,所以我并不而埋怨他们,晚几年当这真皇帝也行。可是,在这幽深的宫廷中,我虽贵为皇帝,年少我却总是感到莫名的孤独。
我问我的贴身太监,皇帝就该是孤独的吗?一个叫王振的太监告诉我,过去的皇帝以寡人自居,所以一个好皇帝是必须要学会忍受孤独的。他虽然是个太监,却很有学问,说得真的好有道理啊!
太监王振是我的良师益友,虽然我们身份悬殊,但我从不把他当成普通的太监一样呼来喝去。后来,我们关系越来越近,我不再叫他王振,而称呼他为王伴伴。
我知道,太监有太监的痛苦,他们很少能被当作普通人一样对待。可是,我作为皇帝,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那就是孤独。能理解我的人不多,而王伴伴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王伴伴人很好,从小陪我一起长大,带着我放风筝,给我当马骑,对我十分亲切友好。对比早逝的父亲,深宫里的母亲,以及朝堂之上的太后祖母,我觉得王伴伴更像是我的家人。
他年纪挺大 ,却有一颗年轻的心,也有个远大的理想。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就想要在沙场驰骋,报效国家。他的这个想法,我记下了。
外面好多人都说王振的坏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从不相信,毕竟他是我更好的王伴伴,忠心耿耿的他怎么可能做坏事呢?
少年朱祁镇,在众人的庇护下成长,没有获得足够的关爱,与及时的教导,和太监朝夕相处的朱祁镇思想并不端正。
青年朱祁镇
18岁那年,我终于亲政了,杨荣、杨溥、杨士奇他们都死了,祖母张太后也早已去世,权力终于完全掌握在我的手里。
我要开始做我想做的事,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当一个好皇帝。
亲政之后,我才明白,当皇帝真的很累,繁杂的政务让我喘不过气来,那些大臣还经常会给我难堪。不过,我既然要选择当一个好皇帝,那就要去逐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不是与大臣斤斤计较。这个道理是王伴伴告诉我的。
这么多年了,还是有很多人向我告状,说他的坏话。可是,王伴伴他是什么样的人,还有谁比我更清楚吗?
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朝堂之上整天哔哔赖赖的大臣。他们那些人啊,道貌岸然,表情严肃,还经常批评折磨我,干涉我的行为,实在让人火大,而王伴伴就不一样。他知道我的任何想法,从来也不会违背我的意志,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在我心里,王伴伴像我的老师,也像我的朋友,所以在很多政事上,我也会参考他的意见。
这么多年以来,说他坏话的人一直都有,不过我从来都不信。
在个人情感上,他对我体贴入微,亦师亦友;
在工作上,他尽忠职守,尽心尽力;
在国家情怀上,他渴望金戈铁马,荣归故里。
所以,我相信他。
北方瓦剌来犯,王伴伴告诉我应该效仿成祖北伐亲征,建立不世之功,赶超各位先帝。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皇帝,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我觉得他说得对,只有亲征才能证明我的实力。我们大明的天下就是打仗打出来的,当皇帝不会打仗怎么服众呢!
当我提出这个想法时,果然那些迂腐的臣子都跳出来反对。在天子权力的威慑下,这帮大臣还是妥协了。
不过,他们还是执意让我把国家最精锐的部队“三大营”全带上,把厉害的文臣武将也全加进去,一起出征。
在我眼里,打仗不就跟玩儿一样嘛,很轻松简单的事情嘛,不需要他们,我也能打赢。蒙古 不过如草芥一般,我打败他们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我带着2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方进发,王伴伴听说大军距离家乡蔚县很近了,他有些思乡心切,想回家看看。为了成全他,我就带大军过去了,让他威风威风,谁让他是我的知己好友呢!
虽然这一路以来,各种不顺,貌似各部都在打败仗。可这些人居然都把败仗的原因归到王伴伴身上,难道他们自己就没有原因吗?
