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达显卡天梯图(昂达显卡1030评测)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3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控制器加速线是哪根 昂达?RTX?4080?魔剑显卡评测魔剑出鞘,势不可挡

引言外观赏析

   引言

  说起RTX 40系显卡,大家映入眼帘的应该是它强大的性能和出色的能耗比,当时一经推出,就成了众多发烧友的追捧对象,不少AIC厂商都在推出了当家花旦,让游戏玩家一饱眼福,尝鲜RTX 40系显卡的魅力。昂达作为NVIDIA在国内的主要合作伙伴,也于近日推出了新品GeForce RTX 4080魔剑16GB显卡。

  全新的魔剑系列显卡定位为昂达的高端旗舰,而这次推出的GeForce RTX 4080魔剑16G更是该系列首款显卡产品。熟悉昂达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以前昂达做的都是中低端显卡,更高也只是到RTX 3060 Ti、RTX 2060 SUPER,这次直接拉满,直冲RTX 4080,想必你也和我一样,十分好奇这张显卡的表现,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张新显卡能否利刃出鞘!

  下文“昂达 GeForce RTX 4080 魔剑 16GB”简称为“昂达RTX 4080 魔剑”

   规格对比

  在开始之前,先了解一下本次的主角RTX 4080,其采用的是AD103-300 核心,T C 4N工艺制造,芯片面积为379平方毫米,晶体管密度达到了459亿,晶体管数量相比较于上一代产品提升明显,近乎翻倍,而这一代的核心还进一步提升了频率,能带来更好的性能表现。

  其他参数方面,RTX 4080 RTX 4080标配9728个CUDA,128个第三代RT Cores,512个第四代Tensor Cores,并且用上了16GB的GDDR6X显存,大显存配合性能上的提升更可以为游戏以及创作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而目前RTX 4080显卡配备的AD103-300核心并不是完整的AD103核心,完整的AD103核心应该包括7个GPC(图形处理集群)、40个TPC(纹理处理集群)、80个 (流式多处理器)以及一个带有8个32Bit显存控制器的256Bit显存带宽。笔者猜测,RTX 4080或许不是AD103核心下的终极产物,后续应该还会推出完整AD103核心的RTX 4080 Ti。

  再看看下方的RTX 4080的核心结构图,和完整版本的AD103核心对比起来就很容易看出差别,RTX 4080核心代号为AD103-300,其拥有4个完整规格的GPC(图形处理集群,每个内建6个TPC),与3个非完整的GPC(两个内建5个TPC,一个内建4个TPC),共组成38个TPC, 单元则剩下76个,显存位宽还是完整的256Bit。

  RTX 4080上的AD103-300核心在编解码器上砍了一刀,不得不说老黄的刀法精准,编解码器数量直接砍半,与RTX 4090同等规格,仅保留了两个NVENC编码器和一个NVDEC解码器,完整版的AD103核心应该会有更快的视频编解码速度,不过之前测试过RTX 4090,编解码速度相比上一代有着近乎翻倍的提升,想必RTX 4080也有不错的表现。

   外观赏析

  正面包装盒最吸睛的莫过于中间巨大的“眼睛”,熟悉NVIDIA的玩家一眼就能认出那是经典的眼睛Logo,这也代表了昂达不断探索新技术、接近和创新的精神。包装盒的右下角写着“GeForce RTX”字样。

  包装盒的背面就显得简约了许多,大多数标识都是昂达RTX 4080魔剑显卡全新升级的技术及品牌理念等。

  昂达RTX 4080魔剑表面方方正正,但不失质感,黑色的外观配合斜切线条低调而不失优雅,超大风扇的表面还置入了光线镭射条,在不同角度与光线下能显示不同显示效果,观感极佳。

  正面是三把巨型的散热风扇,昂达将其命名为“冰点”滚珠风扇,可见其对散热效能的信心。三把风扇中左右两个为10cm,中间的为9cm,每把风扇上配以9片交错的流线型扇叶,可带来更多的进风量。

  翻到显卡背面,可以看到昂达RTX 4080魔剑还配备了一体式阳极铝金属强化背板,可以有效保护PCB。

  在显卡背部还有大面积的镂空风道,这样设计不仅颜值更美观,还可以令鳍片上的热量被快速带走,有效地增强散热效率。

  显卡的顶部是一小块屏幕,当显卡接通电源后,屏幕会显示“ONDA”的呼吸灯,大幅增加了这张显卡的时尚个性。

  屏幕之外就是一整排的出风口,横跨整个显卡顶部和底部,配合正面的三把散热风扇,加速热量排出。

  供电接口还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12VHPWR供电接口,用来带这张320W TGP的昂达RTX 4080魔剑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底部为显卡金手指,接口为标准的PCIe 4.0 x16,在使用前一定要在主板打开Resizable BAR功能,这张显卡的性能才能完全释放。

