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银保监会亮出“成绩单”
银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有效应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并控制房地产泡沫及地方债务风险
近年来,银持续加强金融监管,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银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在最近的金融论坛上披露了一系列成绩单,揭示了银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针对影子银行风险,银持续深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7年集中整治以来,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有效遏制了快速增长势头。目前,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但仍然存在风险反弹回潮的可能性。对此,银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并继续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也得到了根本好转。备受关注的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数量已经大幅下降,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下降。这表明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银还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深化金融反腐力度。
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务风险也是银关注的焦点。梁涛表示,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同时配合地方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目前,房地产泡沫化风险仍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需要持续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针对这些风险点,银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还将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教育,提高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银将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有效应对各类金融风险挑战。在加强监管的还将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升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元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周茂华眼中,未来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将维持中性并略偏紧的趋势。管理层将坚决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使得房企的融资渠道变得狭窄。为了防止房地产非理性扩张和杠杆过度增加,房企可能会采取降价销售策略,以加快资金回笼。国内楼市的“三稳”政策仍然是主基调。
关于地方隐形债务的化解,周茂华强调要摸清债务规模和结构。国内管理层在地方债治理方面已经加强了监管和审计制度的建设,并建立了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尽管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地方债务化解的复杂性要求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同时完善各项制度、法律和规范,加强部门人员思想建设和绩效考核。
北京商报记者报道,银非银行机构检查局副局长的裴涛在金融开放论坛上指出,金融开放可能带来更复杂的风险因素和更长的风险传导链条,加大识别和处置风险的难度。他认为,监管部门需要完善监管标准、会计准则等制度,构建全面的风险监管体系,以适应金融业开放的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陈忠阳教授在金融科技论坛上谈到了超低利率问题。他认为,对中小企业提供超低利率并非好事,超低利率会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尤其会扰乱风险定价体系。超低利率还可能挤压一些特色性的中小银行,使其难以存活,即便能按照传统方法做好小微业务也会面临挑战。陈忠阳还指出,超低利率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资金滥用、过低成本以及投机性使用,因此是否能有效供给也值得关注。
未来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将保持稳健并略微收紧,地方债务化解仍需努力,金融开放可能带来风险挑战,而超低利率环境也需要谨慎对待。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深入剖析了当前的经济金融问题,为我们理解形势提供了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