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猪头肉申请非遗遭质疑-滥用文化疑炒作

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六合区马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祁正兵有意将六合猪头肉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其中,不少人对这一举动表示不解,认为猪头肉并非南京特有,甚至质疑此举有炒作之嫌。

网帖爆料中详细描述了六合猪头肉的历史背景及其实力雄厚的特色工艺。而据扬子晚报报道,祁正兵本人对此事作出了回应。他表示自己申请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坚信六合猪头肉拥有与其他南京非遗项目同等的价值,并一直致力于恢复其传统的制作工艺。他还提到,早在晚清时期,六合猪头肉就已享有盛名。

对于这一事件,网友们的观点呈现两极分化。有人支持祁正兵的做法,认为这是对六合猪头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猪头肉难以登上大雅之堂,质疑此举是借机炒作。甚至有一些网友表示担忧,如果猪头肉都能申遗成功,那么许多其他食品是否也能跟风申请?

专家们的观点也是针锋相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表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六合猪头肉是有资格申请非遗的。他解释说,申请的是制作猪头肉的手工技艺,而非食品本身。与此类似,南京江宁湖熟的板鸭制作技艺之所以能成功入选南京非遗项目,正是因为其手工技艺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并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也有专家对此表示反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顾问王涌坚表示,如果猪头肉也能成为非遗,那么许多其他食品是否也能跟风申请?他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更加注重其文化价值而非商业价值。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众对于非遗保护的认识还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非遗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共同为非遗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场关于“猪头肉申遗”的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热情。这也提醒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对待每一项申请,确保非遗名录的真实性和价值性。他深感,对于六合猪头肉的成功申请非遗项目,存在一些不恰当的现象。并非是他认为六合猪头肉不好,反而,他也对这道美食赞不绝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随便把任何食物都牵扯到文化上,这样的做法似乎是对文化的一种滥用。如果猪头肉能够被列为非遗,那么羊头肉、牛头肉、狗头肉等美食是否也能因为美味而一同列入呢?王涌坚对此持有疑虑。他认为食品类的非遗项目应该有所限制,如果一味地这样扩大范围,那么非遗保护名录恐怕要变成一本食品大全了。

“非遗”这个词,如今在某些地方成为了一种炒作的手段,各地的申遗行为显得有些混乱。事实上,通过“申遗”的炒作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申遗”热潮。王露明提到,成功申请非遗项目确实可以提升项目本身的品牌影响力,这也使得许多人纷纷争相申请。比如南京的第二批非遗项目中,申请的数量就多达90多个,但最终通过的却不到三分之一。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南京大学徐艺乙教授对此也表达了看法。他告诉我们,世界遗产分为多个门类,但有些负责申报工作的机构自身对这一点都搞不清楚。在徐艺乙教授看来,有些人申请非遗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而更多的是为了借助申遗成功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这种变味的申请,自然会引发一些荒诞的结果。而对于六合猪头肉是否适合申遗,其实并不存在争议。关键在于它是否在传承文化方面有所贡献,如果有,那么就可以考虑申请。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地方或个人的不当行为,而否定真正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项目。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