  比起其他RTX 4080显卡,昂达RTX 4080 魔剑更为“轻薄”,是一张三槽显卡,配备了3个DP1.4接口和1个HDMI2.1接口,支持更高8K输出显示。

显卡拆解

   显卡拆解

  每张显卡到了我手里,必不可少的就是拆解,这张昂达RTX 4080魔剑的拆解还是相当容易的,只需要卸下金属背板上的螺丝即可完全分离PCB与散热器。

  PCB是类公版的方案,从PCB正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昂达RTX 4080魔剑为越肩设计,比一般的显卡都要再高一些,不过PCB上的接口、供电、核心、显存,以及辅助供电位置都相当的合理且规正。

  翻到背面,相比正面就要简洁不少了,显卡上的一些控制芯片被安置在此。在核心的背面还有两颗两个POSCAP(导电聚合物钽电容),有它们坐镇,显卡整体的电气性能会更强。

  PCB上的主角那肯定是AD103-301-A1核心,由T C 4N定制工艺打造,换装了全新的Ada Lovelace架构,9728个CUDA核心加持,兼具超高的能耗比,这也让它能够在昂达RTX 4080魔剑上大放异彩。

  核心旁则是8颗GDDR6X显存,来自美光,型号为2PU47 D8BZF,作为GDDR6的升级版,显存位宽为256Bit,速度达到了22.4Gbps,并且单颗容量达到了2GB,8颗组成16GB的大显存为昂达RTX 4080魔剑提供澎湃性能。

  供电规模也是这款显卡最值得关注的点,昂达RTX 4080魔剑的供电模组被安排在PCB的两侧,采用13相核心供电+3相显存供电。

  每相供电都采用独立的DrMos芯片,封装型号为BLN3,实际应为AOS的AOZ5311NQI-03,持续输出电流为55A。

核心供电DrMos芯片

显存供电DrMos芯片

  供电控制芯片则安排在了PCB背面,分别是uP9512R、uP9529Q和uS5650Q,其中uP9512R和uP9529Q共同管理核心供电,可以做精细化的供电管理,而uS5650Q则是主要负责显存供电部分。

uP9512R芯片

uP9529Q芯片

uS5650Q芯片

  昂达RTX 4080魔剑用的是最新的12VHPWR供电接口,单口更大功率600W,仅需一根12VHPWR的电源线就可以完成对于显卡的供电,安装方便。

  拆解继续!我们来看看昂达RTX 4080魔剑的散热系统,这个散热系统由主动散热的散热风扇、散热器以及金属背板三部分组成。

  先看看这个硕大的散热器,整个散热器采用热管直触设计,这样有利于加速解热,整体的散热效能更强。

  供电MOS、显存、核心芯片紧密接触均热板,并且还为接触的地方加装了高系数的导热垫辅助散热,全方位优化热量传递效率,散热能力更胜一筹。

  散热器用的是两段式的散热模块,两边均升级了特大面积的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的底下,6根高性能热管穿梭而过,超高效的散热效能助力显卡超性能发挥。

  有如此规格的一体成型鳍片模组设计,再配合金属背板上的镂空窗口以及优秀的风道设计,昂达RTX 4080魔剑想热都难。

  主动散热部分是三把“冰点”滚珠风扇,每把风扇上有9片流线型扇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加进风量,让显卡即使高负载运转时也能快速散热,稳定满血释放。

  三把风扇均采用智能控制,当显卡在低功耗运行时,风扇能够智能停止转动,保证良好的低噪音效果与更稳定的性能。

测试平台理论/游戏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介绍

  先介绍一下本次的测试平台,昂达RTX 4080 魔剑作为次旗舰定位的显卡,想要与之映衬的硬件自然不能差,我们用上了评测室最强配置,CPU用的是Intel i9-13900K,主板为ROG MAXIMUS Z790 HERO,内存插满,直接上金士顿的64GB DDR5-6000,这样的配置才能让展现这张显卡的性能。

  单有强悍的硬件可不够,显示设备也得跟上,所以我们为这张昂达RTX 4080 魔剑配备了4K显示器的天花板——爱攻保时捷联名设计的AGON PD32M,4K@144Hz高刷,还有miniLED背光加持,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种高级感,只有这样的显示器才能配得上这张旗舰显卡。

