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意见)
350除以34等于几 龙江之畔听潮声——黑龙江蹄疾步稳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哈尔滨9月16日电 题龙江之畔听潮声——黑龙江蹄疾步稳推动高质量发展
珠江“活水”入龙江。9月12日,76个项目、总签约额1114.79亿元,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在哈尔滨集中签约一批合作项目,来自珠江之滨的投资“活水”,为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提速。
时下的三江平原,一片金黄,稻菽飘香,黑龙江有望迎来农业生产“十八连丰”;中车齐车集团,一辆辆集装箱平车顺利下线,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项目工地,建设正酣,钢牙啃硬骨头重塑营商环境,投资跨越山海关直奔黑龙江。
近年来,黑龙江深入学习贯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转方式调结构,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改进干部作风,以一系列“组合拳”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龙江篇章”。
做好“三篇大文章”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在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上心盘智能加工生产线,工件从上料、打磨、正位、翻转、转运……一连串的工序作业流程一气呵成,从毛坯到成品只需要12分钟。
这看似复杂的操作流程,工人动动手指即可轻松完成。在过去,上心盘加工需要多个区域作业,投入设备和人员较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工序间倒运频繁,制造周期较长。
“我们就是要在练好内功中改造升级‘老字号’,让‘老树发出新枝’”。据齐车公司工艺技术部工艺主管董超介绍,这套由公司参与研制的智能化上心盘生产线采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企业人工成本,可节省人力85%,生产效率提高34%,每年的人工成本可节约350万元。
黑龙江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培育15个千亿级产业为支撑,加快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大力推进工业强省建设。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7.6%。全省规上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5%。
按照“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实施路径,黑龙江深度开发“原字号”。今年初,大庆高新区与北京一家企业签订《相变储能材料项目合作协议书》,30万吨/年新型相变储能材料项目落户高新区。这一项目可承接大庆炼化公司液蜡原料,能让石蜡产品实现本地化利用,并发展下游项目。
这是大庆油田2号丛式井组群(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大庆油田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和“油城”发展转型,从去年8月底开始,多个“油头”项目相继投产。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获重大战略突破,落实页岩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
“新字号”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东北角”逐渐壮大。2018年,黑龙江启动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一批“新字号”企业应时而生,神舟航天器、嫦娥探月工程、C919大飞机、国产首艘航母等,都有黑龙江科技企业的贡献。
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更大的移动安全引擎供应商之一,累计为十几亿部智能终端和数十万台 设备提供安全防护。目前,黑龙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32家,是“十二五”期末的2.79倍,新产业新业态呈现集群式成长。
争当排头兵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金秋流韵,三江平原,稻浪滚滚,一片金黄,丰收在望。
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第八管理区,种植户刘田宇的水稻田里,由于在水稻育苗、插秧各生产环节都抢前抓早,并依靠得力的科技措施、严把农时标准,他家的150亩水稻长势良好,他率先在全场开始了割晒作业。
5月11日,在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智慧农业中心内,工作人员查询无人驾驶插秧机的工作情况。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刘田宇说“水稻割晒的优点是可以提前收获,提早整地,减少晾晒成本,保证稻谷品质。”管理区副主任孙健算了一笔账,与直收比较,每亩水稻按1300斤测算,可节约成本50元。
在北大仓,农业正插上科技的翅膀。截至去年底,黑龙江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98%和68.3%,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居全国之一。
面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农业大省黑龙江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 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 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围绕加快农业强省建设,黑龙江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福镇,种粮大户杨秀春抓起一把黑土攥成团,手一松,松软的黑土散落一地。他说,这两年通过秸秆翻埋、施有机肥等黑土地保护措施,黑土地变得松软了,渗水能力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增强,黑土地又“有劲儿”了。
这是2020年8月21日拍摄的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中的稻田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优质农产品需要肥沃的土地来保障。黑龙江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今年6月,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通过《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决定》,进一步强化黑土地保护的考核监督,严禁偷采盗挖、非法买卖等各类破坏黑土资源的行为。黑龙江省还将出台黑土地保护利用地方性法规,为保护利用黑土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有限公司水稻繁育基地,多个水稻品种长势喜人,静待收获。近年来,黑龙江省以选育突破性水稻、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为抓手,全面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着力破解种子“芯片”难题,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创新探索,积累经验。
办好“头等大事”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黑龙江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头等大事”,把民生大事办成民生实事、民生好事。
走进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迎面就能看到一片片赫哲新居,街上时而传来赫哲族传统民歌声。在八岔村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脱贫户周洪香和其他10多位村民正在唱赫哲族传统民歌。平时周洪香还会参加一些演出,不仅传承了赫哲族传统文化,还能挣演出费。
