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检结果互认遭遇“软抵制”:重复检查没完没
深化医疗改革:解开重复检查之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患者的诊断体验理应更加便捷。现实中却存在一种尴尬现象:许多患者在多家医院看同一种病,却需重复进行CT、B超、血项等检查。对此,我国卫生部门已明确要求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重复检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以哈尔滨市民李慧的遭遇为例,她为了确诊病情,在两家不同医院进行了肺部CT检查,结果均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却不得不为同一检查项目在短短一周内支付两次费用。这种经历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窝火”的。
针对这一现象,原卫生部及一些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已发文要求同级医疗机构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认。在实际操作中,医检结果互认却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其中,医院的利益驱动是一个重要原因。医检费用占医院收入较大比重,在推进医检互认过程中,容易遭到一些医院的“软抵制”。
某三甲医院医生透露,医保对医疗费用的结构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药费和检查费的比例。为了实现这些比例,医生可能需要通过重复检查来平衡药费的比例。医院的仪器购置成本高昂,医院需要通过这些检查来收回投资。
对于患者来说,重复检查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卫生部门在推进医检互认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也需要加强医患沟通,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避免产生误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医生呼吁医院多做事让患者少花钱。他们强调,医生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患者也应该对医疗检查有一定的了解,明白不同检查项目的目的和必要性,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解。
解开重复检查之困需要医疗系统、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医疗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医生需要提高诊疗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而患者也需要增强医疗知识,理解并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医疗服务。如何做到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不再花冤枉钱呢?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黑龙江省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赵昱辉提出了三个有效的措施。
建设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是关键。赵昱辉认为,通过构建这样的平台,可以实现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因为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重复检查和治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更能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
改变医生的收入结构也是重要的一环。赵昱辉提出,将医生的收入与检查收入分离,从根本上改变以检查提成为主的收入办法。这样的改革有助于引导医生更加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而不是过度依赖检查收入。
赵昱辉建议,患者应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咨询专业医生。这样不仅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也能减少因为不了解情况而产生的过度检查。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焦军东表示,医生在决定进行重复检查前,应征求患者意见,并给予合理的解释。这样的做法能够消除患者的疑虑,提高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建立互信关系,增强治疗的效果。
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和努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医疗服务更加公平、高效、优质,让患者真正感受到医疗的温暖和力量。
相关新闻阅读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医疗服务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