  开始测试前,先通过GPU-Z了解一下测试的昂达RTX 4080 魔剑,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款显卡的基准频率为2205MHz,Boost频率可以达到2505MHz,与公版RTX 4080保持一致。

  而在温控和功耗策略方面,这款显卡的TGP设定为320W与公版保持一致,允许的更高功耗限制为330W。在温度墙上,这款显卡也颇为激进,更高可以去到88℃,显然这是为超频所准备的。

   理论性能测试

  啰嗦了那么多,测试正式开始,是理论性能测试,为了更好的展现昂达RTX 4080魔剑的性能,我们也加上了前代卡皇RTX 3090 Ti进行对比。

  在全世界更好玩的游戏《3DMark》中,这张显卡的表现可以用惊喜来形容。单是对比上代的RTX 3080 Ti,昂达RTX 4080魔剑的领先幅度能够达到33%,如果是跟前卡皇RTX 3090 Ti,它也丝毫不虚,性能领先依旧有20%以上。

  要说这里面提升幅度更大的要属Fire Strike项目,昂达RTX 4080魔剑得分59244,只差一点就能突破6W分大关,这个成绩是RTX 3080 Ti的1.2倍,可见新架构和新工艺带来的性能提升有多明显。

  如果看老黄引以为傲的光追项目,性能差距还会更加明显,作为老黄家的看家本领,这代显卡在光追和DLSS上也是提升明显,单是在Port Royal测试中昂达RTX 4080魔剑的得分就高达17711,而作为前代卡皇的RTX 3090 Ti仅有1W4左右,单是光追的提升就有30%以上,更别说DLSS加持后对游戏性能的提升了。

  看完了常规的理论测试,再看看GPGPU的算力测试,在这个项目中,昂达RTX 4080魔剑的的领先幅度进一步提升,无论是跟RTX 3080 Ti比还是跟RTX 3090 Ti比,它的性能都高出40%左右,真的不负旗舰之名。

   游戏性能测试

  像我们这种臭打游戏的最关注的肯定是昂达RTX 4080魔剑的游戏性能,我们也在不同分辨率下选取了多款主流热门的3A游戏进行实测。

  1080P分辨率真的毫无压力,不会真有人用RTX 4080配1080P的屏幕吧?!实测中可以看到昂达RTX 4080 魔剑的整体性能领先上代RTX 3080 Ti足足有27%以上,不少游戏都是200+ FPS,这个表现已经不能用流畅来形容了,要用丝滑。

  2K分辨率下,昂达RTX 4080魔剑与RTX 3080 Ti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此时的RTX 3080 Ti很多游戏都是100多FPS,但昂达RTX 4080魔剑凭借高显存、新架构的优势,绝大多数游戏还能保证接近甚至超越200 FPS的水准,像跑分界的活化石《古墓丽影暗影》,这个优化极好的游戏在这款显卡的加持下,几乎快要突破300 FPS!

  4K分辨率下,昂达RTX 4080魔剑的游戏性能领先RTX 3080 Ti达到了40%,不少游戏已经是可玩跟流畅玩的区别了。要说这里面最明显的当属显卡杀手之称的《赛博朋克2077》和《地铁离去 增强》,RTX 3080 Ti在这两个游戏里都是勉强60 FPS的水平,但昂达RTX 4080魔剑在仅开启DLSS 2的情况下已经能够做到90 FPS了,更别说它还有隐藏的DLSS 3这个黑科技。

  看过RTX 4090的都知道,8K游戏已经成为可能,那作为次旗舰的昂达RTX 4080魔剑又如何呢?经过我们实测,可以看到部分游戏依旧可以跑到60 FPS以上,像优化好的《极限竞速地平线5》可以去到70 FPS,《古墓丽影暗影》甚至可以有103 FPS的优秀成绩,可见8K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得益于架构革新和缓存加大,这代RTX 4080显卡在开启更高画质和DLSS的情况下,市面上的3A大作已经能够畅玩了,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昂达RTX 4080魔剑不仅是一块趁手的游戏工具,更是一款性价比的高端显卡,2K@165Hz、4K@144Hz的电竞体验统统不在话下。

DLSS 3性能测试

   DLSS 3性能测试

  要说RTX 40系显卡更大的升级点是什么?那莫过于DLSS 3这个黑科技了,DLSS作为RTX 20系推出的黑科技,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显卡能够在不影响画质的前提下提高游戏性能,让玩家能够体验更真实的游戏画质。现在老黄在RTX 40系显卡上带来了全新的版本——DLSS 3,相比前作,新增帧生成和NVIDIA Reflex技术,能够实现游戏性能的翻倍提升。

