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十八景(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3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千人坐谁写的 虎丘 | 三绝九宜十八景“一座虎丘山,半部苏州史”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苏州虎丘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到苏州必游之地。

虎丘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云岩寺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往今来,虎丘塔一直是苏州城市的标志。古时,远道而来的人们远远地看到伫立在虎丘山上的塔,就意味苏州城已经到了,故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

游虎丘要点三绝、九宜、十八景

九宜指的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凉、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总而言之,无论何时、何季,四时皆可游览,在风景名胜中为上品。

游览路线之选

畅游十八景

被誉为“吴中之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山体海拨34.3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上古时代,虎丘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经海水的冲刷和风雨的侵蚀,就形成了现今石骨嶙峋的山貌。

所以,在虎丘入口的头山门的照壁上,“海涌流辉”这四个大字,说明了虎丘山与大海的渊源关系。

而高挂于山门的“虎阜禅寺”,为康熙帝第六次来虎丘时御笔亲题,虎丘佛寺自宋就名云岩寺,自此,云岩寺和虎阜禅寺两名并用。同样,杭州灵隐寺也由于康熙帝题名“云林禅寺”而两名并用。

断梁殿又名“二山门”,建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面阔14.2米,三开间,进深10.5米,中间设中柱,脊高7.6米,建筑面积149平方米。

据苏州民间传说,此殿是元朝皇帝下旨修造的,并且不允许用铁钉等材料,要求限期完成。上正梁时,工匠们又突然发现,主梁被木工误锯成两截,在场的人都傻掉了,一位老工匠(后被尊称为#34赛鲁班#34),仍不慌不忙指挥大家上梁,并在此后想方设法按期建造完成了这座断梁殿。

就这样,断梁殿至今60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不散不坠。秘密就在于在这座断梁殿的建筑手法上,采用了菩萨顶、棋盘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艺,起到了顶力和吊力的作用,分担了屋顶对大梁的压力。

传说终归是传说,木工锯错主梁的概率几乎是不存在的,也许真相并不复杂,从春秋一直到元朝,建各类宫殿已砍伐两千年,当时很难找到又粗又长的巨木了,聪明的工匠就用了拼接的手法。

苏州自古就是出能工巧匠的地方,明清时代苏州“香山帮”古建艺人,成了修故宫、颐和园、天安门等的主力,这让我们能感受到苏州工匠的智慧和传承。

拥翠山庄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是晚清名妓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

山庄呈纵长方形,共四层,占地仅一亩多。苏州园林讲究理水,而此山庄顺虎丘山势而建,故无水可理,但利用虎丘高低的天然山坡,因地制宜,依山筑屋,层造而上,建筑之间点缀峰石花木,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可谓独树一帜。

走近山庄,看到大门左右两壁白墙上,镶嵌的“龙、虎、豹、熊”四个行草大字石刻,苍劲有力,气势磅礴,尤其是“虎”字,虎头、虎嘴、虎腹、虎背、虎尾,一笔而就,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月桂林陶茂森所书。

沿石阶而上,门楣上用正楷书就得“拥翠山庄”四个大字,很是奇怪,山庄的“庄”字多了一点。这在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赛金花所加,意为自己是洪家多余的人。另一说法是因山庄缺水而增加的“一点水”。

憨憨泉又称“海拥泉”,就是连通大海的,泉水清冽甘甜,据现代研究,这泉水是火山角砾岩石中裂隙水的流汇。

泉后竖圆石上,刻有“憨憨泉”三字阴文,宋代大书法家吕升卿所书,吕升卿仍是与王安石一起变法的吕惠卿的弟弟。

而关于憨憨泉的由来,却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憨憨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弃婴,后被虎丘山中的老方丈收留,每天去河边挑水。因为他的眼睛不好,当时挑水的路又很远,便暗下决心寻找水源。

一日挑水时,憨憨在山坡上被青苔滑到,他想,苔藓都是长在潮湿的地方,这个地方有苔藓说明地下有水,便以手在地上刨挖起来。

他每日以手刨泉,大约挖到七七四十九天,这时有个樵夫路过看到憨憨在犯傻就说“如果在这么干的地方挖到井我就变成蛤蟆守在井边。”

