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肺栓塞是一项紧急且重要的任务,尽管部分肺栓塞的血栓形成可能会自行溶解和消失,但积极治疗仍然至关重要,因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远高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令人遗憾的是,仅有约30%的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

肺栓塞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栓塞引起的心肺功能障碍,防止再次发生,并尽可能恢复和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及组织氧气供应。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持续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和血气等。

在急救措施中,首先要使患者保持安静、保暖和充足的氧气供应。必要时,可以给予、哌替啶和可待因等药物以缓解疼痛和防止肺部感染。为了缓解高迷走神经张力引起的肺血管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可以静脉注射阿托品或碱。对于合并休克的患者,需要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以维持血压和心脏功能。

在急救措施的还需要进行溶栓治疗。虽然溶栓治疗在30年前引入医学界时被视为一种复杂、勇敢和绝望的最终治疗手段,但现在它已经变得更加安全、快速、简单和有效。即使在今天,估计只有不到10%的肺栓塞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这可能是肺栓塞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溶栓疗法是通过药物将血浆蛋白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迅速裂解纤维蛋白,溶解血块。这些药物还可以清除和灭活凝血因子,干扰血液凝固,发挥抗凝作用。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和阿替普酶等。

链激酶是从丙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中分离纯化的细菌蛋白,具有抗原性,不能重复使用。尿激酶是从人尿或培养的人胚肾细胞中分离获得的,无抗原性,直接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阿替普酶是一种新型溶栓剂,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了多种肺栓塞溶栓治疗方案,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和阿替普酶的使用。肺栓塞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恢复健康。在医学领域,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急性肺栓塞的溶栓疗法,Goldhaber在1992年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了不同药物方案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其中,尿激酶负荷剂量与阿替普酶的应用被广泛探讨。

在国内,针对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规定的溶栓方案以尿激酶为主。医院溶栓方案则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药物剂量,尿激酶与阿替普酶的应用均有涉及。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在于,相比单纯使用肝素,它能更快地溶解血块,迅速恢复肺血流及右心功能,从而降低大肺栓塞的死亡率。对于正常肺栓塞患者,该治疗还能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加速外周血栓的溶解,改善运动血流动力学反应。

对于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大肺栓塞、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肺栓塞、并发休克和体动脉低灌注等情况。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如近期活动性胃肠道出血、脑血管事故、颅内或脊柱创伤等。

在实施具体治疗时,首先需要确定诊断,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肺灌注、CT等方法进行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时间窗口并不完全固定。由于肺组织具有双血供应,因此肺组织缺氧坏死的情况相对较少。只要血栓形成尚未机化,就有机会溶解。越早进行溶栓效果越好,但即使在发病后或复发后的6-14天内进行溶栓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史。溶栓前要进行血型检查和备血,使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并避免静脉、动脉穿刺和有创检查。尿激酶广泛应用于中国,而阿替普酶效果似乎更好,但价格较贵。药物剂量通常根据体重进行调整,一般通过外周静脉给药。在溶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移动,并与心肌梗死不同,肺栓塞溶栓过程不需要肝素。溶栓完成后应进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量。

急性肺栓塞的溶栓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