  3DMark DLSS 3理论性能测试

  先给DLSS 3来一个理论性能测试,我们使用3DMark中的DLSS专项测试进行,实测下来可以看到昂达RTX 4080魔剑在开启DLSS 2时已经能够畅玩4K了,如果开启DLSS 3后,性能能够进一步提升,并且开关DLSS 3前后性能差距能够达到3倍以上,我们也试了一下8K分辨率,开启DLSS 2时,45 FPS还是不能达到流畅游玩,但当你打开DLSS 3后,游戏帧数可以去到70 FPS左右,已经可以期待8K流畅游戏了。

  光明记忆无限》游戏实测

  关测理论数据可没有意思,我们也选用了目前支持DLSS 3技术的游戏进行实测,这里我们以《光明记忆无限》为例,这款游戏现在已经支持DLSS 3了,并且在游戏中还能通过开启DLSS 3的插帧功能来实现DLSS 2与DLSS 3的对比,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昂达RTX 4080 魔剑到底能有怎样的表现。

  实测在不开启DLSS的情况下,昂达RTX 4080 魔剑在4K分辨率下仍是可以流畅运行《光明记忆无限》的;开启DLSS 2后,游戏帧数就达到了137 FPS,1%帧数也达到了115 FPS,这完全就是翻倍的游戏流畅度提升;至于开启DLSS 3之后,游戏帧数更是达到了160 FPS,配上4K@144Hz的AGON PD32M显示器,别提有多爽了,真的是丝滑电竞。

  这里我们也截取了一下游戏在4K分辨率下开启DLSS 3后的游戏效果,可以看到画质依旧清晰,几乎与原生4K无异!

  Unreal Engine 5 Enemies DEMO性能测试

  我们还测试了开发游戏所需用到的Unreal Engine 5引擎,UE5作为全新的游戏开发引擎,对显卡的压力自是不小,在Enemies DEMO中,昂达RTX 4080 魔剑开启DLSS 3后犹如有高人相助,4K分辨率下可达77 AVG/66 1% FPS/ 55 ms的水平,而关闭DLSS 3仅有22 AVG/17 1% FPS/ 195 ms,前后足足相差3倍之多,可见老黄的黑科技真的没有骗人。

  并且开启DLSS 3后,游戏流畅度提升的,画质也不受影响。我们可以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即使开启DLSS 3后,从肉眼看来,开关前后的画质几乎没有区别,并且因为DLSS是利用AI进行渲染,在部分细节上,DLSS模式下的画质甚至比原生画质还要清晰。

  2K分辨率DLSS性能测试

  我们不仅测了《光明记忆无限》,还测了更多的游戏在开关DLSS 3下的区别,从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到在2K画质下,开启DLSS 2后昂达RTX 4080魔剑已经超越前代RTX 3080 Ti不少了,一旦开启DLSS 3,它将大幅领先前作,不少游戏在DLSS 3的加持下已经能够满足240Hz的高刷游戏需求了。

  4K分辨率DLSS性能测试

  上面我们实测在DLSS 2下,昂达RTX 4080魔剑征战4K分辨率没有丝毫问题,现在有了DLSS 3,成绩更是亮眼,在开启DLSS 3后,游戏帧数相比DLSS 2高出20-30帧,而相比RTX 3080 Ti来说,那就是性能的翻倍!像《赛博朋客2077》开启DLSS 3后,前后游戏差距足足有30帧,即便是4K,超级光追的模式下,现在昂达RTX 4080魔剑也能有114 FPS了,如果降低一些特效,4K@144Hz畅玩夜之城将成为现实。

  8K分辨率DLSS性能测试

  8K分辨率其实我们也进行了测试,不过昂达RTX 4080 魔剑的16GB显存在这里就显得有些不足了,部分游戏都遇到了显存瓶颈,不过还是有部分游戏能够稳定在60 FPS运行的,像是《瘟疫传说安魂曲》《毁灭全人类2》这类新游戏,在开启DLSS 3后还是不错的,满足流畅游玩问题不大。其他游戏则需要等游戏厂商优化,届时配上8K的显示器甚至是电视,全新的游戏体验一定能够惊艳众人。

创作性能测试

   创作性能测试

  测完了游戏,4K甚至8K的游戏体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昂达RTX 4080魔剑可不止在游戏上有所成就,在生产力上也颇有建树。这里我们也测试了包括PCMark 10与PugetBench在内的多个项目。能够比较全面的反应这款显卡在综合体验和视频内容生产力方面的实力。