话一说完,只见清泉涌出,治好了憨憨的眼睛,樵夫变成了石蛤蟆守在井边。

明代刘元起 憨憨泉图

据近代考证,憨憨是南朝梁时僧人,因战乱、饥寒、瘟疫,成了孤儿,被宝华山智显禅院(今句容宝华山隆昌寺)的宝志和尚收留,出家修行。

宝志圆寂后,山庵冷落,僧众稀少。憨憨和其他僧人的按宝志生前嘱托,朝东南行走,憨憨半途在虎丘寺留下,山上缺水,留不住人,憨憨谨记师傅教诲修行就是沙漠里掘清泉,功在恒心。

憨憨以锡杖叩石得水,硬从岩层中掘出泉眼。据传宝志和尚是济公和尚的原型,所以,还有一说,憨憨是济公活佛的徒弟。

从憨憨泉往上不远,有一块椭圆状的石头,中间有一道整齐如刀切的裂痕,好像是被劈开似的,因而得名“试剑石”。三字原也为吕升卿所书,后蚀失,由清人王宝文重书。

试剑石应是大海的遗留物,是典型的凝灰岩,经长期风化侵蚀,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但古人不知,于是,一个个神奇的传说就上演了

一说是吴王阖闾命干将夫妇铸剑,给他们三百童男童女祭炉,若在百日内铸成绝世宝剑,干将夫妇和三百孩童可获自由;若失败,则全部处死。

干将莫邪炼剑九十多天,依然不见青黄烟气,于是莫邪舍身祭炉。“干将”和“莫邪”两把青铜宝剑横空出世。

干将只把干将剑献给吴王,吴王在此试剑,留下这石缝。当他将剑刺向干将时,干将拔出莫邪剑化龙,直上云霄。

二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巡时到虎丘山上,想掘墓得剑,被踞于山上的老虎阻拦,用剑击打老虎时,误中山石而形成这块试剑石。

之一说已无从考证,至于在秦始皇的史料中,从未有记载到过长江边和江南,也无从试剑。

春秋时,江南相对于中原大地还是“蛮夷之地”,冶炼技术刚刚传递过来,炉火映火了这片土地,隆隆的鼓风机声和叮当的锤打声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激励着苏州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的不懈超越。

在试剑石的西侧,有石桃和枕石两块石头。

石桃是火山岩风化而形成的,当初此石散落在山上,1954年被发现后移置于此,寺中僧人果严题了“石桃”两字。

今有好事者又编了新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从蟠桃会上偷了蟠桃驾筋斗云回花果山,在东海空中,惊叹于虎丘的美丽,将蟠桃掉落下来,化为石桃。

而石桃旁边的有一形似枕头的大石头,名曰“枕石”,旧称“蜒蚰石”,因为它一头大而圆,一头尖,形似蜒蚰,也叫鼻涕虫,应不讨人喜欢,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叫了。

历史上和此石有关联的。相传,一是晋高僧竺道生曾在此石小睡。

二是晋代清官顾协,幼时和舅舅吴郡太守张永游虎丘时,问将来做何打算时答“儿正欲枕石濑流”,被引用的“枕石濑流”是曹操比喻隐居生活。幼时的顾协已表现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境,后成为一代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官员代表。

现在游客在枕石前,喜欢投石子玩,传是夫人若怀孕,可用石子投枕石,中者为男,坠者为女,,游客更多地为了好玩。

1963年,周总理偕夫人邓颖超游虎丘时,在道边看游人投石子,也看得兴致盎然。

真娘墓在枕石北,上盖有亭,亭下大石上书“香魂”。而能冠之为“香魂”世上仅有二人,另一位就是杭州名妓苏小小。

真娘,原名胡瑞珍,唐安史之乱时,随亲戚逃亡到苏州,却不幸沦落风尘。成为姑苏一代歌妓,但她却守身如玉,卖艺不卖身。

当时,苏州有个名叫王荫祥的书生,他用重金供老鸨,要求在真娘那里留宿。真娘无力反抗,为保贞洁,自缢而亡。这使王荫祥后悔不已,为真娘筑此墓,并终身不再娶。

从史料来看,唐时真娘能留名,是因绝世容颜,能歌善舞,才艺双全,又不幸早逝,惋惜之余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

而宋 学兴起,对女子贞操提出了更高要求,让真娘守贞而死比较符合宋儒理想,从而完善进化了这个凄美的传说。

现今,西墙中嵌有原泰州人张鐄所题“古真娘墓”碑,南侧嵌有新安人张潮的题碑。亭西石柱上有联云“香草美人邻,百代艳名齐小小;芳亭花影宿,一泓清味问憨憨#34,此乾隆年间大学士刘墉的旧联。

