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质监局:使用瘦肉精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昨天,北京市质监局发布了《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标准(一)》和《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通报线索程序规定》。这两项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北京市对于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将采取更为严厉和高效的打击措施。
其中明确,一旦发现食品、饲料中含有“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等禁用药品,将立即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这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对于食品安全的零容忍态度,也意味着生产者的违法成本将得到显著提高。
北京市质监局强调,此次制定的移送标准和程序将在市质监、公安、检察、法制办系统内统一执行,实现了行政和司法的“无缝衔接”。这是一项创新性的举措,旨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安全食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具体移送标准包括两大类:危害公共安全类和生产伪劣产品(食品)类。在危害公共安全类中,食品、产品、特种设备安全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若造成严重后果,包括死亡、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等,都将被视为涉嫌犯罪并移送处理。在生产伪劣产品(食品)类中,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若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也将被移送追究刑事责任。
《移送程序》也明确了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的具体流程。对于有证据表明涉嫌犯罪的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的,可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刑事侦查。这一规定将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毁证逃逸,确保案件的顺利办理。
对于此次标准和程序的出台,北京市质监局法规处处长朱玉兵表示,过去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之间存在一些协调问题,导致办案效率不高。而现在,“无缝对接”后,可操作性增强,办案效率将大幅度提高。
这一新政策的实施,无疑给生产者带来了更高的违法成本。对于违法生产者来说,这是一个明确的警示:任何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这也将促使相关行业更为规范地生产,确保市民的食品安全。
北京市质监局此次出台的《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标准》和《移送程序》,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这将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于新京报的移送标准问题解读
在新京报的移送标准中,许多情境涉及到对对方的损害或伤害,以及产生严重后果等要素。那么,这些损害的程度究竟由哪个部门来鉴定呢?朱玉兵明确表示,这主要依靠专门的技术鉴定机构来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新京报的《移送标准(一)》主要聚焦于危害公共安全以及生产伪劣产品(食品)这两大类问题。这是当前社会中两大核心关切所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日常消费安全。那么,未来是否会扩充其他类别呢?朱玉兵指出,此次公布的标准只是开始,后续还将继续深入梳理,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移送标准系列。
这个系列将会覆盖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计量犯罪中的加油机作弊、伪造检验数据以及出租车计价器作假等问题。认证认可领域、标准化工作等也将被纳入其中。只要违法情节达到刑法分则规定的立案标准,都将无一例外地受到严肃处理。这一系列标准的推出,是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坚决维护,也是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新京报的这一系列移送标准,旨在构建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保护公众的安全和权益。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新京报将会继续完善这一标准,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引导社会风气朝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