  实测结果如下,在PCMark10的测试中,昂达RTX 4080魔剑在数位内容创作和游戏项目上有不小的提升,这也与上面的游戏性能测试相符。而在创作生产力工具上,性能也比前代领先12%左右,相比RTX 4090更是只有1%的性能差距,可以说创作生产力用户选昂达RTX 4080魔剑更具性价比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昂达RTX 4080 魔剑支持最新的AV1编解码功能,这次在达芬奇软件中相比前代RTX 3080 Ti有比较大的性能提升,如果后续软件经过不断优化和显卡驱动的更新,笔者想象以昂达RTX 4080魔剑独有的AV1优势,在视频方面会更进一步,与前代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如果你是一名视频创作者,我也更推荐你使用最新的昂达RTX 4080魔剑。

  再看看专业生产力的表现,如果说视频内容生产力的提升只是小步快跑,那在建模、渲染、工业设计等软件上昂达RTX 4080魔剑就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了,单是在Blender渲染软件中,相比前代RTX 3080 Ti就有50%以上的提升,面对RTX 3090 Ti也丝毫不虚,性能差距依旧有45%以上。

  在SPECviewperf 2020集成的8款工业软件测试中,昂达RTX 4080魔剑的表现依旧喜人,整体性能领先RTX 3080 Ti有40%左右,这也意味着渲染同一素材时,使用昂达RTX 4080魔剑可以缩短近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

   双NVENC编码器专项测试

  要说RTX 40系还有什么黑科技?那当属RTX 40系显卡上升级的双NVENC编码器,它支持时下热门的AV1编码,而AV1作为下一代主流的视频编码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其具有更快的编码速度和更高质量的流媒体传输性能,像达芬奇、万兴喵影、剪映等常用的剪辑软件已经支持AV1编码,B站等主流的视频网站也加入了AV1解码,未来AV1将会成为一个新趋势。

  为了验证双NVENC编码器对视频创作的提升究竟有多大,我们使用NVIDIA提供的8K片源与工程文件分别测试AV1格式和H.265格式下的编码时间。实测昂达RTX 4080 魔剑的编解码实力与旗舰级的RTX 4090相当,同一段素材下,AV1编码相比H.265编码快不少;即使同样使用H.265编码,有双编码器的加持下,昂达RTX 4080 魔剑的效率比前代快62%以上。

  AV1编码可不仅仅是快,它还有更多你意想不到的点,例如,它在占用空间上也颇有优势,从下图可以看到无论是4K还是8K分辨率,采用AV1编码后,视频文件大小平均能够降低25%以上。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AV1编码导出快、占用小,画质也不输H.265,这里我们截取了几个画面进行对比,从肉眼来看,其实画质几乎完全一样,这样也意味着AV1可以用更小的空间占用量实现与H.265同等规格的画质表现。

功耗超频评测

   功耗与发热

  这张昂达RTX 4080魔剑的散热规格大家也都看到了,可以用极致豪华来形容,用它来压制AD103核心笔者都觉得大材小用了,这个规格别说RTX 4080,就算是RTX 4090也一样够用,笔者也相当好奇这款显卡的散热效能。

  在Furmark甜甜圈单烤15分钟测试中,昂达RTX 4080魔剑的占用率达到了99%,但此时的显存温度仅有50℃,GPU核心温度也是70℃左右,足以证明这代显卡在架构设计及散热器的双重优势下,功耗与发热表现近乎逆天,比大多数CPU的温度还要低。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待机还是满载的情况下,这款显卡的风扇转速都相当低,放在机箱内几乎感觉不到风扇噪音,并且待机时的温度甚至只有30℃出头,可以说老黄的RTX 4080真的把温度跟能耗比提升到了新台阶。

   超频体验

  在GPU-Z中我们知道昂达RTX 4080魔剑可以将温度跟功耗墙都进行解锁,给超频留下了不小的空间,笔者也用小飞机进行超频测试,看看这款显卡的潜力究竟在哪里!