千百年来,人们在真娘墓前驻足,读到白居易“不知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世间尤物难留连。易销歇。赛北花,江南雪。”的诗句,未尝不心酸,让汉子们也迈不开脚步。

孙武练兵场位于千人石东,相传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尊为“兵圣”的孙武在此操演吴宫宫女的场所,“三令五申”的成语就出于此处。

旁边设有孙武子亭和孙武祠来缅怀这个全世界都敬仰的伟大的军事理论家。

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将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后。孙武向阖闾献上兵法十三篇,吴王看后十分赏识。

吴王阖闾要孙武为他试验其兵法, 阖闾对孙武说“您的兵法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读了,可以试着为 演一番吗?”孙子说“可以。”

阖闾问“可用妇女来操演吗?”孙子说“可以。”吴王于是答应孙子,选出宫女180名,要孙武演练阵法。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吴王的两名爱姬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全部持戟。

孙武对她们讲清了向左、右、前、后动作的规定,又设置斧钺刑罚,三令五申说不听从命令者诛杀。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众宫女哈哈大笑,不听从命令。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把军令重复数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众宫女还是大笑不止。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是将领的过错;已经讲清而仍不按规定来动作,就是队长得过错了。”下令依军法要将左右两队的队长斩首。

吴王见要斩宠姬,大惊失色。急忙派使者下令说“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但寡人如若没有这两个爱姬,吃饭也不香甜,请不要斩首。”

孙子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另用她们下面的两人担任队长,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

两队人前、后、左、右,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然后孙子派使者回报吴王说“士兵已经阵容整齐,大王可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可以。”

吴王阖闾深受触动,知道孙子善于用兵,任命他为将军。

来到千人石,往上一站,颇有“大江东去,指点江山”之意境,和苏州园林的精致婉约相比,多了些英武之气。

千人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坪,呈暗红色,是因为硫纹岩中含有大量铁质的缘故。长、宽各约70米,足有数亩,平坦如砥,高下如削,可站数千人。

关于千人石的传说有两个,一个腥风血雨,一个普度众生。

之一个传说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的行宫改建为陵寝 ,建成之后,为防泄密,夫差将一千多工匠骗到石上饮酒庆功,酒酣之际,将他们全部杀害,一时血流成河,渗入石中,现在仍可见石上的“血痕”染成红色,故称为千人石。

,这块石头千人石上有一座石经幢,刻有几尊佛像,称为多宝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仿照陀罗尼经幢建造的,由须弥座、石柱、盘盖等部分组成,俗称八棱碑。佛教认为,这可以扶正祛邪,消灾免祸,超度亡灵。

第二个传说是,晋代高僧竺道生,他主要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为旧学所不容,遭到排挤,将他贬出京城,于是他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据传当时没有听众,他便聚石为徒。生公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

久而久之来生公讲台(传为蔡忠惠公笔,一云李阳冰笔,其中“生公台”三字为古刻,“讲”字为马之骏补刻),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最盛时巨石之上千人列坐,千人坐(天水胡缵宗书)而得名。

在千人石北,有一座建于初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石亭, 名为二仙亭。

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亭四柱上刻着两副对联,朝外的柱子上的那一副是#34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34,亭内的柱子上是#34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34。

上联“梦中说梦原非梦”是相传有一樵夫到虎丘,看吕洞宾同陈抟下棋。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长时间。陈抟睁开眼一看,把樵夫当成了梦中人物。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34原非梦#34。

看完一盘棋,当樵夫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

此传说是以梦境和现实来说明道家的观点虚实能相生,有无能互转。“虚实”“无有”“梦境和现实”就像是道家八卦中相对的白和黑、阴和阳的辩证存在。

下联“元里求元便是元#34,“元”即为“玄”,也就是道。玄之又玄,从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九九归一。好比种子开花结果,果实落地又成为种子。

对联只有寥寥14字,就将道家思想归纳极其精辟,寓意深刻,实属对联中的精品。

从千人石西拾级而上,便来到了石观音殿遗址,石观音因梦而立,故又名应梦观音殿。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经济拮据,晚上梦见白衣人针其耳,毛病马上好了。

臧逵善画,臧宁精刻,在又梦见了白衣仙人后,按所记,绘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使人肃然起敬。时人看了无不称好,谓之应梦观音,传为佳话。

