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陈竺:空气污染致国人早死每年35~50万人

中国的室外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有多大?

在国际医学界备受瞩目的《柳叶刀》杂志上,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院士、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等专家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积极应对健康影响》的评论(以下简称《影响》)。他们试图为我们揭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中国的室外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这篇评论并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关注,但它所的问题却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福祉。根据多项研究报告的评估,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估计在35万至50万人之间。这一数字虽然远低于《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的评估结果,但仍然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由全球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权威成果,提出在2010年,中国因室外PM2.5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高达120万人。《影响》认为,《报告》可能高估了中国室外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尽管如《影响》所言,采用修正的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和各城市实际空气监测数据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空气污染已经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PM2.5已成为影响中国公众健康的第四大危险因素。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肺癌在中国的死亡率迅速上升,已经成为首位的恶性肿瘤死因。公开资料显示,全社会已经开始重视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以“同呼吸、共奋斗”的准则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未来五年投资数千亿美元治理空气污染。

无论是《影响》还是《报告》,都是对室外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评估的研究尝试。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席王五一指出,这些努力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研究的前提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对PM2.5等大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具体数据仍然缺乏直接的监测数据。期待在未来全国都开始监测PM2.5之后,我们能得到更为可信的评估结果。

王金南表示,《影响》的根本初衷是强调室外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并希望国家和公众更多地关注这一问题。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已经不容忽视。《影响》指出,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行动起来,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努力。在2013年的金秋十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迈出了一项重大的步伐启动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系统建设。这项决策并非一时之举,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结果。这背后的推动力源自对于空气质量恶化影响民众健康的深深忧虑。在我国广袤的疆域中,各地的空气质量都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公众的关切。这样的忧虑最终促成了国家级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系统的建立。这份重视空气质量对于民众健康的影响可见一斑。正如《影响》所分析的那样,这样的严格措施终将引发中国空气质量的显著变化,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公众健康利益。这不仅仅是一种期待,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研究估计,当中国的城市PM10年均浓度降至新修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限值40μg/m时,我们将有望见证一个更为清洁的空气环境。而这一变化带来的效果将是惊人的每年将减少超过二十万人过早的死亡病例。这样的预测,不仅仅是对我们生活环境改善的美好期许,更是对我们共同构建更好未来的一种信心体现。希望这场关于空气质量改善的革命能像春风般温暖人心,给每个中国家庭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空气质量改善对于公众健康的具体影响,请关注更多相关报道,让我们一起为呼吸更新鲜的空气而努力。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