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郊客运站怎么样( *** 西郊客运站订票)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40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汽车票从哪里看年份 往事 西郊客运站“旧影”

玛雅人从没有发明过轮子。在玛雅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们依赖双脚和羊驼的驮力,承载自己的文明。迁徙的速度决定了人们对时间的看法,据说沙漠里的贝都因人认为没有比一天更短的时间,因为在茫茫沙海哪怕两个村庄之间的距离,都超过一天路程。

同样,玛雅人也没有发明文字。他们传递消息的方式是结绳记事,在木板上钻孔,穿进一截绳索,然后打上某个复杂的绳结,托信使跋山涉水送往目的地。至于收信人是否能解读绳结所代表的含义,我们不得而知。

西郊客运站,正是一个历史的绳结。客运站1984年兴建,成为 乃至 公路交通运输大发展的一个鲜明的注脚,这里曾经是 交通的核心,从这里发出的滚滚车轮通向 最偏远的角落,将消息、期待和问候装载在颠颠簸簸的道路上,通向高原最深的褶皱。

运作了28年之久的西郊客运站将并入柳梧汽车站。在西郊客运站即将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下午颇有些空旷的候车大厅表明,公路交通运输的更高峰已经过去,如今铁路、飞机和私家车已经承担了相当的运力。

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当年忙碌的场景有着典型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建筑立面质朴清新,略显陈旧;楼顶的“ 汽车站”大字昭示着曾经的归来和离开;光滑的地砖上,曾有无数皮鞋和藏靴匆匆地踏过;高大的玻璃窗曾映射出冬天挤挤挨挨的候车人群和他们呼出的滚滚热气。这里见证过欢聚和别离,前来 寻梦的艺术青年以及平生之一次前往 的牧民挤在一起,共同憧憬着远方金色的 和未来。

这里同样是 交通的一面多棱镜站外就是青藏和川藏公路交汇之处,静静的 河上,曾经浮动着古老的牛皮船;的士穿梭而过,人力车则在路口悠悠而行;骑行的驴友们蹬着脚踏车飞快前进,头顶的喷气式客机则仿佛近在咫尺。

西郊客运站安静地站在这里,见证一切发生着戏剧般的转变。这里曾经是 的郊外,如今早已成为内城;曾经柳梧不过是一个河对岸的安静乡村,如今已经成为新车站的所在地。 交通运输的枢纽,像是那支消失的牛皮船,已经安然渡过河流,迁居到对岸。

正如车站老员工卓嘎回忆的那样车站见证了道路的不断改善,车辆更新换代的迅速;见证了“扛大箱”的痛苦搭车史成为笑谈,也同样见证了她本人的结婚生女,生活变迁。车站从初建,高峰到如今的稍显冷落,这个弧线正是 公路交通运输史的轨迹。

日复一日,车辆依然开往山南、日喀则和那曲。已经速度不同,车辆不同,也有着不同的期盼。

如何解读这个历史的绳结,见仁见智。

我们只是为你展示西郊客运站的某些回忆以及一天中的片刻辰光。当你的眼中出现了这个车站时,这个车站光滑的大厅里同样出现了你。

西郊客运站“旧影”

44岁的卓嘎对年份从来都记得不是很清楚。她有自己的编年尺度,那就是她的两个女儿。她向我们讲述西郊客运站的往事,“我大女儿出生时”和“我二女儿两岁时”这样的说法几乎是她讲述时间的唯一方式。女儿的出生是母亲生命中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个母亲特有的纪年 。

女儿却曾经说过这个母亲是工作狂。

从牛皮船到飞机

来到西郊客运站是卓嘎的之一份正式工作,也是她唯一的一份工作。1984年,16岁的卓嘎兴冲冲地开始上班了,那时 的汽车站在布达拉宫东侧的空地旁,如今娘热路民航局的旁边。一出门就是热闹的“雪城“菜市场。

如今“雪城”早已成为宽阔的广场,16岁的卓嘎目睹的同样是汽车站的时光, 酝酿着改变。就在西郊客运站,卓嘎将目睹 从最古老到最现代的几乎所有交通工具,也将目睹 现代大交通的转变。

很快她就之一次坐上飞机前往成都,车站给她买了机票,让她到成都培训,去学习川菜烹饪,为即将开始运营的西郊客运站餐厅服务。曾经在 运输公司汽车5队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嘱咐说“你要好好工作。”这个老人心里大概想到了, 交通运输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只不过这个时代到来的依然艰难从 出发到贡嘎机场,卓嘎几乎在车上摇晃了一天的时间。

半年之后,学成归来的卓嘎正式开始了在西郊客运站的工作。那时候西郊客运站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旷野,不过其地理位置意义非凡,因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在这里交会。车站前的空地一直延伸到 河边。曾经有人问当时的 市民, 的秋天是什么样,答案很简单“风大”。

