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纷纷开进高雅剧院 被质疑侵占公共空间
广州大剧院:高雅与快餐的碰撞
广州,这座繁华都市的文化名片之一广州大剧院,近日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继肯德基之后,另一家洋快餐巨头必胜客即将入驻其中。这一消息如春风拂过,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热烈讨论。
高雅殿堂与洋快餐的结合,究竟是对文化的尊重还是对公共空间的商业侵占?这个问题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广州大剧院,坐落于珠江新城的核心地带,被誉为广州新中轴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外观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近期在这块艺术殿堂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元素。肯德基和即将开业的必胜客,成为了争议的焦点。许多市民和专家质疑,这样的商业侵入是否违背了大剧院作为公益项目的初衷。
对于这个问题,各方的观点各异。市民杨小姐表示担忧:“在这样的高雅场所,洋快餐的出现感觉并不协调。”而广东美术馆客座研究员李公明更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公共空间被商业侵占,这是否违背了项目立项时的初衷?”
广州市文广新局市场处处长徐政祥认为,公益设施引入商业项目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提出,是否违规需参照当初与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签订的《合同》。
广州大剧院的经营方也对此给出了他们的解释。广州大剧院的艺术总监徐民奇表示,引入餐饮项目是为了弥补演出亏损,实现多元化经营。他坦言,单靠演出收益很难实现盈亏平衡,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表示理解,他认为高雅艺术需要经费支持,多种经营是常见的策略。他提到,在国外许多类似剧院也有类似的经营方式,甚至一些著名剧院的墙壁上都是广告。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洋快餐的入驻也有其便利性。罗先生表示支持:“多些餐饮选择,可以更好地享受艺术。”
在这场关于高雅与商业的争论中,我们看到了市民的关切、专家的担忧与经营方的现实考量。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平衡高雅艺术与商业利益,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话题。我们也期待广州大剧院能在保持其高雅艺术氛围的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周到的服务。徐民奇特别指出,尽管这是一个商业项目,但对于餐厅的融入,广州大剧院有着其独特的标准和要求。餐厅的装修设计必须与大剧院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保持和谐。餐厅的经营活动,绝不能对剧院的建筑结构造成任何破坏。从这家肯德基的外观来看,其店门设计巧妙,仿佛是大剧院外墙的延伸,宽度和高度仅两米多,招牌只有在门打开呈90度角时才能完全显露。一旦关闭,它与周围的外墙完美融合,几乎无法分辨。
广州大剧院为了维持其高端的艺术氛围,对于环境的维护有着严格的规定。在这里,“任何东西都不允许随意摆放,任何杂物都不允许随意搁置”。这座占地73000平方米的大剧院,拥有超过5000多平方米的招租面积,但即便是商业区域,也需遵循严格的规划和管理。
对于公众对于大剧院内引入快餐店所表现出的谨慎态度,一些专家表示理解。他们认为,高雅艺术自然会引起公众的慎重对待。对于肯德基的争议,似乎反映出部分人的高雅观念过于极端,呈现出一种“洁癖”的状态。高雅艺术源于生活,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对于何为高雅,何为通俗,应当有更为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如果连肯德基这样的商业元素都不能接受,那就让人怀疑这种所谓的高雅是否真的是一种封闭和狭隘的表现。毕竟,真正的艺术和文化,应当是在包容中发展,而不是在排斥中独步前行。(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