  看看这款显卡在默频下,Time Spy得分27858,这个成绩已经相当出色了,在它之上也只有RTX 4090了,可见它的游戏性能不是一般的强。

  紧接着我们在小飞机中解锁电压、功耗以及温度后,超频GPU核心,GPU核心保守点,先加190MHz,稳定过测,此时Time Spy得分28820,此时显卡核心频率稳定在3000MHz。

  继续加码,这次超频GPU核心及显存,GPU核心频率加220MHz,显存频率也拉升500MHz,这次Time Spy得分已经来到了29158,相比刚才又增加了近400分。

  我们将频率定格在GPU核心+250MHz,显存+500MHz的水平,此时的Time Spy测试得分29265,相比默认频率下的27858分,提升了5%以上,这样的表现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这应该不是昂达RTX 4080魔剑的极限,如果有更好的散热条件,它应该还能继续冲击更高的频率。

   评测

  测试了这么多张RTX 40系显卡以后,可以说全新的RTX 40系显卡还是无时不刻带给我新的惊喜,Ada lovece架构大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和光追性能,T C 4N工艺和豪华散热器让这代显卡的能耗比惊人,最值得夸赞的还是老黄的独家黑科技DLSS 3,仅靠这个就让显卡的游戏性能翻倍,而在专业性能上新显卡也有质的飞跃。总体来说,RTX 40系显卡内外皆惊喜。

  我们再聊聊这次送测的昂达GeForce RTX 4080 魔剑 16GB显卡,外观上虽不及其他家的显卡那样亮眼,但黑色的外壳加上两根渐变色带,远望有种绝地黑武士的既视感,整体给人一种低调又不失优雅的感觉,顶部的“ONDA”呼吸灯恰到好处,给这张显卡增添了一抹点睛之笔。

  ,性能方面才是它的杀手锏,得益于新架构和大显存的加持,这张显卡在我们的游戏测试中可谓所向披靡,几乎是上代显卡无法企及的高度。散热方面也相当不错,超强的散热系统与动力十足的风扇相配合,展现了无以伦比的功耗与温度表现,甚至在超频测试中,还能尽情释放,实现核心与显存的双双超频,性能提升也十分可观。

  再聊聊这款显卡的售价,RTX 4080公版上市时首发价9499元,虽然它的性能强劲,但高昂的售价依旧让不少玩家望而却步,紧接着发售的不少AIC显卡也在9499元之上。不过昂达GeForce RTX 4080 魔剑 16GB显卡可谓是独树一帜,一经上市就是8999元的超值售价,如果你最近刚好想入手一款旗舰性能的高端显卡,那笔者推荐你关注一下昂达GeForce RTX 4080 魔剑 16GB,低调冷艳的外观,极致震撼的性能是你不容错过的理由。

技术讲解Ada Lovelace架构

   Ada Lovelace架构讲解

  Turing、Ampere上两代架构核心均以人物来命名,前者是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后者则是“电学中的牛顿”——安德烈·玛丽·安培,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就是以其姓氏命名。那Ada Lovelace定非凡人,度娘一下果然,这是 人称“数字女王”的阿达·洛芙莱斯,编写了历史上首款电脑程序,是被世界公认的之一位计算机程序员,果真是一代比一代还要更牛。PS她的父亲是《唐璜》的作者,诗人拜伦喔。

  从Turing架构开始,NVIDIA在显卡中加入了加速光线追踪的RT Core单元,以及面向AI推理的Tensor Core单元,这革命性的创新使实时光线追踪成为可能。而Ampere架构则是全面的架构改进,在加入新一代的二代RT Core和三代Tensor Core基础上,还有着更先进的 单元设计,这样显卡工作效率那是翻倍的提升。而来到Ada Lovelace架构,是以效率提升为大前提,自然是引入了最新的第三代 RT Cores与第四代 Tensor Cores单元,加入众多新颖的黑科技,从执行效率来说Ada Lovelace架构是上代Ampere架构的2倍以上,甚至光线追踪能力更是达到了恐怖的4倍性能。

   全新的 流式多处理器

  Ada Lovelace架构中更大的亮点之一全新的 流式多处理器,每个 包含了128个CUDA核心、1个第三代的RT Cores,4个第四代 Tensor Cores(张量核心)、4个Texture Units(纹理单元)、256 KB Register File(寄存器堆),以及128 KB L1 数据缓存/共享内存子系统,于是这一个全新的 单元有着超过上一代2倍之的性能表现。

  过去的Turing架构INT32 计算单元与FP32数量是一致的,而两者相加才组成了64个CUDA核心。Ampere架构开始,左侧的计算单元实现了FP32+INT32的计算单元并发执行,也就是说CUDA核心数量翻倍到了128个。

  再来看看Ada Lovelace架构的 ,FP32/INT32的计算单元组合,同样实现了每个 内含128个CUDA的设计,看似提升不大,当你了解到GeForce RTX 4080拥有76个 ,9728个CUDA核心,那你也就应该明白达82.6 TFLOPS的着色器能力是如何实现的了,比上一代的RTX 3090 Ti显卡的40 TFLOPS,还真是提升了两倍有多。

