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常识:7岁以下儿童不宜直接服用固体类

关于儿童用药安全,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中心思想】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许多家长由于缺乏常识,直接给7岁以下儿童服用固体制剂,容易导致误吸入肺部引起窒息。除此之外,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高达12%~32%,新生儿用药更是需要特别谨慎。

【现状】

1. 据调查,高达53.5%的家长曾给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过颗粒、胶囊等固体制剂。专家提醒,7岁以下儿童不宜直接服用固体类药物。

2. 我国儿童药品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如药品剂型、规格、包装等不适应儿童需求。在3500多种药物制剂中,专为儿童设计的仅有60种。适合不同年龄儿童服用的药类品种少、剂型少,儿童用药市场无法满足儿童患者的需求。

3. 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率高达12%~3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儿童占12.9%,新生儿更是高达24.4%,是成人的两倍。

【深入分析】

导致儿童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剂型、规格、包装等不适应儿童需求;家长缺乏用药常识;绝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不愿生产儿童药,因为利润低。在全国0多家药品企业中,仅约100多家生产儿童药。医院或药店在购买药品时,缺乏针对儿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说明。

【提醒】

1. 7岁以下儿童不宜直接服用固体类药物,容易导致误吸入肺部引起窒息。

2. 新生儿需慎用外涂药,部分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

3. 在给孩子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色、香、味和给药方式,液体制剂更适合婴幼儿。

4. 局部涂药面积不可过大,浓度不可过高;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需谨慎;使用酒精等药品后,需让其自然挥发,以免引起小孩中毒。

【建议】

1. 家长应接受用药教育,增强儿童用药知识。

2. 在给孩子服药时,要严格遵照医嘱,避免“差不多主义”,确保用药时间和剂量准确。

3. 不确定时一定要咨询药师。

4. 用药3天后应及时复诊,以便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用药安全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健康,希望广大家长能够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合理地给孩子用药。也呼吁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等加大对儿童用药的研究和投入,为孩子们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药品。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在给孩子用药时,我们需要特别留意说明书上的剂量、适应症、用药时间和次数等重要信息。正确的用药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快速康复,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说明书是药品的“身份证”,其中包含了药品的详细信息。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给孩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特别是关于剂量,一定要精确到每一滴,因为过量的药物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

在给孩子选择药品时,我们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有禁忌的药品。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成人不同。我们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禁忌症,确保孩子的安全。

除了正确的用药方式,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药物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等。如果孩子出现不良反应,我们要及时停药并就医。医生的专业意见在这个时候尤为重要,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

通常,孩子在用药三天后,病情应有所好转。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或者出现新的症状,我们应该及时带孩子复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在此提醒大家,孩子的健康是无价的,我们在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格外小心。让我们一起做负责任的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关新闻推荐:关注儿童用药安全,了解儿童药品信息,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