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控等级回调 流通标准或降低
随着H7N9禽流感的影响逐渐减弱,山东、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响应行动也逐渐收尾。农业部最近宣布,将H7N9禽流感的防控等级回调,废止了之前的第1919号公告。与此农业部网站也发布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
经历了两个月的紧张防控,农业部决定将H7N9禽流感调整为按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这一调整是根据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属于低致病性。这一变动标志着防控措施的调整,流通环节的防控措施有望降低。
今年4月初,国内连续出现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当时农业部发出了第1919号公告,采取了一类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而现在,随着疫情缓解,防控等级回调,具体的防控措施也有所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流通环节”的防控措施从“禁止”转变为“限制”。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封锁期间对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有着严格的流通限制。而现在调整为二类动物疫病后,虽然仍有控制、扑灭措施,但限制相对宽松。
尽管防控等级回调,但农业部对H7N9禽流感的监测依然严格。《通知》要求继续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采样监测,并纳入常规监测工作。特别是已检测到阳性样品的省份,如广东,中小规模养殖场和多种禽类混养的养殖村将成为重点监测对象。
《通知》还强调了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的重要性,指导家禽养殖场加强防疫综合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防止病毒传播。在物流方面,广东等地也依然受到限制,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省份,以及动物、环境样品中检测到病毒的省份,需暂停商品代出栏上市活禽的跨省调运。
业内学者表示,目前人感染H7N9病毒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采取二类动物疫病管理完全合理。《通知》的发布显示农业部依然有针对性地保持了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防控高强度。这些调整旨在更有效地应对疫情,同时尽量减轻对养殖业的影响。活禽交易市场作为病毒感染人和家禽的主要风险源头,一直备受关注。当前防控的重点依然是保护家禽养殖场,防止其受到病毒的侵袭。专家表示,根据《通知》所采取的措施,我们仍然在谨慎行事,这些措施会随着病毒控制情况的改善而逐步放宽。
全国各级兽医部门积极响应农业部的号召,全面开展监测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工作。这项任务涉及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2250个监测采样场点,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至今,各地家禽养殖场并未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也未发现猪感染该病毒的情况,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
尽管H7N9禽流感的影响逐渐减弱,但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预防H7N9禽流感传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任务。无论是H7N9禽流感,还是其他传染病,我们都应该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预防工作。我们不能等到疾病已经感染才去寻找解决办法,那样就如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在疫情防控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控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风险,确保疫情不会再次反弹。我们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