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致敬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41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呐喊采用了什么样的变形手法 触及灵魂的呐喊者:爱德华·蒙克

原标题:触及灵魂的呐喊者:爱德华middot蒙克|艺?人

也许你从未听说过这位画家,

但你一定看过他的这幅画....

《呐喊》

“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生来受到诅咒?

为什么一定要来到这个世界?”

......

这幅画的画家摆脱不掉这样的精神煎熬。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呐喊,是对生命不公的控诉。

这位画家就是向死而生的艺术家:

蒙克!

爱德华middot蒙克(Edvard Munch,

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爱德华middot蒙克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

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

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其主要作品有《呐喊》,

《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生命之舞》

《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1863年12月,

爱德华middot蒙克生于挪威的一个医生家庭,

但全家似乎都被死神的阴影笼罩。

五岁时母亲去世,

十三岁时哥哥和姐姐相继死于肺结核,

妹妹劳拉从小因为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疗养院。

父亲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

却有间歇性精神问题,

当孩子们犯错时,

父亲就会暴戾地不断告诫他们说,

“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有罪孽,

他们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

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

《病孩子》

童年的不幸和对死亡的恐惧,

让他的画从早期就表现出强烈的阴郁和悲伤主义。

看蒙克的作品, 透过他的风景、肖像及自画像,

深刻的感受到那种对生的不安、

爱的焦虑以及对死的恐惧。

他的绘画具有丹麦剧作家易普生的冷峻,

以及透入人心的影响力;

而他执着的描绘生命的爱欲痛苦和死亡恐惧,

反映出北欧人对生命的焦虑。

我们从蒙克的绘画中,

总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感觉,

焦虑、恐惧、欲望强烈的扰乱着我们的心智,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健康心灵的图式,

而像是一个精神病人的 *** 和绝唱。

17岁时,蒙克开始进入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学画,

以最喜欢的姐姐苏菲为原型创作了《春天》,

从病人的视角来看春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显得说不出的孤独与寂寥。

这幅画为他获得了去法国留学的奖学金。

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我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

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

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

《春天》

1893年12月,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

由于当时群众反感他过于阴郁的画风,

画展只开了一周就关闭了。

他的画通常不描绘一个场面或情节,

而是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力求传达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开始着手创作一系列的《生命》组画,

称其为“爱,生命与死的诗歌’’。

享誉世界的《呐喊》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画家对《呐喊》灵感来源的记叙如是说,

“那天,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散步。

太阳快要落山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

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

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

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

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

我觉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

蒙克曾画过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

1895年版于2012年以1.19亿美元的高价被拍卖出,

是4个版本中唯一的私人收藏品。

这幅画如今广泛流传在各个领域中,

画中如同鬼魂般的人影,

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

使人想联想到死神的骷髅。

它紧捂着双耳尖叫着,

变形扭曲的面孔展现的焦灼情绪令人不安,

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此高度夸张的形象被认为是传达呼吁的代表作。

亲人相继去世的痛苦,孱弱多病的身体,

常年抑郁不乐的心情让他饱受身心的折磨 ,

连爱情也同样让他绝望。

画家之一个爱人是米里middot贝雨克,

他20岁时与她相遇,

那时的米里已经是有夫之妇了,

之一次陷入情网,却让他饱尝嫉妒和猜疑之苦。

这段不伦的恋情一直断断续续持续了六年。

在米里的画像中,丝毫感觉不到画家对她的爱意,

这段恋情在蒙克眼里,

变成了米里犹如吸血鬼般吮吸着他的灵魂。

和米里分手后,蒙克在柏林邂逅了杜夏,

一个充满魅力,备受男人青睐的美丽女人,

但并未得到她的垂青。

情感的失意和舆论对他画作恶毒的攻击让他郁郁不乐,

大量吸烟和酗酒也 *** 了他的精神状况。

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更为深刻,

开始在诊所开始住院接受治疗。

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

1909年,蒙克回到家乡挪威,

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

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

1916年蒙克在奥斯陆附近为美丽的大自然,

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所吸引,

创作了一组色彩欢快的画面。

1937年,

纳粹分子把蒙克的艺术宣布为“坠落”和“颓废”的,

禁止展出,他的作品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被撤了下来。

这对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

因为他把德国看作第二祖国。

在德国占领挪威期间,他拒绝与纳粹政权合作,

不参加为其操纵的美术家协会的活动。

只把自己关在屋内作画和整理回忆录。

蒙克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不感兴趣,

他所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

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

他的作品创造了紧张的气氛。

如果说蒙克儿时的恐惧与成年后经历的压抑,

是一场悲剧的话,

那么他被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送进医院,

经过治疗后又成为一个自闭症患者,

这无疑是个更大的悲剧。

1944年的寒冬,

画家在过完80岁生日的后一个月去世了。

在遗嘱中,

他把自己全部的作品无偿捐给了奥斯陆人民。

蒙克一生经历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

更应该说是人类的悲剧,

就如同他在《呐喊》中描绘的那个骷髅人,

即是他自己,也是我们人类自身。

蒙克触及到了灵魂,

用心灵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使命。

为什么画家钟爱“爱与死亡”的主题?

可能因为它们更具有张力,

能刺到人们坚强外壳下最柔软的神经

可能因为他数次面对失去,却无能为力孤独的呐喊。

蒙克的一生并不快乐,

但其作品所表现的真实阴暗面,

画出了人们渴望宣泄痛苦的灵魂。

致敬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爱德华蒙克呐喊到底好在哪里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