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网售人类胎盘
近年来,关于胎盘处理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准妈妈面临一个难题:孩子出生后,胎盘该如何处理?是交给医院还是自行保留?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少人心存疑虑,而网络上关于胎盘的传闻更是让人心惊胆跳。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购物网站上充斥着大量与胎盘相关的商品,价格不一,形态各异。其中一家浙江丽水的网店销量惊人,一个月内竟售出近百个胎盘产品。店家大肆宣传胎盘的种种功效,并声称产品经过病毒检测,品质有保障。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当记者询问如何保证胎盘品质时,店家声称胎盘来自正规大医院,但拒绝透露具体来源。更令人费解的是,在交易过程中,记者并未直接见到卖家,而是通过中间人与买家联系。这种神秘的交易方式让人不禁对胎盘的来源产生更多疑问。
记者最终选择了一家主要面向云贵川地区出售胎盘的网店进行购买。经过一番曲折,记者终于收到了一个由黑色塑料口袋包装的神秘物品。随后,记者将该物品送到某医院妇产科进行鉴定。医生初步判断这可能是真的胎盘,但需要进一步的鉴定才能确定其。
对于店主声称胎盘来自医院的说法,成都多家医院的产科负责人表示怀疑。他们强调,医院对于胎盘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留在医院的胎盘都会进行统一的焚化处理,不可能流入市场。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胎盘处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在追求健康的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胎盘处理的规范和监管?如何确保胎盘的安全和合法流通?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对于类似商品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胎盘处理问题涉及众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和监管力度,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也需要提高公众对于胎盘处理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市三医院产科主任蔡春华透露,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明文规定,每位孕妈妈在待产之际都必须与医院签订胎盘处理协议。若孕妈妈选择“同意”,留下的胎盘将由医院进行集中处理并焚化。
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医院产科的类似回应。省医院产科副主任护师李洁回忆,以往当省内还有生研所时,胎盘的处理是统一交由生研所。自2006年起,胎盘的处置权归还给了产妇及其家属。如果家属选择将胎盘领回自行处理,那么任何后果需由个人承担。对于仍由医院处理的胎盘,它们会被送往太平间,随后与其他残肢一起送至火葬场进行焚化。
为了确保胎盘处理的每一个环节无误,避免任何意外流出,医院采取了多重管理措施。手术完成后,胎盘会立即送回科室进行登记并签字。大约一周的时间后,它们会被统一送到太平间。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工作人员会核对胎盘的数量。一旦数据出现偏差,医院会立即启动追溯程序,查明原因。
省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霞提醒广大市民,胎盘在中医中被称为“紫河车”,虽然可以入药并具有温肾、益精、补气、养血等功效,但在食用前必须遵循严格的检疫和处理程序。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胎盘,必须遵照医嘱。例如,湿热困脾者若随意食用,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胀气、乏力等不适。
关于食用胎盘的问题,李洁表示担忧。“我们不赞成食用胎盘。”她强调,胎盘可能携带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病毒。部分处于窗口期或潜伏期的传染病人在食用前可能无法确诊,不当处理或食用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疾病传播。对于商家将胎盘作为商品在网上销售的行为,我们真的需要三思而后行。我们真的敢买来食用吗?我们真的愿意与商家无底线地追求商业利益的行为同流合污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