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药品贿赂利益链:竞争残酷,全凭回扣

跨国药企在华行贿并非孤案,福建漳州案件的曝光只是医药行业内冰山一角。这个顽疾滋生了一条条利益链,推高了医药费用,腐蚀了医务人员队伍,令百姓苦不堪言。葛兰素史克事件后,患者纷纷指责医药回扣现象,质疑这一切都是药企的错,难道药企不搞回扣就无法生存吗?

实际上,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一家药企的区域销售负责人也表现出无奈。同一种药品的生产厂家众多,为了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打通占销售额70%以上的医院,并将药品写入医生的处方。不搞回扣,药品销售将面临困境。公司每年都要实现刚性的增长目标,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

据了解,全国实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数量庞大,其中大多为仿制药生产企业。药品市场竞争激烈,研发能力较差,产品同质化严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靠回扣销售药品成为了行业内通行的“潜规则”。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成本占药价的20%至30%,甚至高达50%。

医生奖金与药品销售挂钩,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医院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背景下,给医生规定创收任务已成为常态。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打开销路,不得不支付高额的“营销”费用,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公关”医院负责人及科室医生。这些下线人员负责在各医院之间游走,给予相关人员“好处费”,以获取药品的销售权益。

这个领域里有两条庞大的利益链:一条从医院开始,涉及医院各利益相关人、采购决策人、招投标负责人等;另一条从厂家开始,包括生产厂家、各级代理商、医院相关人员等。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利益链条,如挂靠、成交、过票等环节,由于缺乏监管和有效的惩戒手段,药品流通过程十分混乱。

跨国药企在华行贿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加大惩戒力度,同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打破以药养医的局面,从根本上杜绝医药领域的腐败现象。这场盛大的医药合谋,背后隐藏着多方力量的交织与博弈。这场合谋的核心执行者却是那些收入偏低的医院医生们。在长时间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压力下,一些医生选择了铤而走险。

一位医药代表向记者透露:“医生的收入太低了,他们辛辛苦苦学习多年,成为住院医师后还需再熬数年,但收入却依然如清水般微薄,与他们的付出完全不成比例。而且,医院也要讲收入,给每位医生都设定了创收的任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之间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双赢”模式:药品必须通过回扣才能销售,医生则通过收取回扣来维持偏低的收入。葛兰素史克等国际药企在中国可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但规模相对较小。一位药企销售负责人分析道:“这是由我们的市场土壤决定的医药不分,以药养医。”

在我国,公立医院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三个方面:财政补助、按项目收费的医疗收入以及药品加成收入。然而长期以来,财政补助较少,仅占医院总收入的不到10%,主要用于人员的基本工资、基建及设备购置等。由于很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偏低,医院往往通过做大药品加成收入来弥补亏损。目前,药品加成收入约占医院总收入的四成左右。

这种畸形的收入结构不仅存在于大型医院,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开出的处方多,提成收入就高,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也随之增加,这样才能给每位职工发放奖金。这种环境下的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往往更倾向于开昂贵的药品和疗法,而不是基于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也导致了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不信任感增加,形成了恶性循环。

上一篇:天师钟馗之人鱼痴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