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东软系统(东软核酸检测系统app)
移动为什么会检测到异常通信 东软回应核酸检测异常背后系统为何崩溃?错误率7%高吗?
近日,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溃引发关注,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系统开发商东软集团被推上风口浪尖。
对此,东软集团9月3日发文称是“ 出现故障”,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四川通信管理局则于当日回应“全市通信 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 覆盖良好,没有出现 拥塞和故障。”
,一张网传照片显示 “东软系统错误率3%-7%”,也让东软陷入质疑。那么,成都核酸系统崩溃究竟为何?3%-7%的错误识别率是否正常?南都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成都核酸系统异常,1 专家大概率是系统设计不够好大概率是系统设计不够好
9月1日,由于疫情蔓延,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决定自2022年9月1日至9月4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9月2日下午至晚上,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出现异常,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对此,东软集团发布声明称,系统于9月2日4时投入使用,据技术专家研判,上线后出现的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9月3日13时左右,系统无法访问,原因是 出现故障,具体原因还在排查。
随后,四川通信管理局发布消息表示,全市通信 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 覆盖良好,没有出现 拥塞和故障。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9月2日17时30分左右,成都市核酸检测系统因对短时超大并发量预估不足,导致系统出现卡顿。”
结合现场相同设备的其他应用和后续四川通信管理局的回应,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根认为,通信 “是好的”,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溃“99.9%是东软的系统问题导致”,而非用户 问题。
他解释道,系统拥堵主要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处理能力不够,二是数据库的并发能力不够。处理能力指的是有多少用户并发(使用系统),系统接口是否能够满足巨大的并发量。而数据库的并发能力不行,则指向数据库设计的问题,“因为每一次核酸检测完的记录都要插入数据库,打开核酸码亮码的时候也要在数据库里查询。当这个数据库设计得不够好,或者数据库设计有问题的话,也会卡顿,也是很影响性能的。”
彭根进一步解释道,核酸检测系统的业务并不复杂,平时应对的数据量也并不大,但其更大的难点在于解决并发和突然暴增的使用量。这便涉及到其服务器容量是否能动态增加、随需扩容,以及数据库的具体设计问题。
除此之外,有信息科技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事发当时除核酸系统外,其余公共 使用正常,大概率与公共 无关。东软的软件跟后台数据库交互时可能由于性能原因,例如设计缺陷,无法处理瞬时请求量较大的场景,造成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作为公共系统,应该包括系统本身的功能以及在各种高并发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甩锅’给 故障有点不负责任。”至于东软所声称的“ 原因”,该业内人士表示,除非东软拿出压力测试报告证明应用系统、服务器性能等满足高并发需求,否则“很难让人信服”。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年底,西安曾在半个月内两次出现“一码通”长时间崩溃的情况,而东软集团也是“一码通”应用层面的支撑厂家之一。彼时,东软集团曾回应称问题“与应用层无关”。
据悉,目前,东软核酸检测系统已在国内17个省120多个地市部署应用。
有2 检测点提示东软系统识别错误率为3-7%点提示东软系统识别错误率为3-7%
在系统崩溃风波不久后,网上流传的几张说明东软系统识别错误率在3-7%之间的图片又一次掀起了人们讨论的声浪。在数据库的问题之外,东软系统的身份录入错误率是否也过高?照片中3-7%的错误率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对此,南都记者以检测者身份致电了其中一张照片中的“元码医学检测机构”。元码医学检测机构的相关人员表示,这一错误率为该医学检测机构自己计算得出,无法代表东软集团的整体识别错误率,而3%的错误率在相关检测行业中属于“比较低的”。
而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中,该检测点则表示东软系统错误率为3%-7%。对此,彭根向南都记者表示,身份识别录入错误可能是在扫描身份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率3%-7%(是正常的),其他ocr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的系统也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他进一步解释道,由于ocr扫描采用了图像识别技术,太阳光太强、手机屏幕太暗,可能都会导致识别出错。如果是用本身具有容错能力的二维码扫描,出错的可能性就会低很多。
相比身份证扫描,二维码扫描对资源、带宽和运算的占用都会少很多。前者可能需要向后台传输一张身份证图片,也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而二维码内的信息是经过编码的、没有个人信息的纯数字信息,需要的数据传输字节自然就少了很多。“扫码的方式肯定比扫身份证更科学、准确,所以说,尽可能还是用二维码的这种方式会好一点。”
采写南都记者胡耕硕 实习生程雨祺 梁丙鉴
东软核酸检测系统app 东软系统核酸采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