经考证,石观音殿,始建于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距今900多年,千年沧桑,盛衰更迭,几度毁废,多次重建。

2006年发掘石观音殿遗址加以保护,中部有武康石地坪,墙基等宋代遗物。西部居中有观音刻像一幅,西北墙面刻妙法莲花经,观音大士赞诗。

因其基础及“四围石壁”为武康石建筑,而称之为石观音殿,这一石制殿式建筑,是目前江南所见较早的一处,在虎丘山内年代仅次于虎丘塔,其文物价值较高。

从石观音遗址往北走,有一口古石井,井口约有一丈见方,四面石壁,不连石底,井下清泉寒碧,终年不断。这即是陆羽当年寓居虎丘时开凿的那眼古石泉。

自评之为“天下第五泉”。又称陆羽井或观音泉。唐代张又新和刘伯刍游虎丘时,又将其评之为“天下第三泉”。

陆羽是我国之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

陆羽创造了整套种茶、育茶、采茶、煎茶的 ,并大力倡导发展茶业茶事。当时吴地人们饮茶已成为习惯,种茶成为百姓的一项职业,流传至今。

原虎丘寺庙中植有极品白云茶,又称“雨前茶”“松萝茶”,被誉为茶中之王。在明朝时就为贡品。但产量极低,只有数十斤。清朝乾隆年间,每到初春,地方官为讨好上司骚扰不断,僧人无法忍受便毁之,从此成了绝响。

从第三泉下台级,我们又回到了千人石,千人石面北,在“别有洞天”的圆门边有“虎丘剑池”浑厚遒劲四个大字。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当游客听闻是颜真卿真迹时,都会在此停留,欣赏缅怀这位书法美和人格美完美结合的颜体书法鼻祖和一代名相。

但据现代考证,四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而他的来历与白居易相关联。白居易就任825年就任苏州刺史时,常听文人墨客们提起,王羲之有字在于虎丘,而缺颜真卿之字倍感遗憾。

白居易便修书一封,快邮至京都颜府,求颜真卿独子颜頵代父书“虎丘剑池”四字,不具名,不落款。

一个月后,白居易在一次聚会上,有意无意透落出韦应物曾向颜真卿求过字,现存于永宁寺。此话真否,没人敢疑。当场有人就说,如果说造假,也唯有他的儿子颜頵能乱真。

但民间又有一传说,颜真卿是浙江海宁人,如果此话当真,颜真卿回家省亲时,有可能路过苏州,当时的地方官员求这墨宝也未尝不可。

遗憾的是,当年这四个大字经过多年的风霜侵蚀,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虎丘”二字逐渐地剥落湮没。

到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请当时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补刻上去。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这句话暗示着阖闾墓的秘密,因为剑池的东西两壁悬崖陡立是天然形成的,而虎丘的后山则是由人工用土垒建而成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吴王阖闾的墓。

顺碑进入“别有洞天”的圆门,一下子就感觉到寒气逼人。圆洞内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这四个字却是恰如其分地将周围景色完全概括——侧耳可听风,举目可观岩,抬头可赏云,俯首可看泉。

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王羲之非常喜爱鹅,有一天他来虎丘游玩,小和尚希望王羲之可以为他们题两个字,王羲之便让他们拿两只鹅作为交换,于是写下这剑池二字。但据考证其实这两个字是由元代著名书法家周伯琦所题。

春秋时期,虎丘原名海涌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虎丘得名。

据方志记载,剑池下方就是吴王阖闾墓葬所在,之所以称为剑池,是因为阖闾入葬时把生前喜爱的“扁渚”“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埋于此。

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剑池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是不是为吴王阖闾的墓葬”成了千古之迷。古往今来,都想解开这个迷底。

窥探于三千宝剑,据称,秦始皇、楚霸王、孙权……,都试着挖出宝藏,都无功而返。

据现代科学考证,在千人石西的“第三泉”“铁华岩”与剑池、白莲池之间的地下是由根脉相连的整块岩石组成,它们中间有个天然的涧道泻通水源,大雨水涨时,积水不淤,全因它们通过涧道外泄下山。可见剑池是天然形成的,至于秦始皇削壁寻宝,完全是无稽之谈。

那么,剑池下有没有阖闾墓的入口。明正德七年(1512年),苏州大旱,剑池水干,记有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记录了于池底发现疑似吴王墓门的简单情况。

