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奥秘
子时,天地阴阳交汇之际,正是夜半之时,此刻正是鼠类活跃的时刻。诗人曾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个时间段为晚上23点到凌晨1点,也被称为夜半、子夜或中夜。
随着天色渐明,鸡鸣之声响起,荒鸡啼叫,我们迎来了丑时。此刻万物苏醒,牛需进食。正如古诗所写:“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时间为凌晨1点到凌晨3点。
寅时是天将亮未亮之际,虎啸山林,人们也开始一天的劳作。早晨3点到早晨5点之间,人们开始起床准备劳作。古人称之为平旦或黎明。
卯时旭日初升,兔食露草,是古人晨起耕作的美好时刻。早晨5点到早晨7点间,太阳渐渐升起,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这个时辰也被称作日出或日始。
辰时是早餐时段,龙隐云雾之间,人间的炊烟开始升起。早上7点到上午9点间,人们开始享用早餐,为新的一天注入活力。古人称之为食时或早食。
临近正午时分的巳时,蛇出觅食,人们的工作也进入了高峰。上午9点到上午11点之间,太阳高照,万物生长。古人称之为隅中或日禺。
午时太阳最盛,马性刚烈,古人有午间小憩的习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间,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此时也被称为日中或日正。
未时日影西斜,羊在此时吃草,午后活动继续。下午1点到下午3点间,人们开始午后的活动或工作。这个时辰又被称作日或日跌。
申时猴群活跃,古人此时会进晚餐(“晡食”)。下午3点到下午5点间,是猴群最活跃的时候。古人称之为哺时或晡时。
酉时日入西山,鸡归巢后万物收敛。傍晚的5点到傍晚7点间是一天中的结束时刻。此刻被称为日落或日入。此时的人们也开始整理一天的琐事准备休息。
戌时黄昏降临狗守夜前巡视人间灯火初上夜晚7点到夜晚9点间是人们开始安排夜间活动的时候古人称之为黄昏或日暮此时此刻给人一种安宁与祥和的感觉夜幕降临亥时人们安寝万籁俱寂夜晚9点到夜晚11点间猪拱槽觅食人们开始准备休息进入安静的夜晚状态这个时辰被称为人定或定昏在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它们反映了人们对时间和生活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唐代以后子时被调整为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在此之前是从午夜零点至凌晨两点的时间别称多源于自然现象或生活场景如哺时即晚餐时段隅中指太阳升至东南角等这些别称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让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