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有个奇葩规定,康熙和雍正都曾中招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皇帝与奏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故事的脚步,领略历史的魅力。

在如今这个通讯发达的时代,无论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还是遥远的海外,只要有手机或卫星电话,我们都能轻松联系到家人和朋友。回到那个遥远的封建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书信传递。对于满清的皇帝们来说,他们每天都要处理如山的奏章,其中却掺杂着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黄金时代的后宫,探寻其中的秘密。

满清的前几位皇帝,如康熙和乾隆,常常在夜晚辛勤工作,批阅奏章至深夜。他们批阅的这些奏章中,其实有许多是水分满满的。例如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展现的那样,魏璎珞与乾隆之间的爱恨情仇背后,隐藏着满清皇帝们处理奏章的辛劳。这些奏章是各地巡抚与皇帝沟通的方式,但其中却掺杂着许多无关紧要的内容。比如闽浙总督连续给乾隆发来好几封奏章,只为寄送一些芒果给皇帝。起初,乾隆还耐心回复“不用了”,但这样的信件越来越多,乾隆也不得不表示“以后不要再送了”。雍正也曾遭遇类似情况,杭州织造黄绫一连发来十几封奏章询问皇帝身体状况如何。康熙也曾收到过类似的奏章,内容大多是报告当地天气情况。起初他还耐心询问当地民生问题,但接连收到多封类似的奏章后也不得不表示不满。这些奏章内容看似空洞无物,与我们想象中的奏章内容相去甚远。我们可能会疑惑为何大臣们要写这种没有实际内容的奏章?难道他们不怕激怒皇帝吗?其实这与满清时期的一项铁定规定有关。

满清时期明确规定,“外派出京的官员,每三天要送一道请安折”。这一规定背后的目的是让皇帝了解这些封疆大吏在任上的工作情况以及所辖领土是否发生大事。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如果这些封疆大吏一年只写2至3次奏章皇帝可能连他们是否健在都不知道。因此每三天一个奏章已成为这些外派官员的固定工作。除了大灾大祸的年份其他时节当地往往无事发生。这些请安的奏折不可能一字不写因此写什么成为这些大臣们绞尽脑汁的问题。他们不能直截了当地询问“皇帝你还活着吗身体怎么样”这显得有失体统。因此大臣们只能寻找话题如聊聊天气聊聊当地特产等。这些奏章虽然并无实质意义但大臣们写这些白话的目的只是想让皇帝知道他们仍在任上并未离开。皇帝接到这些奏章虽然知道都是些千篇一律的流水文甚至有时会让他又气又笑但也只能每天不辞辛苦地批阅这些奏章因为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

或许有朋友会问为何皇帝不将审批这些无关紧要的奏章交给其他部门如翰林院或军机处处理?这种想法其实比较天真。军机处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不负责处理这些奏章。如果将这些奏章交给其他机构处理万一有重要的机密事务因延误送到皇帝手中而耽误责任谁来负?万一出现泄密的情况更是得不偿失。因此满清的皇帝宁愿自己辛苦一些也要亲自查看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奏章毕竟只有亲自翻开才能看清其中的内容。说到底满清并非正统的汉人王朝因此不敢轻易放权给汉人内阁而本家人又不堪重用所以皇帝们只能亲力亲为处理朝政这也导致了康熙乾隆雍正每天要处理大量奏章至深夜其中许多都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奏章这也是满清独有的规矩。大臣们为了应付这些规定又要绞尽脑汁思考奏章的内容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上一篇:累计折旧结转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