  缓存方面Ada Lovelace架构也进行了大规格的提升,每个 单元中单独配上了128 KB的缓存,这样RTX 4080显卡中就实现了97MB L1/共享内存。核心的二级缓存进行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并且完整AD103核心与RTX 4080都是64MB二级缓存,相比RTX 3080 Ti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技术讲解第三代RT Cores与第四代Tensor Cores

  以为刚才的CUDA数量与超大L2缓存就已经很猛了,实现上Ada Lovelace架构更大的提升还是在第三代 RT Cores与第四代 Tensor Cores身上。

  第三代 RT Cores

  RT Cores用于光线追踪加速,第三代 RT Cores 的有效光线追踪计算能力达到 191 TFLOPS,是上一代产品 2.8 倍。

  在Ampere架构中,第二代RT Cores支持边界交叉测试(Box Intersection testing)和三角形交叉测试(Triangle Intersection testing),用于加速BVH遍历和执行射线三角交叉测试计算,虽然光线追踪处理能力已经比初代的Turing架构核心更高效,随着环境和物体的几何复杂性持续增加,传统的处理方式很难再以更高效率、正确反应出的现实世界中的光线,尤其是光的运动准确性。

  所以在第三代 RT Cores增加了两个重要硬件单元Opacity Micromap Engine与Displaced Micro-Meshes Engine引擎。Opacity Micromap Engine,主要是用于alpha通道的加速,可以将 alpha 测试几何体的光线追踪速度提高2倍。

  在传统光栅渲染中,开发人员使用一些 Alpha 通道的素材来实现更高效的画面渲染,例如 Alpha 通道的叶子或火焰等复杂形状的物体。但在光线追踪时代,这传统的做法会为光线追踪带为不少无效的计算,例如运动性的光线多次通过一块叶子,光线每击中一次叶子,都会调用一次着色器来确定如何处理相交,这时就会做成严重的执行成本与时间等待成本。

  而Opacity Micromap Engine用于直接解析具有非不透明度光线交集的不透明度状态三角形。根据Alpha 通道的不透明,透明与未知等三个不同的块状态进行处理透明则直接忽略继续找下一个,不透明块则记录并告之命中,而未知的则交给着色器来确定如何处理,这样GPU很大部分都不需要进行着色器的调试处理,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的性能。

  Displaced Micro-Meshes Engine

  如果说Opacity Micromap Engine加速的是面处理,那么Displaced Micro-Meshes Engine就是几何曲面细节的加速器。如上图所示,在Ada Lovelace架构中,通过1个基底三角形+位移地图,就可以创建出一个高度详细的几何网格,所需要资源占用比二代RT Cores更低,效率也更高。

  通过NVIDIA给出的创建14:1珊瑚蟹例子来说事,这里我们需要需要1.7万个微网格、160万个微三角形,在Ada Lovelace架构中BVH创建速度可加快7.6倍,存储空间缩小8.1倍。Displaced Micro-Meshes Engine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将一个几何物体根据不同细节分成密度不一的微 处理,红色密度超高,细节处理越为复杂 。相应的低密度微 区域则可以释放更多的资源与存储空间,这样Displaced Micro-Meshes Engine就可以帮助BVH加速过程,减少构建时间和存储成本。

  Ada Lovelace架构 中新增了着色器执行重排序(Shader Execution Reordering,SER),这是由于光线追踪不再只有强光或者阴影渲染处理,未来将会更多的是在光线的运动性,这样光线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想要第三代 RT Cores与第四代 Tensor Cores有着更高的执行效率,那就得为他们来安排一位管家。而着色器执行重排序(SER)就是为了能够即时重新安排着色器负载来提高执行效率,为光线追踪提供2倍的加速,也能更好地利用 GPU 资源。不过目前仍未有实例,想实现这个功能,还得游戏与开发工具的支持才行。

  第四代 Tensor Cores

  Tensor Cores是专门为执行张量/矩阵运算而设计的专用执行单元,这些运算是深度学习中使用的核心计算功能。第四代 Tensor Cores 新增 FP8 引擎,具有高达 1.32 petaflops 的张量处理性能,超过上一代 的 5 倍。

技术讲解DLSS 3

   技术讲解DLSS 3

  或者说第四代 Tensor Cores太硬核你不会知道是啥?提升意义在哪?Tensor Cores最经典的应用DLSS你肯定会知道,这一次Ada Lovelace架构支持NVIDIA最新的DLSS3技术。