解放后,或由于虎丘塔保护工程,或景点维修的需要、或清淤工程的实施,于1955年、1978年、2010年三次抽干过剑池之水,当时离解开千年之迷只有一步之遥。但如果挖掘有可能使上面的虎丘塔受损倾倒,所以没有继续探究。

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的智慧,从尊重逝者,文物保护等角度,阖闾是否真的葬在剑池下面?其墓中是否真的有传说中的名剑?这些谜团的解开真的重要吗?苏州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远胜于此

从剑池后再拾级而上,过桥后,我们便到了“致爽阁#34,其取诗句“四山爽气,日夕西来”命名。站阁上观虎丘,一览众收。

清朝康熙八年间圈入行宫,咸丰十年毁于火,现存建筑是1930年宣愣和尚重建的。

身处阁外平台上,若天气晴好,远望狮子山,这头狮子正伏着在地上回首望虎丘。

当年阖闾为夺王位,伍子胥训练刺客专诸,将鱼肠剑藏于鱼腹,刺僚成功,说是吴王僚就葬于狮子山,心有不甘,两山近在咫尺,相对而视。这就是民间所述的“狮子回首望虎丘”。

但历史上专诸刺王僚是发生在无锡,所以是不可能葬于狮子山的。

从致爽阁再往北,就来到了这座经历千年风雨傲然挺立的云岩寺古塔前。在长江以南,随着代同风格的着雷锋塔的倒塌,它成了唯一。

不过,这座砖结构的古塔也是多灾多难,自宋建炎四年(1130年)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500多年中仅大火就七次,而崇祯十一年间的大火,将塔顶及各层木檐焚毁,铁刹倒塌。

大火后,人们发现塔身严重倾斜,为了防止倒塌,决定修虎丘塔。对六层以上拆掉重建,并将原来九层的古塔改为七层,并在七层有意向东南倾斜,以改变向西北偏倒下的沉的速度。

这次修缮后的清三百年间,一直没有大修过。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攻占苏州,又被纵火焚烧。

到1954年,塔刹部分毁坏无存,顶部已变成一个空洞,塔顶裂缝崩溃到底,底层塔墩部分崩塌,寺僧楚光报告险情求救。

经过专家“会诊”,分别在1956年~1957年,先用“铁箍灌浆”法维持了旧状。

1978年前后,通过地质勘探得知,此塔地基本身积土北厚南薄,塔建于南北斜坡岩面,塔基受力不稳,导致倾斜。

1981年至1988年,又进行了大修,采用现代的“围、灌、盖、换”等工艺,在塔身周边地下,打了密密地44根水泥桩,将塔基紧紧箍住。

现在塔身犹如栽在一个巨大而坚固的花盆中,已经从根本上遏制了塔体的继续倾斜。

据2010年测定,虎丘塔顶部已向北偏东移2.34米,倾角3度59分。人们将其和比萨斜塔做了对比,并形象地称之为“东方比萨斜塔”。

据最新的考证,在虎丘塔同一位置上曾建过至少四座塔

之一座塔最迟应出现在南朝时期。有史书记载,东晋时司徒王珣及其弟司空王珉各自在虎丘山中营建别墅,后王氏兄弟舍宅为寺后,据推断之一座塔最早可能就在那时修建起来。

第二座虎丘塔建于隋朝。隋文帝杨坚为母亲做寿,下诏在全国30个州郡建造舍利塔,塔的式样由隋朝中央 统一绘制,并将图纸派发各地,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苏州的塔就建在虎丘山寺,在名为“大隋舍利塔”的30座塔中,编号为23。这座塔不过花了几个月就建成了,根据当代有关专家描绘的图样,此塔是3层的方形木塔,有16米高,式样精巧古朴。

第三座虎丘塔是唐代时建造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塔基,即地下五六十米深处发现了一块唐代残碑,《朱明寺大德塔》的标题很清晰,”朱明寺”之名在唐伯虎为泛舟虎丘所作的诗句“朱明丽景属炎州”中得到印证。而在考古中的发现也表明,在现在的云岩寺塔前,原址的确有过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唐塔,不同于隋代的木结构塔。

