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探究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纷繁复杂,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包括但不限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各类心肌炎、心肌病、药物性和过敏性反应等。心室射血障碍,如肺梗死、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等。第三,心室充盈障碍,包括心包压塞、瓣膜狭窄或心房肿瘤等。第四,混合型病因,即同一病人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综合征也是一大原因。

(二)病理机制

在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心肌氧供求失衡是病理变化的中心环节。若这一矛盾无法及时解决,梗死范围将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不可逆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降低,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导致休克。心排血量降低程度与梗死范围直接相关,梗死面积超过左心室肌一定百分比时极易发生休克。

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机制。微循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循环,分布在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的营养代谢和功能。一旦微循环出现障碍,真毛细血管网潜在容量全部开放,大量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网内,导致有效血容量锐减,加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心肌功能、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等多个方面。对于这一严重病症,深入理解和认识其发病机制,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心脏功能遭受重创,特别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伴随心源性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成为了决定病情走向的关键。此刻,微循环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牵动着整个机体的命运。

心排血量的急剧降低直接影响了动脉压,这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被激活,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导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这些物质引起微血管强烈收缩,尤其是微动脉和后微动脉。与此心肌梗死带来的剧烈疼痛和精神紧张进一步加剧了血管的收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被激活,导致血管进一步收缩。在这一连串的生理反应中,尽管适当的血管收缩有利于提高动脉压,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但过度的血管收缩却会适得其反。剧烈而持久的血管收缩不仅加大了血管阻力,增加了心肌耗氧量,还可能造成毛细血管网缺血性缺氧。如果血流动力学无法及时纠正,将导致更多的扩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引发微循环的进一步紊乱。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心源性休克大多表现为低排高阻型,即所谓的冷休克或血管收缩型休克。在这种状态下,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皮质、髓质以及垂体功能亢进,儿茶酚胺分泌和释放增加,导致微小动脉和前毛细血管剧烈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但也有少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低排低阻型休克,其产生机制相对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这种类型可能与血管扩张性物质的释放较多有关。在心源性休克中,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

随着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血液灌注问题愈发严重。为了维持重要脏器的血供,机体不得不减少相对次要器官的血供,导致血流量重新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最早受到影响的是皮肤、四肢和骨骼肌等组织,随后是胃肠道、肾、肺和肝脏等器官。长时间的低血供将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障碍。为了增加微循环灌注和有效血容量,机体通过加速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过程来进行调节,但这可能导致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影响细胞功能。

心源性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病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神经体液因素、血管活性物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机体的命运。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对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休克晚期,由于血液大量淤滞在毛细血管内,加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栓的形成,导致广泛性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脏器缺血和缺氧状况进一步恶化,引发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心源性休克时,由于心排出量明显减少,微循环血流变得缓慢。随着休克的发展,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淤滞,导致血液流体静力压升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和缺氧而受损,其通透性增加,引发血浆外渗、血液浓缩以及血细胞比容增加等一系列变化。pH值降低,血液粘稠度升高,容易凝固。

在休克晚期,微循环血流的缓慢和血液的浓缩,使得红细胞变形,更容易在受损的毛细血管内皮上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这些微血栓大多发生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进一步加剧了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滞和血浆外渗。与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性出血。DIC过程中,纤维蛋白降解物的大量释放,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这种酶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从而可能进一步加剧出血现象。如果这种出血发生在重要的脏器部位,其预后更加不良。

DIC还可能加重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的损伤。组织细胞内溶酶体膜通透性的增加或破裂,释放出溶酶体水解酶,可能导致细胞自溶和组织坏死,进一步损害脏器功能。

休克还会引起细胞损伤、代谢改变和酸碱失衡等一系列反应。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都可能受到损伤,导致细胞死亡。休克时,糖原和脂肪分解代谢亢进,无氧代谢增加,使得体内酸性产物堆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在休克早期,由于呼吸加深加快,可能产生呼吸性碱中毒;而在晚期,由于呼吸中枢兴奋性的降低和休克肺的形成,可能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对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都可能产生损害和破坏作用。如果不及时纠正,随着病情的进展,细胞损伤可能加重甚至坏死,最终导致不可逆的休克和死亡。

上一篇:头晕目眩老感觉没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