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的提升,肥胖问题逐渐在儿童群体中凸显,特别是儿童肥胖现象,令人忧心。儿童肥胖的界定通常基于同龄健康儿童的标准体重或同龄同性平均体重的百分之二十超出标准。单纯性肥胖在临床中尤为常见,其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儿童时期的肥胖可能是成人后一系列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先兆,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预防。
(一)病因
单纯性肥胖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尽管遗传因素的作用微小,但环境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是环境因素的两大主要危险因素。
1. 遗传与环境因素 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肥胖儿童的父母往往也存在肥胖症状。大约三分之一的肥胖案例与父母的肥胖有关。若父母双方都超过正常体重,其子代中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会肥胖。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也常伴有肥胖症状,如肝糖原累积症。
2. 饮食过度 儿童从小养成多吃习惯,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减少,特别是偏好油腻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诱发肥胖。
(1)不合理的喂养方式:例如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和过早断奶是婴儿期单纯肥胖的喂养方式之一。近年来,儿童肥胖率的增加与父母提供的不合理饮食、营养摄入过多有很大关系。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肉、低水果、低蔬菜等,是中国城市居民面临的重大问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城市居民油脂摄入过多,谷物摄入量低。
(2)食欲亢进:肥胖儿童往往食欲旺盛,进食迅速。
3. 运动不足 儿童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再加上多吃少动,更容易形成肥胖。肥胖儿童往往因为体重问题而不喜欢活动,形成恶性循环。
4. 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肥大 在脂肪组织细胞增殖和细胞扩张的关键时期(如妊娠晚期、产后早期和青春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都会促进单纯性肥胖的形成。
(二)发病机制
宫内因素对胎儿脂肪细胞的大小有很大影响,但很少影响脂肪细胞的数量。新生儿脂肪含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大小,而不是细胞数量的多少。妊娠30周至出生后18个月是脂肪组织发育的第一个活跃期,此时脂肪细胞对各种外部因素的反应最为敏感。后期脂肪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
儿童肥胖的症状包括疲劳、气短、体重增加、脂肪过多、严重肥胖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脏增大等。一般表现为有家庭肥胖史、智力正常、皮下脂肪丰满且分布均匀等特点。
当我们谈论体重和体脂超过参考人群值时,需要引起注意。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的生长发育迅速,骨骼发展正常或超越了同龄儿童。他们的体重问题却不容忽视。他们的体重超过了同性别、身高正常的儿童两个标准差以上,或者体重指数超过了23的健康标准。这种情况下的肥胖,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这些孩子的性发育一般较早或正常。但由于大腿会阴脂肪过多,有时阴茎会隐藏在脂肪组织中,但这实际上属于正常范围。肥胖对这些孩子的有氧能力造成了明显的损害。他们在进行体力活动时,最大耐受时间缩短,最大氧消耗明显降低。他们的最大心率、通风量、二氧化碳产量和功率都有显著的增长。而无氧阈值指标较低,呈现出无氧阈值左移的现象。这些都使得肥胖儿童在活动时容易出现心跳加速、气短、易疲劳的状况,也让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肥胖症儿童可能并发高血压。由于胸部和膈肌活动的限制,极度肥胖的儿童呼吸浅,肺泡通风量减少,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发绀、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病症。这种情况被称为肺通气不良综合征,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综合征。
除了身体上的影响,肥胖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抑郁和损害。肥胖可能会对孩子的个性、气质、性格产生负面影响,让他们自我评价差,容易遭受他人的嘲笑、起绰号甚至歧视。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失去信心,甚至在青春期因为肥胖问题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有些甚至走向极端。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呼吁家长和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不适,请及时到医院检查并接受诊断治疗。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疑虑,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您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答。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和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