卓嘎也同样被 河上干燥的风吹得两眼发红,正是在这风中,从柳梧乡出发的牛皮船满载着老乡,以中世纪的耐心极其缓慢地触到 河北岸,老乡们鱼贯而下。被江风吹得头发散乱的船夫们一撑篙子,牛皮船又晃晃荡荡向南岸飘去。

当时 路况不佳,运力有限,许多人是以“扛大箱”的方式往来高原各地,也就是坐在货车的后厢,在棉被里缩成一团,不刷牙不洗脸坚持数天。那些20世纪80年代从祖国各地来到 寻梦的年轻艺术家们,从卡车后厢里摇摇晃晃地下来,形容枯槁,在缺氧中之一次感受到圣地刺目的阳光,从此开始各自的事业。

“扛大箱”是个痛苦的选择,不过当时有限的公路交通也同样痛苦班次少,路况差,车况也不好,路边的餐饮食宿店少得可怜。出行绝对是一件大事,要带上足够多的饼子、糌粑、方便面,并做好坚强的心理准备。因为一旦开上高原的道路,缺氧和晕车的双重反应就让许多人大吐特吐,让所有的车窗边都有呕吐的痕迹。

这还是幸运的,一旦车子坏在路上,便只有等待下一班车的救援到来,那些早有准备,带了棉被上路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这个时候,哪怕路边慢悠悠的牦牛队经过,也会引起人们的羡慕,铁轱辘跑不过四条腿。

卓嘎先是做厨师,然后又在客运站的招待所里当服务员,按照她的编年法,就在这时,她的大女儿出生了。变化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不但发生在卓嘎身上,也同样发生在 的交通事业上。

高峰与退潮

这个改变,更先发生在乘客身上。从 各地甚至青海来的牧民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来 经商、看病,或者只是见见世面。他们虽然被晕车弄的头昏眼花,但兴高采烈地住进西郊客运站的招待所,以草原的方式在床上盘腿而坐,而且不喜欢被子,更喜欢用羊皮裹着睡觉。一对牧民夫妻甚至能带着5、6个孩子上车,售票员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买票。还有的老人认定所有的汽车都通向一个目标,当车子已经奔驰在那曲草原时,还信心十足地以为自己正在前往桑耶寺。他们穿着极厚的皮袍,一坐就占满了两个人的位子,不管他们如何不好意思地裹紧皮衣还是没用。最早的旅游者也是这时到来,他们充满好奇,不停地追问卓嘎该怎么样去纳木错等遥远的景点。

西郊客运站的门前已经不再是旷野,挤挤挨挨的小饭店热气腾腾,数量众多的拖拉机拥挤在这里,等待将下车的旅客载往 市中心。小中巴也开始多了起来,最早的车老板手持砖头般的“大哥大”,腰间的BB机也响个不停。卓嘎这时已经不在招待所服务,招待所被人承包,她的工作变成了车辆调度,调解经济利益引发的私家中巴车和车队大巴之间的口角是卓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个头矮小的她甚至要冲到互相推搡的汉子中间推开双方。

2002年前后,随着公路改善、车辆升级和客流增加, 的公路运输达到了更高峰前往格尔木、西宁、兰州、西安、重庆、南充的长途大巴每天发车。以到昌都的长途客车为例,开始是一个月一次,然后变成10天一次,5天一次,最终每天发车。每年国庆之后,在 各地施工和经商的内地人大批返乡,从早上7点开始,他们就在西郊客运站排起长队,颇为壮观。

卓嘎的第二个女儿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恰逢卓嘎最忙碌的时代。

2006年,青藏铁路的通车对 的公路交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此公路交通不再独自扛负重担。 公路交通开始缓慢退潮,私家车的大量出现,也让许多人有了不同的出行选择。柳梧大桥已经通车,卓嘎突然发现,西郊客运站已经变成了市中心,一切和卓嘎刚开始上班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郊客运站的外貌依然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初的清新风格,这已经是一栋陈旧的建筑,甚至天花板也开始剥落。

而那些缓慢的牛皮船,久已不来。

地砖依然光滑,却已经磨得看不出本色。卓嘎说,我年轻时,每天都要拖地,拖得闪亮。

还有一年,卓嘎就要退休了,回到她的两个女儿身边去。回归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只不过, 的道路依然会让她惊奇。

2007年,卓嘎家买了之一辆私家车,老公开车送她上班,非常方便。直到几年后的一天早晨,车子忽然停在半路上。

卓嘎说“怎么了?”

老公摇下车窗,说出一个之前在 公路交通史上几乎前所未闻的词。

他说“堵车。”

文杜冬


西郊客运站订票 西郊客运站 是多少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