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后冯德莱恩首就对华关系表态
冯德莱恩访华后对中欧关系的看法与行动呈现出阶段性的调整,其言论背后的核心立场值得深入。
一、初探中国:2023年的首次表态
在2023年访华后,冯德莱恩对中欧关系的首次表态十分明确。她坚决反对“脱钩”论调,强调欧盟需要制定独立的对华战略,而非盲目追随美国政策。她提出在“透明、可预见和对等”的原则下推动中欧关系再平衡,主张通过“经济去风险化”的方式处理对华合作,而非走向完全脱离。
冯德莱恩同时认识到,欧盟需要以其独特的方式与中国互动,但同时也需为与其他伙伴(如美国)的合作保留空间。这一立场反映了欧洲利益的复杂性以及亲美立场与独立外交之间的微妙权衡。
二、风云变幻:2025年的态度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德莱恩的对华态度出现转变。相较于初次访华时的表态,她在公开场合进一步软化对华措辞,积极呼吁深化中欧经贸关系,并承认双方存在的“共同利益”。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美欧关系紧张,冯德莱恩的立场调整被视为应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策略之一。她强调中欧在气候保护、国际贸易等领域应加强合作,推动与G7等伙伴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协调。这种转变体现了欧盟在应对外部压力时的战略自主与经济务实。
三、背后的驱动力:关键动因分析
冯德莱恩立场的调整并非无迹可循。美国政策的压力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迫使欧盟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以缓解经济压力,冯德莱恩的立场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是应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现实选择。
欧盟内部利益的驱动也不容忽视。欧盟成员国对华态度分化,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和技术合作带来的机遇,这种内部诉求的分化促使冯德莱恩调整战略以寻求平衡。
冯德莱恩的表态反映了欧盟在中美博弈中的复杂立场。她的政策调整既受到外部地缘政治压力的驱动,也反映了内部经济利益和战略自主的诉求。在这个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冯德莱恩的立场调整是欧盟寻求自身利益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