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泛滥 专家建议医保“打包付费”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针对以往以药补医的现象,我们已决意改变。新的情况下,一些医院开始将主意打在医保基金上面,这引发了医保卡过度使用,导致过度医疗的问题逐渐显现。
从山西省一名医保稽核人员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的材料中,我们看到了医保骗钱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中,乱用药或者过度用药成为主要手段。一些医院对某种药物的使用已经达到了极致,这不仅包括抗生素等必要药物,还包括一些中成药的滥用。这种行为背后既有医生个人行为的诱因,也有医院和药商的诱导作用。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无明确指征用药或选药不当、过度化验以及挂床住院。其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尤为突出,这种现象在多家定点医院或多或少地存在。
除此之外,一些医院还通过过度化验和挂床住院等方式滥用医保基金。例如,某中医院通过虚报化验项目数据来套取基金。而挂床住院现象则是卡与人、人与病、病与药、药与量、量与费五不符,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本院职工及其亲友等“特殊人群”中。这不仅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浪费,还可能导致患者因过度医疗而受到伤害。
针对这一现象,医保专家指出,解决滥用医保基金和遏制过度医疗的关键在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在于改革医保付费方式。目前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容易引发过度医疗现象。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多种付费方式改革,如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这些方式的核心思想是医保机构针对特定的参保者向医疗机构打包付费。在这种制度下,医疗机构如果过度医疗,其损失的收入会越多。这样一来,医疗机构就会失去过度医疗的动力。
可以说,改革医保付费方式是遏制过度医疗的关键举措。这不仅能有效避免医保基金的滥用,还能引导医疗机构提供性价比高的医药服务。这也对医保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更好地履行代表参保人同医疗机构谈判的职责,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价格符合参保人的利益。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改革的初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公平的医疗服务。透过打包付费模式,迈向医疗品质的蜕变
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度医疗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此,有人提出打包付费的制度改革,期望以此遏制过度医疗。只要实施了打包付费,就能彻底消除过度医疗吗?我们不妨深入一下这个问题。
打包付费制度是一种新的尝试,它试图通过一次性支付固定的费用来解决过度医疗的问题。理论上,只要实行了这种付费方式,患者就不必再为繁琐的检查费用担忧,从而有望遏制过度医疗的现象。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正如编者所言,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特别是在涉及经济利益时。尽管打包付费可以阻挡过度医疗,但并不能阻止人们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医疗资源。
套刷医保卡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打包付费可以简化医疗费用的支付流程,但在某些人眼中,医保卡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资源。他们可能会通过非正常手段使用医保卡,从中获取利益。这不仅可能破坏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还可能对医疗资源的分配造成扭曲。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打包付费来解决过度医疗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全面的策略,包括加强医疗行业的监管、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增强患者的权益保护等。我们还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医疗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不是被经济利益所驱使。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我们都有责任为构建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解决过度医疗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