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灌溉(智慧农业采取田间水渠灌溉方式)
一米滴灌带一小时出多少水 一年之计 | 省时省水省电省人工!技术迭代助力广饶县智慧农业走上“新台阶”
视频加载中...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见习记者 刘梦琦 东营报道
编者按天气回暖,农事渐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雨水时节,大众网派出多路记者,走进东营广袤乡村,采访农业生产一线故事,见证乡村振兴的“一年之计”。
技术的迭代更新有时候并不显著,也并不需要多大的“舞台”,一方黄土地就能上演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的新气象。
近日,小麦生长期中的越冬期刚过,气温开始回升,正是小麦返青关键期,麦苗亟需水分滋养,喷多少、怎么喷,科技农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广饶县乐安街道的春英农场里,齿轮缓慢转动利用水管牵引着喷灌机以每小时40多米的速度慢速前进着,大型喷灌机械的使用让浇水“易如反掌”。
喷灌机悬臂展开长达40米,还能进行臂展调节,19个喷嘴被均匀分布在悬臂上,雾状小水滴满天飞撒,到接茬种玉米时,还可以利用机械上方配置的喷枪,喷枪射程达60米,还可以进行旋转调节,高度和倾斜度也能调节。
喷灌机的使用不光要进行长度、高度、倾斜度的调节,速度也须得快慢有道,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学问,“现在2月初,温度刚刚开始有回暖苗头,地里温度还比较低,地温提的慢,水浇下去温度就会更低,所以让它走得快一点!”春英农场的场长李春英深谙庄稼种植的规律,“要是遇到大旱,就让机子走得慢一点,十个小时到头!”,通过对行进速度的调节而进行针对性的灌溉,使得浇水不用再火急火燎地奔跑于田间地头。
“这叫网上智能、网上浇地,有电脑控制呢!现在是从电脑上设定上让它下了个‘小雨’。”李春英嘴里的“小雨”其实就是行进速度的快慢,这快与慢其实都是由“DIGITAL KEYPAD”也就是高性能变频器进行调节的,速度的快慢关系着每平方米浇水量的多少,虽然看不懂控制面板上英文的提示,李春英对于机器设备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却能讲得头头是道,科技的曙光让这位64年出生的每天跟土和泥打交道的地道农民也成了掌握“智慧农业”的新农人。
“原始 是用白色粗水带,六亩地用这个 一个人浇三天也浇不完!”浇地 的升级换代在春英农场非常普遍,从百十亩地发展到现在800亩地,春英农场的浇灌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从原始的大水漫灌到后来的使用滴灌带、微喷带,再到现如今的这种大型时针式、平移式喷灌机自动化灌溉设备,春英农场贯彻了一个“省”字。
“之前用滴灌带,滴灌带浪费水而且费事,会把肥料冲没,而且费钱。”在李春英嘴里,滴灌带虽然相比传统水带已经进行了改良升级,需要一年换一茬,保护不好的话水带就会风化,秋后耕地的时候只能雇人缠出来卖废品,再铺设新的滴灌带,一亩地平均就要花费一百元,李春英的八百亩地就要花费至少八千元,除了要承担这些损失,还要雇人伸带卷带,成本就更高了,“这个机器呢,喷洒均匀,肥不流失,都滋到地里了,省时省水省电省人工,咱们眼前的这20亩地,从今天早上开始浇,七个小时就完事儿了!”
七个小时就能浇完20亩地,也意味着用电量大幅减少,水都是来源于井,抽井水就要用到抽水电机,5.5KW的水泵每个小时要用掉五六度电,而用时少也就意味着用电少,现在的成本就只有也就组装拆卸和需要升降机器换地脊的时候需要人工。
大型智能化机械的运用,成就了现代化的农场经营,几名工人可以媲美以往几十几百名工人的劳动量,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让科技“赋能”农业成为大势所趋,科技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交出现代化农业“新”答卷。
智慧农业采取田间水渠灌溉方式 广饶县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