2020年9月11日,抓吉镇赫哲族学校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鱼王角力”活动。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如今,72岁的周洪香和老伴刘永全住在赫哲新居,她说“以前的日子可苦了,在山上住地窨子,打鱼时在船上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现在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赫哲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从原始渔猎为生到当下安居乐业,赫哲族唱响着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
“数了好几遍,眼泪止不住地掉。”拿着人生之一笔工资,45岁的“矿嫂”郝丽玉难掩激动。
郝丽玉的爱人是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一名煤矿工人。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鹤岗市被称为黑龙江省四煤城。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国有煤炭企业改革,一批矿工转岗分流,“矿嫂”就业成为四煤城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缺项目、缺资金、缺技能,这是“矿嫂”们就业的“拦路虎”。对此,鸡西市持续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资金、送信息,打出稳就业系列“组合拳”。郝丽玉在鸡西市滴道区东兴街道光华社区登记了就业意愿后,很快就收到了免费培训信息。经过在鸡西市向阳职业技术学校20多天学习后,她获得了育婴师合格证,并通过家政公司介绍如愿找到了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鹤岗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46%、3.30%、3.25%、3.13%,均低于全国水平。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沙广华说,就业是更大的民生。未来我们将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升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保障能力,为就业困难群体服好务,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拼版照片这是黑龙江省20余个市县的约50户建档立卡户,在自己受益的扶贫产业中面露笑容(拍摄时间为2020年7至10月,新华社记者王建威、张涛、谢剑飞、孙晓宇、唐铁富、徐凯鑫、杨思琪摄)。
在黑龙江省望奎县海丰镇恭头一村,脱贫户边志富正在中药材基地劳作。过去,恭头一村村民以种地为主,村里没有产业。为此,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中药材产业之路。边志富尝到了甜头,实现脱贫,走上了小康道路。正如他说“我叫边志富,只要立志肯干,就能实现致富。”
走进黑龙江省伊春市溪水林场,不时有饭菜香味从院子中飘来。一大早刘养顺和妻子就开始忙活,一人准备菜品,一人收拾餐桌用具。
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刘养顺的生意也愈发红火。林区人曾把过度开采当成“金山银山”,如今把林子养得更绿,依托生态发展旅游同样能让“绿树生金”。不只刘养顺,伊春许多林场工人都放下斧锯、改拿菜刀,烹饪“生态饭”。溪水林场分公司副经理秦瑞亮介绍,近年来,30多家农家乐、民宿在溪水林场经营得风生水起。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较多,但民生投入的力度始终不减,民生保障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8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要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实现新突破”,让全省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
办事不求人 钢牙啃硬骨头重塑营商环境
黑龙江省持续转作风优环境,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症下药、重拳施治、一抓到底,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推动机关作风和营商环境向更高水平迈进。
“现在营商环境和过去相比,真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企业也能安心发展了。”哈尔滨市利林环保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军对营商环境变化深有感触。前几年,由于地方未按月支付污水处理费,该公司一度面临生存难题。李树军说“我都准备把公司关了,去深圳发展。”
转机出现在黑龙江省颁布实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据条例,该公司提起申诉,主张合理诉求。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如今公司每月按时收到污水处理费。李树军说,今年公司又投资5000万元,用于水厂的改造提标。
在绥芬河站北场,工作人员在对入境的中欧班列进行换装作业(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从“我想走”到“我扩产”,哈尔滨市利林环保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变化,是黑龙江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全国率先施行“以照为主,承诺代证”、在省内首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近两年来,哈尔滨新区完成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的改革100多项,多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持续的营商环境改革为哈尔滨新区发展提供了更大市场空间。2020年,哈尔滨新区新增企业6179户,同比增长22.97%。
“按计划半个月之后就得‘摘地’了,可当时我们连分公司都还没成立呢!”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项目负责人王朔回忆说,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工作人员无法返回,200亿元的中俄农产品交易平台项目建设,眼瞅着就要延期。
“哈尔滨市相关部门指导企业备好材料,线上提交后,两三分钟后就收到了批复短信。”王朔说,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片区管理局审批服务处线上页面变“填空题”为“选择题”,让各类章程材料有模板,操作起来快捷简单。近两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紧密结合实际,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为向北开放注入新动力。
记者从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了解到,黑龙江省省级权力事项由2889项压减至1025项,非行政许可彻底终结,各地自设许可全部清零,省级自设15项许可已取消14项,向自贸试验区赋予省级权力606项。黑龙江全省企业开办压减至2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审批压减至90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压减至5个工作日。自贸试验区53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百大”项目建设正酣、招商引资精准推进……在系列组合拳之下,近几年,从“投资不过山海关”到大项目、新项目“争过山海关”之势正在形成。在今年6月召开的“亚布力之夜——黑龙江省投资合作交流大会”上,签约额超千亿元。
这是2020年12月31日拍摄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蓝图已经绘就,黑龙江省正以建党100周年为新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奋力谱写新征程的壮美“龙江篇章”。
策划刘伟 刘健 钱彤
监制韩宇 周红军
记者王春雨 王建 杨思琪
统筹朱永磊 翟子赫 颜秉光
编辑曹滢 李硕 汪亚
视频才萌 唐铁富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
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意见 黑龙江日报快评坚定信心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