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一)治疗

对于成人腹股沟斜疝,因其不能自愈且存在嵌顿或绞窄的风险,手术治疗是主要选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妊娠、身体衰弱、患有重要脏器疾病、手术部位有皮肤病等,不宜立即手术,此时可佩戴疝带紧压疝环。但长期佩戴疝带可能导致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形成难复性疝,因此该方法一般不被推荐。

对于需要应用疝带的情况,我们必须明确其禁忌证,如不可回复的嵌顿疝、肠梗阻和绞窄性疝等。疝带的定制要根据患者的体态和疝囊口的大小进行,使用时需回纳疝内容物,覆盖疝内环并固定腰围。白天活动时佩戴,夜间则去除。

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手术原则主要是疝囊高位结扎和加强修补腹股沟管壁。高位结扎的目的是消灭残留的腹膜鞘突,恢复腹股沟区域的正常状态。操作时需切开疝囊,检查并回纳内容物,剥离疝囊至疝囊颈后进行结扎。要注意避免一定的误区,如用结扎线穿过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固定的方法不妥。

至于腹股沟管壁的修补,实际上是利用不同的邻近组织来加强腹股沟管的缺损。由于利用的组织和修补方法的不同,存在多种术式。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术式有四种,包括Ferguson法、Bassini法、Halsted法和Mc Vay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充分利用邻近组织,通过不同的修补方法,增强腹股沟管的前壁或后壁,以消灭薄弱区并封闭斜疝的突出通道。医生还需注意手术过程中的细节,如避免损伤股血管等。整体而言,治疗腹股沟斜疝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注重手术细节,以确保手术效果。

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我们应充分了解其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我们也要注意手术过程中的细节,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近代以来,众多学者深入研究腹股沟区的解剖、生理以及腹股沟疝的病理和发病机制,揭示了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不足。这些传统手术方法,如Bassini、Halsted、Ferguson和McVay等,尽管有所应用,但存在诸多缺陷。

传统的疝修补术主要关注腹股沟管的前壁或后壁,而忽视了腹横筋膜层的修复,特别是未能修复或关闭内环这一疝发生的缺损部位。按照Pascal物理学原则,缺损部位的封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承受内容物压力最大的区域,因此术后复发的风险得以保留。

传统的疝修补术中,特别是McVay手术,在缝合修补缺损后往往存在较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仅可能导致术后组织撕裂,还可能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影响愈合。这些手术大多以腹股沟韧带作为支点进行修补,但由于该韧带跨度大且为悬索状结构,难以进行有效的修补。

传统的疝修补术在解剖层次上存在缺陷。腹股沟韧带实际上属于腹外斜肌腱膜的一部分,与其下方的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和腹横腱膜弓相缝合时,会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这些手术可能导致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缘的移位和固定,破坏了这些肌肉收缩时的正常生理防卫作用。

当前疝修补术的观点是注重内环修补,强调在同一解剖层次上进行无张力的缝合,旨在恢复疝的病理解剖至正常解剖结构。为了恢复腹股沟区的生理性防卫机制,尽量保持其正常生理机能。鉴于腹横筋膜是防止疝发生的主要屏障,疝修补术的重点在于修复破损的腹横筋膜,以恢复其解剖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多种改进的手术方式。Shouldice法,由加拿大Shouldice及其合作者创作,强调从内环到耻骨结节切开腹横筋膜,并对其进行关键性的重叠缝合。Madden法、Panka法等也各有特色,分别强调不同的修补要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新型手术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更高位地结扎疝囊,不破坏腹股沟管的生理结构,从而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

现代的疝修补术旨在精细地修复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恢复其正常生理机能,并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通过采用各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和技巧,医生们希望能够为每一位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Lichtenstein及其同事基于腹横筋膜缺损和破坏是腹股沟疝根本原因的学说,推动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发展。通过局部植入合成高分子网片,他们为腹股沟疝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经过超过二十年的实践,这种手术的优势逐渐显现:不扰乱局部解剖关系、无缝合张力、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速,复发率低。

其中,Stoppa法(腹膜前铺网术)是法国医生Stoppa在1975年提出的。他使用涤纶布作为材料,将一个大补片叠成伞状,通过内环口塞入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借助腹腔内的压力,补片贴在腹壁上,以强化薄弱的腹横筋膜。随着纤维增生,补片与组织紧密结合。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疝,特别是复发疝、巨大疝和双侧疝。因其手术切口长、解剖范围广,也被称为“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Lichtenstein法(平片修补术)则是另一种常见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高位游离和结扎疝囊后,网片被平整地放置于腹股沟管的后壁,并与周围组织连续缝合。Lichtenstein等人在数年内对大量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此手术,复发率低,使其成为国外小疝常用的手术方式。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有Mesh plug法、Rutkow法、普理灵三合一无张力疝修补术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也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方法基于无张力修补术的理论基础和高分子材料网片的优势,包括多种子术式。其中,腹腔内铺网修补法虽然近期疗效满意,但因补片与内脏直接接触可能引发并发症,需使用防粘连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重要选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研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创新术式出现,为腹股沟疝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众多术式之中,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疝修补手术也在不断革新。其中,完全腹膜外修补法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方式,逐渐受到医生与患者的青睐。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完全腹膜外修补法主要区别在于在腹膜外建立“气腹”,并完成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操作。这一创新技术不仅避免了腹腔内操作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同时还保留了腹膜前修补的优点,正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其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术后不适少的特点深受患者欢迎。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可以同时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及股疝,而且对于复发疝的处理,腔镜手术能有效避免原入路引发的神经损伤和缺血性睾丸炎的发生。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外科医生选择这种先进的手术方法。

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腹股沟疝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血肿或残留疝囊积液、腹股沟区灼痛、手术区腹肌无力、精索损伤、膀胱损伤、血管损伤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腹腔镜插口疝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的技术、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对于血肿或残留疝囊积液,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腹股沟区的灼痛可能与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受损有关,行走、弯腰等活动可能会使疼痛加重。手术区的腹肌无力、精索损伤等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可能成为手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膀胱损伤、血管损伤等则可能发生严重的出血,需要及时处理。

尽管腹股沟疝手术后可能出现上述并发症,但大多数患者手术后预后良好。仍有4%至10%的复发几率。为了避免复发,医生需要在手术中精细操作,患者在术后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

疝修补手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完全腹膜外修补法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等新型手术方式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后,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上一篇:双侧胸腔积液咳嗽厉害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