  之前我们也聊过DLSS技术,其设计之初是为了弥补光线追踪技术后的性能损失,具体的表现为开启光线追踪技术后游戏帧数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很难保证游戏流畅的运行。于是DLSS使用低分辨率内容作为输入并运用AI技术输出高分辨率帧,从而提升光线追踪的性能。

  在DLSS3中包含了三项技术DLSS 帧生成、DLSS 超分辨率(也称为 DLSS 2)和 NVIDIA Reflex。你可以理解为DLSS3是在DLSS2的基础上,新增了DLSS 帧生成技术;而后两技术中,DLSS 超分辨率只需要GeForce RTX显卡都能使用上,NVIDIA Reflex则是GeForce 900 系列以后的显卡都用使用上。

  想实现DLSS 帧生成可不简单,这需要配合上Ada Lovelace架构的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才行。DLSS 帧生成技术原理是利用 AI 技术生成更多帧,以此提升性能。DLSS 会借助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所搭载的全新光流加速器分析连续帧和运动数据,进而创建其他高质量帧,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和响应速度。

  从Ampere架构开始,NVIDIA显卡就已经支持了光流加速器,而Ada Lovelace架构的光流加速器升级到了第二代,其提供了高达300 TeraOPS (TOPS) ,比安培架构的初代光流加速器(Optical Flow Acceleration,OFA)快 2 倍以上。为了实现DLSS帧生成,OFA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配合上新的运行矢量分析算法在DLSS 3技术框架内实现精确和高性能的帧生成能力。

  ,由于DLSS 帧生成是在GPU上作为后处理执行的,那么即使在游戏受到CPU性能限制的时候,我们同样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游戏性能提升。尤其是那种物理计算密集型的游戏或大型场景游戏,DLSS2均可以让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以高达两倍于CPU可计算的性能来渲染游戏。

  由于DLSS 3是建立在DLSS 2基础之上的,游戏开发者可以在已支持DLSS 2或NVIDIA Streamline的现有游戏中快速集成该功能,所以DLSS 3已在游戏生态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超过35款游戏和应用即将支持该技术。

  阅读小亮点NVIDIA Reflex

  NVIDIA Reflex也是DLSS3其中的一环,它可以使GPU和CPU同步,确保更佳响应速度和低系统延迟。

  想要实现端对端的更低延迟,你需要确保游戏、显示器以及鼠标三者都支持并开启了Reflex 技术。

  当GeForce RTX 40 系列显卡和 NVIDIA Reflex搭配上后,直接达到1440p分辨率360 FPS的体验,这着实是性能有点强劲了。

  在GTC2022大会时已经透露将会还有4 款 1440p 分辨率的新型 G-SYNC 电竞显示器将要发布,包括采用mini-LED技术的AOC AG274QGM – AGON PRO Mini LED、MSI MEG 271Q Mini LED 和 ViewSonic XG272G-2K Mini LED三款显示器刷新率均为300Hz,而最猛的是ASUS ROG Swift 360 Hz PG27AQN ,刷新率直接来到了360Hz。

  但唯一一个问题就在于,部分显示器厂商认为此类产品受众人群较少,会降低此类显示器的产能,甚至产品就已经被内部PASS掉,所以1440p 360Hz是很美好,但现实也是相当的骨感。

技术讲解双NVIDIA编码器

   技术讲解双NVIDIA编码器(NVENC)

  GeForce RTX 40 系列显卡还有一个全新的升级,那就是双编码器NVENC。第八代的NVENC双编码器不仅支持H.264与H.265,还支持开放式视频编码格式 AV1。

  而由于AV1是一种免版税的视频编码格式,上游软件厂商与下游戏的配套端都在大力推广此编码格式,我们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硬件与软件支持AV1格式,包括剪映专业版、DaVinci Resolve、以及 Adobe Premiere Pro 较为流行的 Voukoder 插件均支持,且均可通过编码预设使用双编码器,这样我们等待视频导出的时间缩短将近一半。

  不单是视频 软件,AV1格式也将会是主播、游戏直播UP主们的新宠儿,在保证画面更高质量的情况下,AV1 编码器可将效率提高 40%,显卡的占用也更低。包括OBS Studio一一代软件中也会增加AV1格式的支持。我们还能通过 GeForce Experience 和 OBS Studio 录制高达 8K60 的内容,这样我们做游戏录制也会变得更为轻松。

  包括我们之后测试时使用的游戏内录视频都是支持AV1格式,双编码器NVENC在资源占用和适配上做得越来越好。

昂达显卡1030评测 昂达rtx3060显卡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