现在,前面就是土木堡了,我们先据守在那里,和蒙古人慢慢较量……
朱祁镇好不容易熬到了亲政,大权在握,在太监王振的影响下,严重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严重低估了战争的残酷……
中年朱祁镇
土木堡大战中,明军全军覆没,而我也成了也先的俘虏。
在那次大战中,我看到愤怒的明军乱刀砍死了王振,我开始细细反思这个太监是不是真的错了,而我这个皇帝是不是信错了人。
而当我真正想通的时候,已经身在蒙古的囚笼之中。
我在北方呆了一年多,虽说每日都是生不如死,受尽侮辱,我一直保持着大明皇帝的气节,没有向他们屈服。
我被俘的那段时间,大明王朝发生了许多事。我已经不再是明英宗,而是被那帮大臣赶下台的“太上皇”。他们新立的皇帝是我的弟弟朱祁钰,带头干这件事的就是那个于谦,那个让我烦到头疼的大臣。
也先想用我作为人质,向大明索要财物被果断拒绝,于是倾巢出动,大军直指北京,想要颠覆大明。而带头守卫北京的,正是那个特别能说会道的文官于谦。
虽然我很不喜欢这个于谦,他总归是守住了大明的江山,也是有功的。只是他完全不顾那时已经是太上皇的我的死活,这一点着实可恨。
不管我死活的人有许多,大明上下都是如此,他们坚守着“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迂腐教条。
,总是有一个人在乎我的,那就是我的钱皇后。她是一个妇道人家,无法撼动朝政,只得将自己的金银首饰全部卖掉换钱,来给也先进贡。,她还因为对我思念过度,哭瞎了双眼。这份情谊,我深深地记在心里,盼望有一天再见到她,对她好。
再当回皇上,我想都不敢想,毕竟现在朝堂之上的景泰帝绝对不会允许,我只盼望能够有人接我回到明朝故土。我不是一个好皇帝,可我也希望死在大明的国土上。
后来,瓦剌首领也先发现,我这个所谓的太上皇实在没什么用,就把我送回去了。
返回到北京城的我,感慨良多。我想着,既然自己曾经差点毁掉这个国家,那么被这个国家所抛弃似乎也是理所应当。我从此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再也没有了理想,活着就是我现在唯一想做的事儿了。
是啊,我已经什么都没了,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朱祁镇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失,终归是本性难移,并不能做到正视自己的过失,而是无奈选择了躺平……
复辟的朱祁镇
我理解弟弟朱祁钰为何软禁我,毕竟皇帝权力的诱惑谁也挡不住。
可是,当生命枯萎的时候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被软禁期间,好好活着就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即使朱祁钰百般为难我,我也只能听之任之。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让将来的我有机会再度回到权力的巅峰。
在一帮忠臣良将的辅佐下,趁着朱祁钰病重,我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而景泰帝朱祁钰,不久之后就病逝在皇宫内。
我非常清楚,复辟之后必须马上冷静下来,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我必须要妥善处理两件事。
之一、处理弟弟朱祁钰的丧葬事宜。
他只是代替我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而已,不必以皇帝的礼仪来安葬,明朝皇陵自然也不会有他的位置,这绝对不是为了公报私仇,只是简单觉得他不配而已。
第二、杀于谦
于谦是景泰帝时期的顶梁柱,也是百官的信仰,他见证了我之前的失败和无能。
而如今我王者归来,过去必须推倒重来,他必须死。纵使他对大明有功,纵使他受百姓爱戴,纵使他清廉无辜,他也必须死。
做了该做的事情后,我封赏了所有助我夺门的“有功之臣”。
时间久了之后,我才逐渐发现,那些所谓的‘有功之臣’也都是一些大 ,一个个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贪得无厌的大 ,当初的所谓夺门也只是把我当成盈利的工具而已。这些人,不光心中对我毫无敬意,对国家社稷也是毫无用处,要他们有何用呢?
于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些人陆续被我整治了,朝堂之上彻底清净了。
那天深夜里,我突然意识到,我真成了孤家寡人了。我距离‘好皇帝’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呢?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自己似乎活不久了。36岁那年,我身体日益虚弱,距离死亡也只是旦夕之间。那一刻,我明白,我这一生是当不起“好皇帝”的了。
临死之前,我记得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一定要做!
我找来太子朱见深,跟他说
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许多嫔妃殉葬,尤其是没有子嗣的。这样的事儿对于她们来说,太残忍了,我不忍心这么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儿!
太子答应了,并且郑重许下了承诺。
,我又叮嘱了他一句“吾儿见深啊,代我照顾好钱皇后,切记!”
然后,我便化为了虚无……
复辟之后的朱祁镇,被权力和仇恨蒙蔽了头脑,做了非常不人道的事情。到生命的,为了自己那个没有留下子嗣的钱皇后,他又做了非常人道的事情——废除殉葬制度。
追溯他的一生,他这个皇帝一直是别人的工具。
少年时,他是朝廷的傀儡,是权力的俘虏;
青年时,他是王振的工具,是佞臣的靠山;
土木堡之变后,他是瓦剌人的肉票,是威胁大明的筹码;
复辟之后,他是奸臣复仇的手段,是迷失在权力中的狂徒。
在我看来,早年的他缺少正确的引导便是这一切的原罪。,在我的文字里,我自己都感觉到,明英宗朱祁镇并非恶人,他纵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因为他皇帝的工作,身为普通人的”恶“被放大了而已!)
正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如此概括他的一生:
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有多荒唐昏庸 一口气看完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