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仍是稳健投资主渠道(银行理财市场月度情报)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40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头条号可以用什么银行 【金融头条】稳投资者信心 银行理财子密推“留客利器”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青 理财产品净值大跌、赎回压力陡增下,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迅速调整策略,稳定投资者信心。

推出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正成为银行理财子的留客利器。进入2023年1月,主打“稳健低波动”的摊余成本法理财更是迎来密集发行期。与此,银行理财子也在不断加强对此类产品的营销力度。

以交银理财为例,其在1月5日陆续推出多款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并进行滚动发售。而在产品发售前期,交银理财已在公众号上相继推出多篇“预热”文章,对新产品进行推介。此前2022年12月底,交银理财已经推出多款摊余成本法理财。

“基于目前的市场行情,确实有部分原定发行的定开产品被换成了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闭式产品。,考虑到很多银行理财投资者此前因净值大幅波动理财产品收益受损,而对银行理财心有余悸。在这类产品在发售前期,银行都会先推送一波文章和短视频进行知识普及和投资者教育。”上海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王楠1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重拾“留客利器”

理财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逐渐转为当前的市值法估值。2022年11月份以来,债市大跌,习惯了稳健收益的投资者们,对手里的理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甚至持续亏损心有余悸,进而赎回转向存款。

为打破“流动性收敛—净值下跌—产品赎回”的螺旋回路,2022年12月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

所谓摊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也就是以买入成本计价,不考虑期间债券票面价格波动,将债券组合持有到期收益平摊到每一天,而不像净值化产品那般每日显示收益起伏不定,让人揪心。

光大理财在官方微信号上给投资者举例解释,如果持仓一只年化收益率为3.65%的一年期理财产品,购入10万元,到期的收益即为1000003.65%=3650元,如果将收益平摊到每一天,收益正好是3650元/365天=10元。也就是说,使用摊余成本计价时,投资者可以在一年中的每一天看到10元收益到账,每天一点小收获,收益稳稳增长,这就是“摊余成本法”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不少银行都在营业网点和手机App端开设“稳健低波”理财专区,将“消除持有净值波动风险”“无惧市场利率波动,带给您稳稳的幸福”“成本法计量,平抑波动”等作为宣推的卖点。

截至目前,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华夏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徽银理财、苏银理财、杭银理财在内的十多家银行理财子相继推出了此类产品。

2022年12月底,建信理财发行的一款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闭式产品,风险等级R3,产品业绩比较基准3.60%-4.00%,期限为392天,1元起购,投资方向为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封闭运作,自动到期”“严控风险,精选资产”以及“成本法计量,平抑波动”成为该产品的推介卖点。

交银理财也连续推出多款以“稀缺存款资源+摊余成本法”作为亮点的R2型封闭式理财产品,产品期限95天到370天不等,业绩比较基准在3.00%-3.70%之间。

在摊余成本法发行量增长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加强对此类产品营销力度。比如交银理财,在1月5日发行七款摊余成本法理财前期和后期,均密集推送多篇文章对此类产品进行推介。

平安理财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整体波动低于公募基金,收益表现也更加稳健。但由于理财客群属性,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始终抱有“低波动、收益稳健”的投资预期,当现实的净值回撤影响到投资者预期,难免会加深投资者的心理焦虑,进而导致不利于投资回报的非理性赎回行为发生。基于此,银行理财子只能通过尝试新发低波动产品缓解。

根据监管要求,此类产品需要满足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或者,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以及符合要求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简单来说,摊余成本法理财主要就是封闭式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王楠告诉记者,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品的理财产品如果采用摊余成本法,产品每天的收益都不会有太 动,通过这种人为调节方式,理财产品的净值曲线会相对平稳,净值受到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较小。因而在债市震荡时,相当于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持有体验感会更好。

不论是股份行、城商行旗下理财子公司,还是国有大行系理财子,均密集推出摊余成本法理财,是否意味着摊余成本法估值重回主流?

“目前各家推出的摊余成本法理财都是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所以也不表示资管新规就开始放松了。监管的态度肯定是希望市场稳定健康地发展,本身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多数客群还是习惯了保本保息,在当前市场大幅波动之下,确实也需要给投资者一些信心。”有银行理财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亦指出,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类型十分有限,当前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主要是封闭式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预计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不会成为主流,只是阶段性的策略选择。

中金固收研究团队亦认为,尽管摊余成本法理财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冲理财规模下降的作用,对债券市场修复也有一定帮助,其未来能否大范围推广仍面临着客户接受度的问题。,在净值化大趋势之下,调整资产的估值或与资管新规的立意相悖。

投资者回本期待

王楠表示,实际上,最近发行的摊余成本法理财还处于在给客户推介的过程中,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吸引客户。毕竟经历去年年底的那轮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跌,投资者对银行理财整体都偏谨慎态度。