我们见到的虎丘云岩寺塔已是第四座了。修建这座塔至用了约60年时间,用了130万块砖中,其中有唐朝的条砖、方砖和明代维修时用的方砖。

凡,山皆包寺,独,虎丘寺包山……。就是说寺庙里面有虎丘,因为虎丘整座山都是藏在寺庙里的,这是与其他佛寺最不同的地方。

大殿是虎丘云岩禅寺现存的一座佛殿,台阶前面原有三山门,是山上佛寺的起始点。大雄宝殿东有小吴轩、望苏台、五贤堂、后有御碑亭。

沿着大殿往下走,一共要走五十三个台阶,有一个说法“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也就是说无论你走在哪一个台阶,或台阶的哪一层,都可看到大殿正中的菩萨。佛门信徒,可一级级一路跪拜上去。

五十三参是佛教的一个典故。相传观世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左协侍为善财童子,右协侍为荼耶龙女。

善才童子一心想成佛,拜了五十二个师父都未能成功,经文殊菩萨点化,拜观音菩萨为师,修成正果。

万景山庄位于虎丘山东南麓,这里原来是东山庙遗址,山庄面积24亩,现在是盆景园,集中了苏派盆景精品600多盆,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展示区域。

苏派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个重要流派。苏派盆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近代又有较大的发展。

陈列的盆景中有获全国盆景评比特等奖、已有500多年树龄的圆柏“秦汉遗韵”,获一等奖的榆桩“龙漱”、锦松“苍于嶙峋”等精品,还有重达二三吨、40余年树龄、被誉为镇园之宝、盆景王的古桩雀梅以及20余盆获省树桩盆景更佳、优秀奖的作品。

一座虎丘山,半部苏州史

一座虎丘山,俨然藏着半部苏州史。透过她,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大气磅礴的苏州、一个钟灵毓秀的苏州、一个生生不息的苏州。

虎丘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就是一部浓缩的苏州简史。

让我们回顾一下虎丘的纪年简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看看苏州城市的变迁。

上古时代

虎丘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经海水的冲刷和风雨的侵蚀,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虎丘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也是干将莫邪为之铸剑之处。

公元前515年,在此发生了孙武练兵的故事。

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会稽大战中大败越国,当时勾践就住在虎丘一石室,蓬首垢衣,执养马之事,卧薪尝胆,数年后灭吴。

东晋

东晋时,司徒王珣及其弟司空王珉各自在山中营建别墅。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双双舍宅为虎丘山寺,仍分两处,称东寺、西寺。

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和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等古迹。

隋朝

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隋仁寿年间(601年一604年)下诏在全国30个州郡建造舍利塔,塔的式样由隋朝中央 统一绘制,并将图纸派发各地,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苏州的塔就建在虎丘山寺,在名为“大隋舍利塔”的30座塔中,编号为23。这座塔不过花了几个月就建成了,根据当代有关专家描绘的图样,此塔是3层的方形木塔,有16米高,式样精巧古朴。

唐宋时期

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

唐宝历元年(825年),五十四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吏,在虎丘山前开挖七里山塘河。

唐安史之乱后,真娘的故事流传民间。

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建寺五百馀年的虎丘东西二寺被拆得片瓦无存。

五代时期,开始修建虎丘塔,此塔是五代一年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至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建筑。

明清时期

明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亲信巡抚毛一鹭,仗势在苏州残酷剥削人民,并上疏诬陷被誉为“七君子”的周顺昌等东林党人。当魏忠贤所派缇骑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苏州人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暴斗争。后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慷慨赴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

清康熙年间(1688年~1706年),先后建万岁楼、御碑亭、文昌阁、行宫“含晖山馆”,重修了大雄宝殿、千佛阁。

清乾隆年间(1754年)建千手观音殿、地藏殿。

清咸丰年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修成挥军逼近苏州,溃败的清军在城外枫桥、虎丘、山塘等地纵火,大火延烧三昼夜。

清同治年间(1863年)太平军在虎丘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战后的虎丘,殿阁楼台仅存断壁颓垣,唯有破败的云岩寺塔、二山门。

清光绪年间(1884年),状元洪钧、词人郑文焯等集资于憨憨泉坡地依山势创建拥翠山庄。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民国七年(1918年)吴中名士金松岑、费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阁于拥翠山庄北。

此后十余年,又陆续修建了头山门、石观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阁、可中亭等。

建国后

1955年,疏浚剑池。

1956一1957年,对虎丘塔进行了抢修,从塔中发现珍贵文物。

1981一1986年,对虎丘塔进行“加固塔基”的第二次大修,使倾斜已达2.34米的千年古塔转危为安。

END

关注我们

苏州旅行路线推荐

开启历史文化之旅

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关于虎丘的景点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