“在推介过程中,甚至有投资者会简单明了地询问,新发行的产品能不能保本?收益率能不能达到4%?但不论是摊余成本法还是市值法,底层资产都是类似的,为了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理财子只能通过密集发行此类产品安抚投资者情绪,缓解赎回压力。”王楠说。

市场波动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整体下滑。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产品的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仅为0.34%,同比减少3.60个百分点,较2021年1月减少4.77个百分点。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银行推介的摊余成本法理财引起热议。在避险情绪下,投资者对于保证绝对收益的存款产品则更加青睐。

“去年陆陆续续买了十多万的银行理财产品,本以为年底怎么也有两三个点的利息。谁能想到算下来亏了快两万块钱,和我买基金亏的差不多。到期后果断赎回抢了一家城商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3.5%,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网友“开水”对记者表示,理财经理也曾向其推介过摊余成本法理财,了解到只是低波动但并不保本,其暂时不考虑。

一般而言,当债市波动的时候,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稳健型投资者而言,购买摊余成本法理财确实是一个安全的选择,摊余成本法只是一种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场减少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现象,但并意味着保本。对银行理财产品而言,决定其盈亏的关键性作用是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和策略。

对此,贝塔研究院认为,对于已经经历了此前市场波动的投资者来说,在当下进行更换产品或许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市场短期的波动不代表未来走势,在持有产品过程中无需过度关注产品的短期盈亏,不妨将眼光放远,坚持长期持有,耐心等待,说不定仍能获取相对可观的收益。

,贝塔研究院建议,在购买理财产品前,投资者应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以及风险评级等内容,充分了解投资风险后,再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流动性需求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这样才能在提升投资体验的,有收获更多收益的可能。

在安抚投资者情绪方面,简单的“喊话”安抚效果并不大。记者了解到,除调整估值 外,目前有一家城商行为了稳定投资者心态,甚至在产品赎回时主动以“理财分红”的形式将亏损的本金补齐。

尽管近期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正在逐渐企稳回升,但对于此前经历净值大幅波动的投资者而言,回本或者还需要一段时间。

交银理财方面表示,理财产品净值正随着债券市场回暖而企稳,但前期市场波动仍对投资者心理带来一定影响。预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回暖,投资者赎回压力将有所减轻。

需要“自我革命”

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已基本完成,也将市场波动通过净值展现在投资者面前。

“在此轮赎回潮中,非理性赎回占比超出预期。各家都知道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但实际收效甚微。即使告诉他们任何理财投资都会有风险,不再保本保息。在推介产品时,投资者的关注点还是落在是否保本和预期收益能否达到。”王楠坦言,以往购买银行理财的客群基本都是银行的储户,在他们的认知中,银行理财就应该是低风险甚至是保本,短时间这种观念很难转变。

面对产品赎回考验和压力,平安理财则更多从投教端积极与渠道协同引导客户长期持有,逐步降低客户非理性赎回的可能性,配合线上、线下场景化投教。比如,在线上通过公众号、视频号、财富号、持仓陪伴等传递市场情况和固收类理财特点,引导长期投资理念,开展投教;而线下配合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投教活动,投研配合市场需求,下沉渠道。

银行理财全面步入净值化,不仅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对银行理财子公司主体能力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

“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增长可谓突飞猛进,但质的改善却难有公认的突破。一定程度上,全行业在共同演绎同质化特征下的规模扩张。而规模至上和速度优先,既不符合金融三性平衡的基本原理,也无法全面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要求,特别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工作要求。”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直言,银行理财子需要“自我革命”,一方面要尊重规律,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则要拥抱变化,深入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管理。

张宏良表示,在全面净值化后,银行理财产品建立起“三单”管理制度,每只产品单独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有单独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产品净值变动表等,实现理财产品的风险隔离。通过编制利润表和产品净值变动表,能够较好地解决净值化转型1.0阶段的任务,实现产品收益衡量指标由预期收益率向净值变动的转型。,在资产负债表的实践应用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细化与深化;比如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方面,没有真正做到根据不同客户对于风险收益的要求,灵活采用权益阶梯仓位策略、CPPI避险策略或TIPP避险策略,并对底层资产的变现天数和变现损失比例等流动性风险逐项计量并分层管理,进而结合客户风险偏好以及负债资金特点,做到资产负债有效匹配。

对此,张宏良认为,这些问题除了与当前公司治理(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水平下投资经理层面单纯追求产品业绩、产品规模,导致不够重视资产负债匹配有关外,还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人员大多拥有体制性的流动性红利“传统思维”,对“五分离”后的银行理财负债属性与资产属性的平衡认知不够有密切关系。

对于“留客利器”,2023年银行理财投资者是否继续给予信任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银行理财市场月度情报 银行理财市场重塑新赛道如何出牌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